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爱你的翡翠,我自爱我的木头

(没错,我就是那传说中的品冠的迷妹。
如果你是“品黑家族”里的人,对不起,出门左转走好不送。)
这是有感于品黑们的发言,不得不写的一些话。
其实呢,有人说品冠的歌不好听,我是无所谓的。歌手嘛,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捧有人黑,那很正常。但“品黑家族”的人打着“怀念”、“曾经喜欢”的旗号来黑他,就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了。现在“品黑家族”的那些人,就算曾经喜欢过品冠,现在也已经不再是他的歌迷了。已经因粉成黑因爱生恨了……
我从无印时期喜欢品冠,到现在已经十一年了。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我算不上什么“粉丝”,因为他的歌友会、演唱会,从未到过我所在的城市,而我也不会满世界追着他跑,举牌子摇旗子喊什么“世界哪有温暖”,也懒得加入什么“家族”,发展什么“一家人”的感情。在网上做的和他有关的事就两件:一是前几天路过百度品吧时,和“圆老”们掐架,最后那贴子被删了,另一件是昨天路过豆瓣时,和某个“屎”来“屎”去的人掐了一架,然后那文章也被删了……就是这样而已。
在现实中,我唯一做的像“粉丝”的事,不过是他一出专辑,我就买。他唱,我听,就这么简单。
除了范晓萱,品冠是唯一一个让我一直坚持买他的碟的人。原因很简单:实在是喜欢他的嗓子。
倒也并不认为“品冠唱什么都好听”,他的嗓子音域不宽,高音有些吃力(无印时期光良很完美地弥补了这一点),唯独胜在清澈和有磁性。和“品黑家族”的人想法相反,我不觉得他的嗓子变了。虽然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尝试不同的风格,乐风在变,唱法在变,但嗓子是没大多变化的。最近红馆演唱会的DVD才出,那首《雨过天晴》和十多年前没多大差别。
在我心中,品冠和范晓萱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出道时大红,转风格/解散后慢慢人气不如以前。因为两人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找不到正确定位。比范晓萱更吃亏的是,范晓萱好歹还让人记住了名字,而品冠因为和光良捆绑出道,以致人们只记住了“无印良品”而不知道品冠;范晓萱在低潮过后开始走叛逆路线,虽然人气仍不如前,但总算找到了定位。而品冠,到现在仍然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我对这张专辑的文案梦游一般的话也是有些无语的。
然而,对我这样一直关注他们的歌迷而言,他们从开始到现在,只有“红”与“不红”的差别,没有“努力”与“不努力”的差别。相反,低潮时的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所以只会更努力。功利心太重的人,只嘲笑他们成绩不好,看不到他们背后的汗与泪。
很多人说品冠“懒”,他们没有看到品冠在录音室里对自己要求多严格(对,我也没看到,我只从陈信宏的博文中了解到,品冠录音时是怎样的态度);他们也不知道品冠对每一首歌下了多少功夫……前几天听他上吴建恒的电台节目,说他唱《大富翁》之前,一直琢磨这首歌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表达,人说这是一首欢快的歌,他说不是,因为有几句歌词要表达的意思是如何如何……短短几分钟的歌,他琢磨了很久,和音乐总监还是什么人讨论了很久。我想,他不是因为“这首歌会红”才这么认真,只是无差别地认真对待每一首歌罢了。这是对音乐、对歌迷和对他自己的尊重。……然而,对于那些“只听一遍”或“一遍也听不下去”,就知道开口骂人的所谓“歌迷”来说,品冠的这种“尊重”,不过是拿热脸贴了他们高贵的冷屁股罢了。笑。
对,品冠的定位不明确。但要怪的应该是唱片公司,而不是品冠本人。那些对品冠的雷人宣传和包装,同样不是品冠自己的点子,也不能怪他本人。
说回这张专辑,有人从封面上只看到绿鞋子蝙蝠衫,我却看到他在减肥方面的努力。其实品冠不胖,只是脸上镜时显宽,但这个封面照,连宽也看不出来。说他又懒又胖的人可以闭嘴了。当然,你们可以说那是PS过的,那就请去看他宣传时出的新闻照,看看有没有瘦。
专辑里的歌,认真听了。别人怎么说我不管,反正我是喜欢的。品冠的歌只听一遍是不够的,他的歌需要“品”,就像好茶,冲第一遍时淡而无味,多泡几遍才能品出香味。没耐心听他的歌的人, 对不起了,品冠是慢郎中,治不了你们的急心疯。
亦舒曾说:“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他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
而当“品黑家族”的人不再爱品冠,品冠唱快歌是错,唱慢歌是错,唱热恋是错,唱失恋是错,保持风格没有突破是错,追求变化失去有原味是错,不宣传是错,出来宣传还是错,没人喜欢他是错,而居然有人喜欢他——那更是错上加错!
