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点越轻越难以承受
小女子一直都只在豆瓣潜水和仰望各位大大。第一次发评论,送给一峰和这张很有重量的专辑了。
如果之前的travelogue, free是进步的话,这张《思路》绝对是飞跃。相比它的前承《思 生活》小小牵强生涩,《思路》真的要好太多太多。与何秉和CM的合作比《城市旅人》擦出了更耀眼的火花。“去路”和“归途”首首起承转合,概念完整。继《城市旅人》的编曲尝试之后,《思路》的编曲更为磅礴丰富。既有标志性的one man one guitar,又有或悠扬或磅礴的管弦乐,加进了变幻灵动的jazz,居然还有了band feel的轻摇滚。各种形式的变化在每首歌中都是完美契合。
不过不得不说,这样的大气带来的表现力的倍数增强,作为一张双专辑,22首歌都做得满满的,丰富之余未免显得太沉重,再也不是轻巧的城市民谣了。一峰的确是变了罢。对照着歌词和导听我很认真地听了3遍,仍未能理解歌中欲表达的思考,可是胸口就开始积累起压力。一峰的词向来都是需要慢慢细细品味的。有很多人说一峰的音乐纤细轻巧,快乐和忧伤都如淡淡流水。但是不知为何偏偏是这种轻柔的力量往往骗得我心中的触动,骗得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落泪。也许就像在《不属于我的乡愁》中的一句歌词,落点越轻越难以承受。一峰的歌总是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果然不适合我在如此脆弱的精神状态之下细听。
好了事不宜迟,上rundown。
CD 1 - 去路 (outward bound)
1. 維多利亞 Victoria
一峰说这首歌是他第一次录制20多人的弦乐。一个大气磅礴的配乐描绘出了大气磅礴的时代。Victoria是坚强隐忍地守候的人。“不再出航的船就不再是船/要是还有能力就要迎向巨浪”。 在岁月改变时代更迭之中,本在她怀抱中的人迷失在潮流中,毅然踏上旅途。把这首歌放在开头,隐隐与“归途”中的内容呼应:始终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情藏匿在心底的,会亘久不变地等在你一直在寻找的地方——“家”。钢琴旋律模仿了海浪潮涌,圆舞曲和弦乐合奏的磅礴在专辑的一开始就抓住了耳朵。大爱之一。
2. 遊子意 heart of a traveler
CD的派台歌,是游走的人对各站停靠的城市的杂碎感悟,也为整个旅途奠定了思考的角度和态度。有几句词写得很入心。不过似乎我从来都对主打不怎么感冒。
3. 鼓浪雨 island rain
很轻快的一首歌,鼓浪屿的确是让人心情放松的地方,看来一峰对这里很有好感。在旅途的最开始,应该是游走的人经历的充满新鲜感的狂热期吧。享受阳光、海浪、温热latte,游子之心没有重量渴望飞翔。歌词的画面感很强,加上一峰搞怪的声音演绎,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过也不是我感冒的类型。
4. 思路 – 達爾文清晨 the road – morning train to Darwin
又把See you there的旋律玩了一遍,中间插进了一段在火车上的广播,welcome onboard. 思路从这里正式展开。
5. 從百樂門到百老匯 shanghai, new york
一峰终于向他挚爱的jazz发功了!很简单的编曲使这首歌非常有味道,只有低音提琴的拨弦和吉他的混响,开始的低吟浅唱,到后来的妖娆和音,丰富的表现挠得我的心痒痒,我真的不能安心睡去。只是,难道世界各地的精彩原来都是一样的吗?
6. last exit to Brooklyn
乍听之下还以为这首歌和《从百乐门到百老汇》是一样的。不过编曲加上了一些更丰富的打击和小号,一种被压抑的激情在酒精和旋律之中蠢蠢欲动。到了后段感情随着声音开始爆发,却留下了passed the last exit to Brooklyn的遐想空间。一点放纵一点疯狂,十分过瘾。
7. lost in l.a.
