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寻觅去路,踏上归途
《My Lonely Planet》,完整得没法割舍,震撼得摄人灵魂,感动得热泪盈眶,毫不犹豫地给下了五星。
依然是一个人的旅程,依然是用音乐记录下一站一站的游子意。从“维多利亚”出发,走过“鼓浪屿”,“从百乐门到百老汇”,曾“LOST IN L.A.”,从维也纳走到柏林,看看自己“签证和飞行哩数”,发现了“不属于自己的乡愁”,开始想家了,踏上归途,思考着一路上的所见所感,下一站终于到香港了,可以向熟悉的“老榕树”宣泄着自己的一切感情。
这是一张毫无疑问的概念碟,而“旅行”的主题在一峰的唱片里也不少见,但这张唱片相比他之前的作品,明显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除了音乐和歌词外,最重要的是一峰的演绎。这张唱片把“旅行”的概念诠释得如此完美,一峰明显成熟了,他的音乐里,除了明显的“感受”和“感悟”外,让人听见了更多的“感情”。每首歌,每首配乐,都是整个旅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不可残缺。
分成2CD,除了因为歌曲数量外,更重要是意义不同,因此歌曲的风格也不大一样。
CD1,去路,音乐风格随着旅程的进行而改变。维多利亚那充满气势的弦乐,让人感受到汹涌波涛中的淡淡离愁;游子意的轻松民谣,让人联想到一个旅人背着背包,独自踏上旅途的情景;鼓浪雨的轻快,让人看到游子面对大自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一首配乐,把听者带到美国的爵士,爵士三部曲让人体验到纽约的繁华,布鲁克林的冷艳,洛杉矶的迷失;再飞到欧洲,感受维也纳的雪,柏林的雨;最后以一首紧凑的《签证.时差.飞行哩数》收尾,检视自己的旅程。
CD2,归途,其实更多是回顾与思考,音乐上更多采用一峰擅长的民谣,歌词也多了几分深沉。在回顾自己一路旅程的同时,归途上产生了更多的感悟,也留下了更多的感情。一首《不属于我的乡愁》,表明已踏上归途了;经过红沙漠,看见稻草人,想到了双子和春夏秋冬,这当中流露出了一峰在旅途中流露的一份又一份质朴的感情,和深沉的思考(包括人生、社会、甚至生死等),最后三首歌象征着旅途的终点,从《下一站香港》的兴奋,到《游子魂》的回味,再到《老榕树》的释放,以对故地无尽的思念,结束一段完整的旅程,感人至深。
在华语歌曲里,民谣很多是叫好不叫座的,概念唱片也经常要冒PLUG不起来的风险,但一峰坚持了,用他的音乐,用他的心,向人们展示着属于他身心的一段又一段旅程。虽然我不敢说这张唱片一定能受非常多人欢迎,但至少,我会用心欣赏,我会用心感受,这一段用音乐踏出的去路和归途。
推荐曲目:无(更确切说是全碟推荐)
依然是一个人的旅程,依然是用音乐记录下一站一站的游子意。从“维多利亚”出发,走过“鼓浪屿”,“从百乐门到百老汇”,曾“LOST IN L.A.”,从维也纳走到柏林,看看自己“签证和飞行哩数”,发现了“不属于自己的乡愁”,开始想家了,踏上归途,思考着一路上的所见所感,下一站终于到香港了,可以向熟悉的“老榕树”宣泄着自己的一切感情。
这是一张毫无疑问的概念碟,而“旅行”的主题在一峰的唱片里也不少见,但这张唱片相比他之前的作品,明显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除了音乐和歌词外,最重要的是一峰的演绎。这张唱片把“旅行”的概念诠释得如此完美,一峰明显成熟了,他的音乐里,除了明显的“感受”和“感悟”外,让人听见了更多的“感情”。每首歌,每首配乐,都是整个旅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不可残缺。
分成2CD,除了因为歌曲数量外,更重要是意义不同,因此歌曲的风格也不大一样。
CD1,去路,音乐风格随着旅程的进行而改变。维多利亚那充满气势的弦乐,让人感受到汹涌波涛中的淡淡离愁;游子意的轻松民谣,让人联想到一个旅人背着背包,独自踏上旅途的情景;鼓浪雨的轻快,让人看到游子面对大自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一首配乐,把听者带到美国的爵士,爵士三部曲让人体验到纽约的繁华,布鲁克林的冷艳,洛杉矶的迷失;再飞到欧洲,感受维也纳的雪,柏林的雨;最后以一首紧凑的《签证.时差.飞行哩数》收尾,检视自己的旅程。
CD2,归途,其实更多是回顾与思考,音乐上更多采用一峰擅长的民谣,歌词也多了几分深沉。在回顾自己一路旅程的同时,归途上产生了更多的感悟,也留下了更多的感情。一首《不属于我的乡愁》,表明已踏上归途了;经过红沙漠,看见稻草人,想到了双子和春夏秋冬,这当中流露出了一峰在旅途中流露的一份又一份质朴的感情,和深沉的思考(包括人生、社会、甚至生死等),最后三首歌象征着旅途的终点,从《下一站香港》的兴奋,到《游子魂》的回味,再到《老榕树》的释放,以对故地无尽的思念,结束一段完整的旅程,感人至深。
在华语歌曲里,民谣很多是叫好不叫座的,概念唱片也经常要冒PLUG不起来的风险,但一峰坚持了,用他的音乐,用他的心,向人们展示着属于他身心的一段又一段旅程。虽然我不敢说这张唱片一定能受非常多人欢迎,但至少,我会用心欣赏,我会用心感受,这一段用音乐踏出的去路和归途。
推荐曲目:无(更确切说是全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