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妹VS.阿密特 分裂之中的半张好专辑

简评是:
这是一张有很多好歌的专辑,但是大概只能称上半张好专辑,与我预期的高水准,实在还差了那么一些。
其实几首率先曝光的单曲,还有像〈开门见山〉,我都相当相当的喜欢。但整体聆听下来的“爽感”,个人却觉得还比《也许明天》逊色一些。
我所说的“爽感”绝非只指摇滚、band sound,而是那种“淋漓尽致”的感觉。换句话说,抒情歌也是可以很淋漓尽致的。
譬如,〈掉了〉这首歌其实很有发展成K歌的潜力,但收录在阿密特的专辑中,收掉技巧后诠释反倒有些不上不下。〈灵魂的重量〉也让我总觉得要是能够更“低回”一些会更有味道,那些刻意不去处理的尾音,反而削弱了感动的力量。(还有key说不定定低一些会更好)
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主题设定的不够明确。虽然设定了一个“反动”的概念,但除了利用一些歌词上非讲述情歌的“广度”(而非“深度”),去串连成一个似乎与以往不同的“态度”(而非“高度”),对听者而言最能感受到的、以及歌者最能掌握的,只是一个有所改变的“唱腔”。说到底,这还是一个皮肉甚过于灵魂的反动。于是一旦遇到中板歌曲,唱起来反而显得绑手绑脚了。
若是这样的论点太过“玄虚”,至少对于一张“概念专辑”而言,这张专辑的歌词绝对是有待改进的。
譬如说,词风的铺陈若能更精炼一些,就简略分为两大类:一是隐喻的、讽刺但是冷调的如〈开门见山〉、〈相爱后动物感伤〉,另一是直率的、犀利甚至愤怒的如〈黑吃黑〉、〈好胆你就来〉。
本来〈灵魂的重量〉、〈彩虹〉该是能再补上人文关怀的那一块,偏偏这两首陈镇川的词,实在称不上佳作。前者与也写死亡与遗憾、主题“稍”有类似的五月天的〈如烟〉相较,高下立见;后者着力于女性与同志的友情,有阿妹私人的情感,却少了阿密特更普遍性的视野。
另一个明显可以更好却没能做到的地方,个人以为就是曲序了。
首先让很多人都讶异的,更有原始发展概念的〈分生〉不放在首曲,却要以字面上的、已然“爆裂”的〈开门见山〉当作开场?
而原住民显然不是阿密特这个身份里太重要的一部份,于是专辑里〈阿密特〉那种古老时空的、略带迷离的风格(甚至还用了fade out这种旧式的收尾),竟然显得有些放在哪个位置都不对。如果能重新设计,与〈灵魂的重量〉尾段相连,应该可以串连成更有力的时空感。
还有,我很想拿掉〈OK〉这首歌,实在太阳光、太青春无敌了,它应该跟〈三天三夜〉、〈因为有我〉、或是〈魅力十足〉放在一起。加上又衔接后面的〈听得见的梦想〉Demo,让人不联想起《也许明天》也难--何况还都一样有破音。
至于〈彩虹〉的收尾,呃,难以理解。这也是另外一首很阿妹、而不是阿密特的歌。
好吧,你一定发现了我对专辑的批评集中在第八首以后。所以如同我前方的简评,在很多层面而言,阿密特的首张专辑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
但这张专辑的勇气与诚恳,是无庸置疑的。单曲的制作水准,放在国语流行歌坛也堪称上乘。于是尽管专辑离完美还很远,还是衷心的大力推荐。
我很期待能再听到下一次更成熟的阿密特。
这是一张有很多好歌的专辑,但是大概只能称上半张好专辑,与我预期的高水准,实在还差了那么一些。
其实几首率先曝光的单曲,还有像〈开门见山〉,我都相当相当的喜欢。但整体聆听下来的“爽感”,个人却觉得还比《也许明天》逊色一些。
我所说的“爽感”绝非只指摇滚、band sound,而是那种“淋漓尽致”的感觉。换句话说,抒情歌也是可以很淋漓尽致的。
譬如,〈掉了〉这首歌其实很有发展成K歌的潜力,但收录在阿密特的专辑中,收掉技巧后诠释反倒有些不上不下。〈灵魂的重量〉也让我总觉得要是能够更“低回”一些会更有味道,那些刻意不去处理的尾音,反而削弱了感动的力量。(还有key说不定定低一些会更好)
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主题设定的不够明确。虽然设定了一个“反动”的概念,但除了利用一些歌词上非讲述情歌的“广度”(而非“深度”),去串连成一个似乎与以往不同的“态度”(而非“高度”),对听者而言最能感受到的、以及歌者最能掌握的,只是一个有所改变的“唱腔”。说到底,这还是一个皮肉甚过于灵魂的反动。于是一旦遇到中板歌曲,唱起来反而显得绑手绑脚了。
若是这样的论点太过“玄虚”,至少对于一张“概念专辑”而言,这张专辑的歌词绝对是有待改进的。
譬如说,词风的铺陈若能更精炼一些,就简略分为两大类:一是隐喻的、讽刺但是冷调的如〈开门见山〉、〈相爱后动物感伤〉,另一是直率的、犀利甚至愤怒的如〈黑吃黑〉、〈好胆你就来〉。
本来〈灵魂的重量〉、〈彩虹〉该是能再补上人文关怀的那一块,偏偏这两首陈镇川的词,实在称不上佳作。前者与也写死亡与遗憾、主题“稍”有类似的五月天的〈如烟〉相较,高下立见;后者着力于女性与同志的友情,有阿妹私人的情感,却少了阿密特更普遍性的视野。
另一个明显可以更好却没能做到的地方,个人以为就是曲序了。
首先让很多人都讶异的,更有原始发展概念的〈分生〉不放在首曲,却要以字面上的、已然“爆裂”的〈开门见山〉当作开场?
而原住民显然不是阿密特这个身份里太重要的一部份,于是专辑里〈阿密特〉那种古老时空的、略带迷离的风格(甚至还用了fade out这种旧式的收尾),竟然显得有些放在哪个位置都不对。如果能重新设计,与〈灵魂的重量〉尾段相连,应该可以串连成更有力的时空感。
还有,我很想拿掉〈OK〉这首歌,实在太阳光、太青春无敌了,它应该跟〈三天三夜〉、〈因为有我〉、或是〈魅力十足〉放在一起。加上又衔接后面的〈听得见的梦想〉Demo,让人不联想起《也许明天》也难--何况还都一样有破音。
至于〈彩虹〉的收尾,呃,难以理解。这也是另外一首很阿妹、而不是阿密特的歌。
好吧,你一定发现了我对专辑的批评集中在第八首以后。所以如同我前方的简评,在很多层面而言,阿密特的首张专辑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
但这张专辑的勇气与诚恳,是无庸置疑的。单曲的制作水准,放在国语流行歌坛也堪称上乘。于是尽管专辑离完美还很远,还是衷心的大力推荐。
我很期待能再听到下一次更成熟的阿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