这首歌是原本由AT17演绎过的旧作,重新做过了arrangement。和之前的两首jazz相比有很大的落差,演绎了疯狂过后的失落。不过slow jazz也不属于入我心的类型。
8. 思路 – 琉森黃昏 the road – sunset in Luzern
多重和音营造了氛围,渐重的钢琴弹出了后面《小白船》的旋律,天地慢慢安静,旅途渐渐迷惘。
9. 心雪 heart snow
《重回布拉格》的下集,当然说的是分别后再见面的故事。我一直以为《离开古城》才是《重回布拉格》之二,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离开古城》时主角其实还未能从那段刻骨的感情之中抽身,才会有重临旧地触景生情的唏嘘。《心雪》以双guitar,大提琴和小提琴交织出雪地上一对身影两双脚印的唯美,而主角也似乎已经不再被逝去的感情所困扰,反而多了一点潇洒和安慰。但是真的能放下了吗?雪落在心,把伤痛和惆怅藏得更深一些,所以才会有悄悄别过去的脸,才会有“比朋友亲密,比恋人疏离”的关系。
10.都柏林 Dublin
都柏林的雨中,停住了脚步,品着咖啡、啤酒,看着雨中的行人,渐渐地迷失了方向。下一站应该在哪里停靠?再之后又要走到哪里?就像雨点和烛光一样飘摇。吉他和ukulele编织的雨点连绵动听。结束处“雨下个不停”的反复更像带着对自己的诘问,仍然坚定地踏上旅途,最后背影消失雨中的感觉。大爱之二。
11.簽證 ∙ 時差 ∙ 飛行哩數 visa ∙ time difference ∙ air mileage
签证和时差的转换,飞行里数的累积,游走的旅程在继续,却越走越没有了方向。游历从寻找答案变成了一种习惯,离开了根的漂浮,开始变得迷失。就像有时我从梦中醒来,看着周围熟悉而陌生的房间布置,搞不清自己到底身在何方。编曲由高低八度的人声组成,轻轻的bossanova感觉,却有一种淡淡的触不到的距离感。
CD 2 - 歸途 (homeward bound)
1. 不屬於我的鄉愁 homesick
好吧我承认我喜欢一点点band feel一点点芭乐的轻摇滚,这首歌真的正对我的脾胃。加上一峰说是在墨尔本的教堂中引发的灵感,于是就更喜欢了。编曲呈现了一个不同的一峰。在旅途中厚积的所有混乱的思考、诘问、情感,在稳定的节奏之中爆发。旅程不断转换,历经风浪和迷惘之后,教堂钟声敲响,唤起了内心那一点压抑最深的乡愁。一站一站的游历,终于那一点轻轻的思念的尘埃落在胸口,忽而一路以来的寻觅都有了答案。离开,是为了回来。巨爱。
2. 紅沙漠 red desert
又一首以澳洲作为背景的歌~!开始guitar的滑音真的很有Australian Outback的灼热辽远。歌词讲的是老人和年轻人的相遇交叉,无所谓和无目的之间的对比。不过感动我的却是老人的故事,为了实现爱的诺言而游走,事实上却已对什么都无所谓了,在爱逝去的时候心也随他而去,副歌的那几句听着想象着,眼泪就流下来了。在不停的游走之中,其实心里就已经有了归属的地方了吧?大爱之三。
3. 思路 – 愛丁堡午後 the road – late afternoon in Edinburgh
爱尔兰风笛总能起到引领思绪的作用。心慢慢地跟随风笛声飞到了家的方向,着眼点从游子心转向了在远方守候的所有。
4. 稻草人 scarecrow
这首歌是一看歌词我就哭了。孤单守望着的麦田的稻草人,看着身边的时景变迁,所有的欢乐惆怅其实都很简单,却一直孤寂不能表达,也从来没有人能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昨天太远/我回不去/前路太远/我看不尽,于是就只有一把单薄的吉他,和一个孤单的稻草人,留在了现在。巨爱。
5. 雙子 two brothers
Have a safe trip home/We are all alone
一峰说这首歌写的是长大以后不得不离开家人的孩子。不过我觉得好像在写stolen generation。 无论孩子走上了怎样的旅途,在他们离开家之后,始终都有着一份坚定的牵挂,和不变的力量。吉他在低音区维持的坚定节奏,是归途中有力的步伐,在一点忧伤之中累积着正面的能量。
6. 春夏秋冬 four seasons
