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LES永垂不朽

晚上失眠到不行的时候,就会习惯性掏出耳机听这张专辑,里面收的歌太多了,总是听着听着然后就能很安稳的睡着。
在晚上很安静的时候,听比一般老歌还要老上许多的BEATLES,可以清楚感觉到那种类似黑胶唱片的质感,细微的嘶嘶声,带着一点不真实的飘忽,不光是耳朵,就连脑袋也一起跨越时代了。
MJ的去世,让我觉得好像我们离那个年代又远了一点。时间过得飞快,即使科技再发达,我们最后能留住的,也只是他们的声音。谁又去在乎这些唱片录制的音质怎样呢。我最庆幸的是,人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机器,留住了那些经典的旋律,让我们不至于遗忘。
有一次偶然看到一个歌手在台上撕心裂肺地唱LET IT BE,才意识到,原来BEATLES是绝版的。
不管别人是模仿还是改编,他们已经划出了一个高度在那里,别人永远无法超越的,不是音高,不是技巧,也不是一把好的声线,是一种感动,是打上了披头士标签的一种感动。我相信很多人都能懂,因为这是真正的经典真正的流行,而不是小部分人为了标新立异而造作出来的个性,我想至少时间验证了这一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一窝蜂的崇尚小众,也许是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到迷失了方向,拼命想要让自己和大众划清界限,于是POPULAR简直就变成庸俗的代名词。这并没有什么,就像清朝人梳辫子民国人穿中山装,只是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标记。但是请看现在我国尤其是内地低迷的唱片市场,人们不买CD,是因为价格太高吗,还是因为盗版太过猖獗,还是国民对音乐压根就没有鉴赏能力?我觉得那些啰啰嗦嗦绉了一大堆这种理由的人,都是在避重就轻。我想问,为什么我们的音乐人写不出好的音乐,起码BEATLES的专辑我曾经饿肚子也要攒钱去买正版,毫不夸张的说,好音乐才是真正让歌迷支持的动力。而现在却有那么多的闲人,给自己扣上非主流的帽子,为自己根本不懂音乐找借口。
毕竟好的音乐是靠大众流传下来的,试想如果贝多芬从不参加公演,在家作曲给自己听,还说“别人不懂我的音乐没有关系,只要我自己能欣赏就足够了”这样的话,今天我们恐怕根本就听不到他的作品了。相反,一个好的音乐人应该是热衷于以所有人为表演对象的,他希望就算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也能被自己的音乐感动,他对自己的音乐有足够的信心来接受所有耳朵的审判。然而今天我看到的却是有些音乐完全难登大雅之堂,却引来一小撮支持者,自称只有他们才能理解这些音乐的深刻内涵,与其说可笑,不如说这些人太无知了。
在我出生的十几年前,地球另一边,BEATLES大红大紫,而今天的我不管什么时候听到他们的声音,也能嗷的一声立刻兴奋起来,跟着他们的音乐一起嚷嚷,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神奇。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时间冲不走的,我想那就是经典吧,也许有人觉得脍炙人口这个词俗不可耐,那就应该让BEATLES告诉他,那是一种境界。不要总认为自己是最有品位的,音乐是种交流,是在歌迷们一起听,互相推荐的过程中活起来的。
BEATLES造成了一场REVOLUTION,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REVOLUTION。能够靠自己的音乐赚钱,那是种光荣。卖专辑,也不用把自己摆上货架,更不代表此人的音乐从此商业化了。我们花钱买来的,应该是一些如此耐听的东西,不要过于浮躁,而是能很简单就和听者产生共鸣的东西,这大概就是流行。流行和个性也从来都不冲突,在BEATLES身上你就能看到两者惊人的融合。
不管活了多少年,总会有这样的场合,我会需要听到他们的歌,没错,已经变成了一种需要,他们的歌词就是简单干净却总能轻易地唱到你心里,俏皮又沧桑,温暖又遥远。
