Untitled,Yesterday once more

这张以“Unentitled”为名的唱片,的确让人无法将听觉感受统一。Zoviet France、Jim O'Rourke和The Halfer Trio,这三位老将其实是个很怪的组合——按年资,这样的组合出版合集的确说得过去;但论风格,Jim O'Rourke跟另外两组有点不搭调。而音乐本身也的确证明了这个问题。
整张专辑以工业噪音时代的Ambient音乐为主轴,Zoviet France和The Halfer Trio本身根正苗红的工业噪音背景,以及多年以来的音乐风格,都是作品品质的信心保证。两位工业噪音巨匠的这两首长篇作品也的确是水准之作,如同这类音乐的标准化演示。Jim O'Rourke以室内乐形式演奏的作品,同样显现出Ambient风格,也与Zoviet France和The Halfer Trio的作品遥相呼应,然而却始终给人一点异类的感觉,专辑仿佛被硬分成了三部分。
Zoviet France的开场曲,以25分钟的长度演绎了一个静态工业噪音的标本范式。极具代表性的声音、结构,构建起后工业世代晦暗颓废的声响画面。重复的画面在耳边倒退,犹如列车穿行于黑夜下的山峦,在没有希望的轨道上疾驰。没有急激的声响撞击,更类似于Minimal Ambient的形式,但机械的声响重复,充斥着后工业噪音的世纪末悲观厌世情愫。
Jim O'Rourke以单簧管、钢琴、敲击乐与采样,构建起另一个异化的声响空间。段落式的长音从单调轻微匀速推入正轨,在爆发前一刻清空。作品立意颇具玩味。只是怎么听都总感觉有点Avant Garde曲式,在听觉的类似下,感觉却与Zoviet France和The Halfer Trio的作品相去甚远。
The Halfer Trio的作品历来极具Ambient气息,这一首同样也不例外。没有了仿如集万千世相于一体的采样模式,荒诞、颓废的气质却依然清晰可辨。巨大的机械噪音洪流扑来时,仿佛瞬间淹没一切,让人有窒息感。还值得一提的是,后工业噪音中为人所称道的招牌“打铁”声响在其中有极佳的呈现。
这是一张很难归纳出一个统一观感的唱片。三个类似却不相同的创作单位,三首类似却不相同的作品,让专辑的基调失焦。勉强可以归入到后工业噪音的范畴,却始终让人觉得混乱含糊。这也是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合集的一个原因。但难得集结了三个极具分量的后工业噪音创作单位,作为这个乐派的一个记录,今天依然值得一再重温。
整张专辑以工业噪音时代的Ambient音乐为主轴,Zoviet France和The Halfer Trio本身根正苗红的工业噪音背景,以及多年以来的音乐风格,都是作品品质的信心保证。两位工业噪音巨匠的这两首长篇作品也的确是水准之作,如同这类音乐的标准化演示。Jim O'Rourke以室内乐形式演奏的作品,同样显现出Ambient风格,也与Zoviet France和The Halfer Trio的作品遥相呼应,然而却始终给人一点异类的感觉,专辑仿佛被硬分成了三部分。
Zoviet France的开场曲,以25分钟的长度演绎了一个静态工业噪音的标本范式。极具代表性的声音、结构,构建起后工业世代晦暗颓废的声响画面。重复的画面在耳边倒退,犹如列车穿行于黑夜下的山峦,在没有希望的轨道上疾驰。没有急激的声响撞击,更类似于Minimal Ambient的形式,但机械的声响重复,充斥着后工业噪音的世纪末悲观厌世情愫。
Jim O'Rourke以单簧管、钢琴、敲击乐与采样,构建起另一个异化的声响空间。段落式的长音从单调轻微匀速推入正轨,在爆发前一刻清空。作品立意颇具玩味。只是怎么听都总感觉有点Avant Garde曲式,在听觉的类似下,感觉却与Zoviet France和The Halfer Trio的作品相去甚远。
The Halfer Trio的作品历来极具Ambient气息,这一首同样也不例外。没有了仿如集万千世相于一体的采样模式,荒诞、颓废的气质却依然清晰可辨。巨大的机械噪音洪流扑来时,仿佛瞬间淹没一切,让人有窒息感。还值得一提的是,后工业噪音中为人所称道的招牌“打铁”声响在其中有极佳的呈现。
这是一张很难归纳出一个统一观感的唱片。三个类似却不相同的创作单位,三首类似却不相同的作品,让专辑的基调失焦。勉强可以归入到后工业噪音的范畴,却始终让人觉得混乱含糊。这也是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合集的一个原因。但难得集结了三个极具分量的后工业噪音创作单位,作为这个乐派的一个记录,今天依然值得一再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