我要怎么写这首歌呢。一峰用很简单的guitar把地震中母亲的故事讲述得很动人。承接《双子》,“家”的爱是对于游子是永远不变的。即时出走的孩子未必了解,在“家”的四季也撑起了游子的力量。
7. 小白船 little white boat
不知为何第一次听这首歌居然觉得恐怖得毛骨悚然。始终低沉稳定的钢琴低音,和在高音区徘徊的清脆,维持着半音的不和谐,就像驶向冥界的渡船,黑暗之中却没有什么能够纾解压抑的氛围,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前进的步伐。给地震中遇难孩子的安魂曲?但是越听灵魂就会越不安定。
8. 思路 – 柏斯夜晚 the road – evening in perth
See you there的旋律重现,在这里却有了归家的雀跃感觉。现场的录音应该是在pub里面的live show和酒客的声音?找到目标,又再上路,不过这次踏上的,是回家的旅途。
9. 下一站香港 next stop: hong kong
终于等到了专辑中的唯一“小品”性质的歌了。跳跃的旋律,戏谑的歌词,调皮的演绎,同样很有画面感。一峰的急速咬字实在是我中文听力的挑战(-_-!),不过隐约听出来的“三里屯”、“武当山”等等,感觉就像是一峰全国唱游之后,在尾站广州,一个文化和氛围与香港接近的城市,星海唱游中对我们诉说的感叹。在历经风浪之后,找到了回归的方向。“笑一笑/挥挥手/明天就要回香港”上升的音阶掩饰不住想到下一站就是家的兴奋。
10. 遊子魂 the journey montage
很有趣的旅途总结,把每一首歌都截了一小段snapshot串连,完整地记录下了思路的改变。最后加上的雷雨声,和像是雨后初晴是平静温暖的鸟鸣,就像游子再踏故土的安宁和释然。回到起点,深深呼吸,仍然是一峰一人一吉他,“家”的一切仍然是那么熟悉,不过游子之心已经不一样了。
11. 老榕樹 the old banyan tree
心在何处,家就在何处。走过了千山万水故事留在远方/树上名字不复见树干却依然。华丽的弦乐合奏抒写了在“家”的亘久坚持。就像多年以后,回首再看当年走过的路,在眼前飞掠而过的是《游子魂》中蒙太奇式的镜头,但是最后定格不变的还是故乡的那棵老榕树。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整个思路,曾经迷惘迷失之后,一直寻找的答案又是什么,其实老榕树早就静静地告诉了我们。
如果之前的travelogue, free是进步的话,这张《思路》绝对是飞跃。相比它的前承《思 生活》小小牵强生涩,《思路》真的要好太多太多。与何秉和CM的合作比《城市旅人》擦出了更耀眼的火花。“去路”和“归途”首首起承转合,概念完整。继《城市旅人》的编曲尝试之后,《思路》的编曲更为磅礴丰富。既有标志性的one man one guitar,又有或悠扬或磅礴的管弦乐,加进了变幻灵动的jazz,居然还有了band feel的轻摇滚。各种形式的变化在每首歌中都是完美契合。
不过不得不说,这样的大气带来的表现力的倍数增强,作为一张双专辑,22首歌都做得满满的,丰富之余未免显得太沉重,再也不是轻巧的城市民谣了。一峰的确是变了罢。对照着歌词和导听我很认真地听了3遍,仍未能理解歌中欲表达的思考,可是胸口就开始积累起压力。一峰的词向来都是需要慢慢细细品味的。有很多人说一峰的音乐纤细轻巧,快乐和忧伤都如淡淡流水。但是不知为何偏偏是这种轻柔的力量往往骗得我心中的触动,骗得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落泪。也许就像在《不属于我的乡愁》中的一句歌词,落点越轻越难以承受。一峰的歌总是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果然不适合我在如此脆弱的精神状态之下细听。
好了事不宜迟,上rundown。
CD 1 - 去路 (outward bound)
1. 維多利亞 Victoria
