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他会死的惊天动地

如果不是Michael Jackson死了,我很难想象我什么时候才会写下上面这个标题。是的,对于早已被神化传奇的Michael来说,很难想象他会像个普通人一样被所谓的心脏病击倒,在一个凌晨倒在自家的地毯上,悄无声息的停止呼吸,甚至一句遗言也没有留下。
他曾经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的人,也成为后来世界上被嘲笑最多的人,这是多么的讽刺和矛盾。而在中国,对于大部分把Michael的录像带和青春期一起丢掉的70后来说,支离破碎的被怀旧或被娱乐,就是近十年来关于Michael的一切。这个名字已经淡化为偶尔在网页上闪过的一张变形苍白面孔的图片,而在这十年里,这些图片旁边千篇一律配上的是Michael无穷无尽被捕风捉影臆测拼凑出来的谣言和丑闻——整容失败、漂白皮肤的黑人、娈童者、怪咖、被告、破产传闻…这就是我们当年震撼过我们的那个The King Of Pop吗?
从这张《BAD》的引进版开始,我第一次接触他的音乐,之后的所有专辑一张不拉的也全买了。他和我喜爱的吉他手Van Halen、Slash都有精彩的合作,而Michael翻唱的《Come Together》,是我听过的对这首歌最完美的演绎版本,甚至超过原作者John Lennon。
很多人知道他是天皇巨星、天才的歌手、舞者、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但很少人知道他曾经为电影《ET》做过曲,甚至看着Channel[V]和MTV频道长大的一代里,也很少人知道是因为Michael才创造了MTV这一产业的巨大市场。更被人忽略掉的是Michael超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突破媒体、政治和商业规则组织的那些慈善活动,他是上个世纪至今最伟大的慈善家之一,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保持着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个人慈善纪录,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假如你看过《WE ARE THE WORLD》的制作专辑,你会和我一样热泪盈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那一年、在那一刻,世界仿佛真的大同了。
豆瓣上有个话题是:“听到消息第一时间你脑里响起他哪首歌?”,我写的是《You Are Not Alone》。在想了一想后,脑子里陆续浮出的是《Heal the World》、《Stranger in Moscow》、《Earth Song》…是的,这些旋律已经深植我内心,成为我年少青春的一部分。即使Michael Jackson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它们也将继续陪伴我。
他曾经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的人,也成为后来世界上被嘲笑最多的人,这是多么的讽刺和矛盾。而在中国,对于大部分把Michael的录像带和青春期一起丢掉的70后来说,支离破碎的被怀旧或被娱乐,就是近十年来关于Michael的一切。这个名字已经淡化为偶尔在网页上闪过的一张变形苍白面孔的图片,而在这十年里,这些图片旁边千篇一律配上的是Michael无穷无尽被捕风捉影臆测拼凑出来的谣言和丑闻——整容失败、漂白皮肤的黑人、娈童者、怪咖、被告、破产传闻…这就是我们当年震撼过我们的那个The King Of Pop吗?
从这张《BAD》的引进版开始,我第一次接触他的音乐,之后的所有专辑一张不拉的也全买了。他和我喜爱的吉他手Van Halen、Slash都有精彩的合作,而Michael翻唱的《Come Together》,是我听过的对这首歌最完美的演绎版本,甚至超过原作者John Lennon。
很多人知道他是天皇巨星、天才的歌手、舞者、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但很少人知道他曾经为电影《ET》做过曲,甚至看着Channel[V]和MTV频道长大的一代里,也很少人知道是因为Michael才创造了MTV这一产业的巨大市场。更被人忽略掉的是Michael超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突破媒体、政治和商业规则组织的那些慈善活动,他是上个世纪至今最伟大的慈善家之一,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保持着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个人慈善纪录,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假如你看过《WE ARE THE WORLD》的制作专辑,你会和我一样热泪盈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那一年、在那一刻,世界仿佛真的大同了。
豆瓣上有个话题是:“听到消息第一时间你脑里响起他哪首歌?”,我写的是《You Are Not Alone》。在想了一想后,脑子里陆续浮出的是《Heal the World》、《Stranger in Moscow》、《Earth Song》…是的,这些旋律已经深植我内心,成为我年少青春的一部分。即使Michael Jackson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它们也将继续陪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