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推土机
给这张唱片两颗星,多半还是因为唱片的公益性质。否则,也许只会给一颗。一个盲人歌手邀请他的朋友们来为盲童做一张唱片,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这跟一张美好的唱片并没有必然关系。
看这里很多评论说,这张唱片足够黑暗(也许他们是想说足够拧巴),是给成年人听着回想他们的童年的,并不打算给孩子们听。对于这样的武断我感到很惊讶——
首先,大家对童年的回想真的是这张唱片传递的那种感觉吗?
另外,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不打算给孩子们听?试想某个被捐助的盲童,接过MP3和收音机时,难道不会想听听是什么样的音乐为他带来这些东西?那个听起来很可疑的唱歌的大叔,似乎一点都不像大人们描述的按摩师之类靠谱职业,他的歌声真的可以带来物质以及快乐吗?大人们打算以什么方式回答孩子的问题?《推着陆晨跑的小毛驴》?《三只螃蟹》?恩,写到这里可以直说了,专辑里我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两首歌。别跟我说什么有趣无趣的,这两首明明就是在糊弄事儿。而且看起来还是糊弄朋友的大事儿,真TM不地道。
我是通过读库的网站买的这张唱片,因此免不了联想到读库。也许这张唱片缺的就是一个张立宪那样的编辑,不因高尚的动机而对瞎糊弄的作品半推半就。一张打着民谣和公益旗号的唱片,居然对最基本的沟通表示“那不可能”,真是有点黑色幽默。
有很多时候,美好的心情并不能产生美好的作品,美好的人也不见得出手就是美好的声音,这就是艺术热爱者的困境。听到我喜爱的张玮玮和李志在专辑里的平庸之作,确实让人不耐,还不如直接收录《李伯伯》那样的歌。
《月亮粑粑》,一首我从小念到大的童谣,前面唱的部分却俗气得好像随时可以去上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也不是不令人黯然。
当然也有值得表扬的。
两张CD的开场曲都很唤醒人耳朵,小娟稍嫌端着了点,王娟的那首更为出色。白水的《螃蟹歌》,苏阳的《毛毛雨里捂蚂蚱》,还有冬子的《乌夜啼》,好在够诚意,民谣的气质是在的。
《小龙人》和《泥娃娃》,胜在原曲流畅优美,留给我们的印记又实在太深,平实一点唱来就会很动人。如果有人非要拧着说这张专辑适合70后80后怀旧,那么打开你情感开关的根本不是假装实验姿态的《小星星》或者《老来难》,而是这两首从来就主流无比的童谣。
我们责怪那些沉浸功名的人忘记了童年的纯真,可是,若此来不为求功名,难道就能任由成人世界的纠结覆盖掉童年那些直接的快乐?
最后必须赞颂一下整张唱片里我最爱的一首歌,五条人带来的潮汕童谣《拉手曲》。
好听自不必说,男声、女声和吉他的配合相当匀称优美。
歌词更是引人思索我们热爱过的那些童谣:小龙人找不到妈妈,泥娃娃从来不是个真娃娃,它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还有地里黄的小白菜。。。童谣自然不拧巴不做作,好像也并不都是那么开心。
就像《拉手曲》,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一边筛米一边唱着“养鸡叫咯咯,养狗来吠夜,养牛拖犁耙,养猪还人债,养阿弟来上书斋,养阿妹来挨人骂。”
她似乎毫无心机地就说出了生活中令人悲伤的一面,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悲伤。孩子并没被这些悲伤吓坏,他们自顾自唱着,慢慢体味人生,慢慢就长大了。
看这里很多评论说,这张唱片足够黑暗(也许他们是想说足够拧巴),是给成年人听着回想他们的童年的,并不打算给孩子们听。对于这样的武断我感到很惊讶——
首先,大家对童年的回想真的是这张唱片传递的那种感觉吗?
另外,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不打算给孩子们听?试想某个被捐助的盲童,接过MP3和收音机时,难道不会想听听是什么样的音乐为他带来这些东西?那个听起来很可疑的唱歌的大叔,似乎一点都不像大人们描述的按摩师之类靠谱职业,他的歌声真的可以带来物质以及快乐吗?大人们打算以什么方式回答孩子的问题?《推着陆晨跑的小毛驴》?《三只螃蟹》?恩,写到这里可以直说了,专辑里我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两首歌。别跟我说什么有趣无趣的,这两首明明就是在糊弄事儿。而且看起来还是糊弄朋友的大事儿,真TM不地道。
我是通过读库的网站买的这张唱片,因此免不了联想到读库。也许这张唱片缺的就是一个张立宪那样的编辑,不因高尚的动机而对瞎糊弄的作品半推半就。一张打着民谣和公益旗号的唱片,居然对最基本的沟通表示“那不可能”,真是有点黑色幽默。
有很多时候,美好的心情并不能产生美好的作品,美好的人也不见得出手就是美好的声音,这就是艺术热爱者的困境。听到我喜爱的张玮玮和李志在专辑里的平庸之作,确实让人不耐,还不如直接收录《李伯伯》那样的歌。
《月亮粑粑》,一首我从小念到大的童谣,前面唱的部分却俗气得好像随时可以去上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也不是不令人黯然。
当然也有值得表扬的。
两张CD的开场曲都很唤醒人耳朵,小娟稍嫌端着了点,王娟的那首更为出色。白水的《螃蟹歌》,苏阳的《毛毛雨里捂蚂蚱》,还有冬子的《乌夜啼》,好在够诚意,民谣的气质是在的。
《小龙人》和《泥娃娃》,胜在原曲流畅优美,留给我们的印记又实在太深,平实一点唱来就会很动人。如果有人非要拧着说这张专辑适合70后80后怀旧,那么打开你情感开关的根本不是假装实验姿态的《小星星》或者《老来难》,而是这两首从来就主流无比的童谣。
我们责怪那些沉浸功名的人忘记了童年的纯真,可是,若此来不为求功名,难道就能任由成人世界的纠结覆盖掉童年那些直接的快乐?
最后必须赞颂一下整张唱片里我最爱的一首歌,五条人带来的潮汕童谣《拉手曲》。
好听自不必说,男声、女声和吉他的配合相当匀称优美。
歌词更是引人思索我们热爱过的那些童谣:小龙人找不到妈妈,泥娃娃从来不是个真娃娃,它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还有地里黄的小白菜。。。童谣自然不拧巴不做作,好像也并不都是那么开心。
就像《拉手曲》,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一边筛米一边唱着“养鸡叫咯咯,养狗来吠夜,养牛拖犁耙,养猪还人债,养阿弟来上书斋,养阿妹来挨人骂。”
她似乎毫无心机地就说出了生活中令人悲伤的一面,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悲伤。孩子并没被这些悲伤吓坏,他们自顾自唱着,慢慢体味人生,慢慢就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