一峰说这首歌是他第一次录制20多人的弦乐。一个大气磅礴的配乐描绘出了大气磅礴的时代。Victoria是坚强隐忍地守候的人。“不再出航的船就不再是船/要是还有能力就要迎向巨浪”。 在岁月改变时代更迭之中,本在她怀抱中的人迷失在潮流中,毅然踏上旅途。把这首歌放在开头,隐隐与“归途”中的内容呼应:始终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情藏匿在心底的,会亘久不变地等在你一直在寻找的地方——“家”。钢琴旋律模仿了海浪潮涌,圆舞曲和弦乐合奏的磅礴在专辑的一开始就抓住了耳朵。大爱之一。
2. 遊子意 heart of a traveler
CD的派台歌,是游走的人对各站停靠的城市的杂碎感悟,也为整个旅途奠定了思考的角度和态度。有几句词写得很入心。不过似乎我从来都对主打不怎么感冒。
3. 鼓浪雨 island rain
很轻快的一首歌,鼓浪屿的确是让人心情放松的地方,看来一峰对这里很有好感。在旅途的最开始,应该是游走的人经历的充满新鲜感的狂热期吧。享受阳光、海浪、温热latte,游子之心没有重量渴望飞翔。歌词的画面感很强,加上一峰搞怪的声音演绎,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过也不是我感冒的类型。
4. 思路 – 達爾文清晨 the road – morning train to Darwin
又把See you there的旋律玩了一遍,中间插进了一段在火车上的广播,welcome onboard. 思路从这里正式展开。
5. 從百樂門到百老匯 shanghai, new york
一峰终于向他挚爱的jazz发功了!很简单的编曲使这首歌非常有味道,只有低音提琴的拨弦和吉他的混响,开始的低吟浅唱,到后来的妖娆和音,丰富的表现挠得我的心痒痒,我真的不能安心睡去。只是,难道世界各地的精彩原来都是一样的吗?
6. last exit to Brooklyn
乍听之下还以为这首歌和《从百乐门到百老汇》是一样的。不过编曲加上了一些更丰富的打击和小号,一种被压抑的激情在酒精和旋律之中蠢蠢欲动。到了后段感情随着声音开始爆发,却留下了passed the last exit to Brooklyn的遐想空间。一点放纵一点疯狂,十分过瘾。
7. lost in l.a.
这首歌是原本由AT17演绎过的旧作,重新做过了arrangement。和之前的两首jazz相比有很大的落差,演绎了疯狂过后的失落。不过slow jazz也不属于入我心的类型。
8. 思路 – 琉森黃昏 the road – sunset in Luzern
多重和音营造了氛围,渐重的钢琴弹出了后面《小白船》的旋律,天地慢慢安静,旅途渐渐迷惘。
9. 心雪 heart snow
《重回布拉格》的下集,当然说的是分别后再见面的故事。我一直以为《离开古城》才是《重回布拉格》之二,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离开古城》时主角其实还未能从那段刻骨的感情之中抽身,才会有重临旧地触景生情的唏嘘。《心雪》以双guitar,大提琴和小提琴交织出雪地上一对身影两双脚印的唯美,而主角也似乎已经不再被逝去的感情所困扰,反而多了一点潇洒和安慰。但是真的能放下了吗?雪落在心,把伤痛和惆怅藏得更深一些,所以才会有悄悄别过去的脸,才会有“比朋友亲密,比恋人疏离”的关系。
10.都柏林 Dublin
都柏林的雨中,停住了脚步,品着咖啡、啤酒,看着雨中的行人,渐渐地迷失了方向。下一站应该在哪里停靠?再之后又要走到哪里?就像雨点和烛光一样飘摇。吉他和ukulele编织的雨点连绵动听。结束处“雨下个不停”的反复更像带着对自己的诘问,仍然坚定地踏上旅途,最后背影消失雨中的感觉。大爱之二。
11.簽證 ∙ 時差 ∙ 飛行哩數 visa ∙ time difference ∙ air mileage
签证和时差的转换,飞行里数的累积,游走的旅程在继续,却越走越没有了方向。游历从寻找答案变成了一种习惯,离开了根的漂浮,开始变得迷失。就像有时我从梦中醒来,看着周围熟悉而陌生的房间布置,搞不清自己到底身在何方。编曲由高低八度的人声组成,轻轻的bossanova感觉,却有一种淡淡的触不到的距离感。
CD 2 - 歸途 (homeward bound)
1. 不屬於我的鄉愁 homesick