真对不起咧,我就是一个错上加错喜欢品冠的小迷妹。
是啊,品冠是个老实人,老实得跟木头似的,刷上绿漆他也成不了“翡翠”,所以,请高贵的有品味的大人们,爱你们的“翡翠”去吧,请不要再为他费心了。品冠这“木头”自然有别人去爱。只因这木头不是“朽木”,而是“无污染,无杂质,无独有偶,无可挑剔”的清洁环保的好材料啊。
如果你是“品黑家族”里的人,对不起,出门左转走好不送。)
这是有感于品黑们的发言,不得不写的一些话。
其实呢,有人说品冠的歌不好听,我是无所谓的。歌手嘛,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捧有人黑,那很正常。但“品黑家族”的人打着“怀念”、“曾经喜欢”的旗号来黑他,就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了。现在“品黑家族”的那些人,就算曾经喜欢过品冠,现在也已经不再是他的歌迷了。已经因粉成黑因爱生恨了……
我从无印时期喜欢品冠,到现在已经十一年了。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我算不上什么“粉丝”,因为他的歌友会、演唱会,从未到过我所在的城市,而我也不会满世界追着他跑,举牌子摇旗子喊什么“世界哪有温暖”,也懒得加入什么“家族”,发展什么“一家人”的感情。在网上做的和他有关的事就两件:一是前几天路过百度品吧时,和“圆老”们掐架,最后那贴子被删了,另一件是昨天路过豆瓣时,和某个“屎”来“屎”去的人掐了一架,然后那文章也被删了……就是这样而已。
在现实中,我唯一做的像“粉丝”的事,不过是他一出专辑,我就买。他唱,我听,就这么简单。
除了范晓萱,品冠是唯一一个让我一直坚持买他的碟的人。原因很简单:实在是喜欢他的嗓子。
倒也并不认为“品冠唱什么都好听”,他的嗓子音域不宽,高音有些吃力(无印时期光良很完美地弥补了这一点),唯独胜在清澈和有磁性。和“品黑家族”的人想法相反,我不觉得他的嗓子变了。虽然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尝试不同的风格,乐风在变,唱法在变,但嗓子是没大多变化的。最近红馆演唱会的DVD才出,那首《雨过天晴》和十多年前没多大差别。
在我心中,品冠和范晓萱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出道时大红,转风格/解散后慢慢人气不如以前。因为两人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找不到正确定位。比范晓萱更吃亏的是,范晓萱好歹还让人记住了名字,而品冠因为和光良捆绑出道,以致人们只记住了“无印良品”而不知道品冠;范晓萱在低潮过后开始走叛逆路线,虽然人气仍不如前,但总算找到了定位。而品冠,到现在仍然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我对这张专辑的文案梦游一般的话也是有些无语的。
然而,对我这样一直关注他们的歌迷而言,他们从开始到现在,只有“红”与“不红”的差别,没有“努力”与“不努力”的差别。相反,低潮时的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所以只会更努力。功利心太重的人,只嘲笑他们成绩不好,看不到他们背后的汗与泪。
很多人说品冠“懒”,他们没有看到品冠在录音室里对自己要求多严格(对,我也没看到,我只从陈信宏的博文中了解到,品冠录音时是怎样的态度);他们也不知道品冠对每一首歌下了多少功夫……前几天听他上吴建恒的电台节目,说他唱《大富翁》之前,一直琢磨这首歌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表达,人说这是一首欢快的歌,他说不是,因为有几句歌词要表达的意思是如何如何……短短几分钟的歌,他琢磨了很久,和音乐总监还是什么人讨论了很久。我想,他不是因为“这首歌会红”才这么认真,只是无差别地认真对待每一首歌罢了。这是对音乐、对歌迷和对他自己的尊重。……然而,对于那些“只听一遍”或“一遍也听不下去”,就知道开口骂人的所谓“歌迷”来说,品冠的这种“尊重”,不过是拿热脸贴了他们高贵的冷屁股罢了。笑。
对,品冠的定位不明确。但要怪的应该是唱片公司,而不是品冠本人。那些对品冠的雷人宣传和包装,同样不是品冠自己的点子,也不能怪他本人。
说回这张专辑,有人从封面上只看到绿鞋子蝙蝠衫,我却看到他在减肥方面的努力。其实品冠不胖,只是脸上镜时显宽,但这个封面照,连宽也看不出来。说他又懒又胖的人可以闭嘴了。当然,你们可以说那是PS过的,那就请去看他宣传时出的新闻照,看看有没有瘦。
专辑里的歌,认真听了。别人怎么说我不管,反正我是喜欢的。品冠的歌只听一遍是不够的,他的歌需要“品”,就像好茶,冲第一遍时淡而无味,多泡几遍才能品出香味。没耐心听他的歌的人, 对不起了,品冠是慢郎中,治不了你们的急心疯。
亦舒曾说:“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他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
而当“品黑家族”的人不再爱品冠,品冠唱快歌是错,唱慢歌是错,唱热恋是错,唱失恋是错,保持风格没有突破是错,追求变化失去有原味是错,不宣传是错,出来宣传还是错,没人喜欢他是错,而居然有人喜欢他——那更是错上加错!
真对不起咧,我就是一个错上加错喜欢品冠的小迷妹。
是啊,品冠是个老实人,老实得跟木头似的,刷上绿漆他也成不了“翡翠”,所以,请高贵的有品味的大人们,爱你们的“翡翠”去吧,请不要再为他费心了。品冠这“木头”自然有别人去爱。只因这木头不是“朽木”,而是“无污染,无杂质,无独有偶,无可挑剔”的清洁环保的好材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