褪尽浮华,返璞归真,BEATLES永垂不朽。
在晚上很安静的时候,听比一般老歌还要老上许多的BEATLES,可以清楚感觉到那种类似黑胶唱片的质感,细微的嘶嘶声,带着一点不真实的飘忽,不光是耳朵,就连脑袋也一起跨越时代了。
MJ的去世,让我觉得好像我们离那个年代又远了一点。时间过得飞快,即使科技再发达,我们最后能留住的,也只是他们的声音。谁又去在乎这些唱片录制的音质怎样呢。我最庆幸的是,人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机器,留住了那些经典的旋律,让我们不至于遗忘。
有一次偶然看到一个歌手在台上撕心裂肺地唱LET IT BE,才意识到,原来BEATLES是绝版的。
不管别人是模仿还是改编,他们已经划出了一个高度在那里,别人永远无法超越的,不是音高,不是技巧,也不是一把好的声线,是一种感动,是打上了披头士标签的一种感动。我相信很多人都能懂,因为这是真正的经典真正的流行,而不是小部分人为了标新立异而造作出来的个性,我想至少时间验证了这一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一窝蜂的崇尚小众,也许是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到迷失了方向,拼命想要让自己和大众划清界限,于是POPULAR简直就变成庸俗的代名词。这并没有什么,就像清朝人梳辫子民国人穿中山装,只是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标记。但是请看现在我国尤其是内地低迷的唱片市场,人们不买CD,是因为价格太高吗,还是因为盗版太过猖獗,还是国民对音乐压根就没有鉴赏能力?我觉得那些啰啰嗦嗦绉了一大堆这种理由的人,都是在避重就轻。我想问,为什么我们的音乐人写不出好的音乐,起码BEATLES的专辑我曾经饿肚子也要攒钱去买正版,毫不夸张的说,好音乐才是真正让歌迷支持的动力。而现在却有那么多的闲人,给自己扣上非主流的帽子,为自己根本不懂音乐找借口。
毕竟好的音乐是靠大众流传下来的,试想如果贝多芬从不参加公演,在家作曲给自己听,还说“别人不懂我的音乐没有关系,只要我自己能欣赏就足够了”这样的话,今天我们恐怕根本就听不到他的作品了。相反,一个好的音乐人应该是热衷于以所有人为表演对象的,他希望就算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也能被自己的音乐感动,他对自己的音乐有足够的信心来接受所有耳朵的审判。然而今天我看到的却是有些音乐完全难登大雅之堂,却引来一小撮支持者,自称只有他们才能理解这些音乐的深刻内涵,与其说可笑,不如说这些人太无知了。
在我出生的十几年前,地球另一边,BEATLES大红大紫,而今天的我不管什么时候听到他们的声音,也能嗷的一声立刻兴奋起来,跟着他们的音乐一起嚷嚷,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神奇。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时间冲不走的,我想那就是经典吧,也许有人觉得脍炙人口这个词俗不可耐,那就应该让BEATLES告诉他,那是一种境界。不要总认为自己是最有品位的,音乐是种交流,是在歌迷们一起听,互相推荐的过程中活起来的。
BEATLES造成了一场REVOLUTION,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REVOLUTION。能够靠自己的音乐赚钱,那是种光荣。卖专辑,也不用把自己摆上货架,更不代表此人的音乐从此商业化了。我们花钱买来的,应该是一些如此耐听的东西,不要过于浮躁,而是能很简单就和听者产生共鸣的东西,这大概就是流行。流行和个性也从来都不冲突,在BEATLES身上你就能看到两者惊人的融合。
不管活了多少年,总会有这样的场合,我会需要听到他们的歌,没错,已经变成了一种需要,他们的歌词就是简单干净却总能轻易地唱到你心里,俏皮又沧桑,温暖又遥远。
褪尽浮华,返璞归真,BEATLES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