好吧我承认我喜欢一点点band feel一点点芭乐的轻摇滚,这首歌真的正对我的脾胃。加上一峰说是在墨尔本的教堂中引发的灵感,于是就更喜欢了。编曲呈现了一个不同的一峰。在旅途中厚积的所有混乱的思考、诘问、情感,在稳定的节奏之中爆发。旅程不断转换,历经风浪和迷惘之后,教堂钟声敲响,唤起了内心那一点压抑最深的乡愁。一站一站的游历,终于那一点轻轻的思念的尘埃落在胸口,忽而一路以来的寻觅都有了答案。离开,是为了回来。巨爱。
2. 紅沙漠 red desert
又一首以澳洲作为背景的歌~!开始guitar的滑音真的很有Australian Outback的灼热辽远。歌词讲的是老人和年轻人的相遇交叉,无所谓和无目的之间的对比。不过感动我的却是老人的故事,为了实现爱的诺言而游走,事实上却已对什么都无所谓了,在爱逝去的时候心也随他而去,副歌的那几句听着想象着,眼泪就流下来了。在不停的游走之中,其实心里就已经有了归属的地方了吧?大爱之三。
3. 思路 – 愛丁堡午後 the road – late afternoon in Edinburgh
爱尔兰风笛总能起到引领思绪的作用。心慢慢地跟随风笛声飞到了家的方向,着眼点从游子心转向了在远方守候的所有。
4. 稻草人 scarecrow
这首歌是一看歌词我就哭了。孤单守望着的麦田的稻草人,看着身边的时景变迁,所有的欢乐惆怅其实都很简单,却一直孤寂不能表达,也从来没有人能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昨天太远/我回不去/前路太远/我看不尽,于是就只有一把单薄的吉他,和一个孤单的稻草人,留在了现在。巨爱。
5. 雙子 two brothers
Have a safe trip home/We are all alone
一峰说这首歌写的是长大以后不得不离开家人的孩子。不过我觉得好像在写stolen generation。 无论孩子走上了怎样的旅途,在他们离开家之后,始终都有着一份坚定的牵挂,和不变的力量。吉他在低音区维持的坚定节奏,是归途中有力的步伐,在一点忧伤之中累积着正面的能量。
6. 春夏秋冬 four seasons
我要怎么写这首歌呢。一峰用很简单的guitar把地震中母亲的故事讲述得很动人。承接《双子》,“家”的爱是对于游子是永远不变的。即时出走的孩子未必了解,在“家”的四季也撑起了游子的力量。
7. 小白船 little white boat
不知为何第一次听这首歌居然觉得恐怖得毛骨悚然。始终低沉稳定的钢琴低音,和在高音区徘徊的清脆,维持着半音的不和谐,就像驶向冥界的渡船,黑暗之中却没有什么能够纾解压抑的氛围,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前进的步伐。给地震中遇难孩子的安魂曲?但是越听灵魂就会越不安定。
8. 思路 – 柏斯夜晚 the road – evening in perth
See you there的旋律重现,在这里却有了归家的雀跃感觉。现场的录音应该是在pub里面的live show和酒客的声音?找到目标,又再上路,不过这次踏上的,是回家的旅途。
9. 下一站香港 next stop: hong kong
终于等到了专辑中的唯一“小品”性质的歌了。跳跃的旋律,戏谑的歌词,调皮的演绎,同样很有画面感。一峰的急速咬字实在是我中文听力的挑战(-_-!),不过隐约听出来的“三里屯”、“武当山”等等,感觉就像是一峰全国唱游之后,在尾站广州,一个文化和氛围与香港接近的城市,星海唱游中对我们诉说的感叹。在历经风浪之后,找到了回归的方向。“笑一笑/挥挥手/明天就要回香港”上升的音阶掩饰不住想到下一站就是家的兴奋。
10. 遊子魂 the journey montage
很有趣的旅途总结,把每一首歌都截了一小段snapshot串连,完整地记录下了思路的改变。最后加上的雷雨声,和像是雨后初晴是平静温暖的鸟鸣,就像游子再踏故土的安宁和释然。回到起点,深深呼吸,仍然是一峰一人一吉他,“家”的一切仍然是那么熟悉,不过游子之心已经不一样了。
11. 老榕樹 the old banyan tree
心在何处,家就在何处。走过了千山万水故事留在远方/树上名字不复见树干却依然。华丽的弦乐合奏抒写了在“家”的亘久坚持。就像多年以后,回首再看当年走过的路,在眼前飞掠而过的是《游子魂》中蒙太奇式的镜头,但是最后定格不变的还是故乡的那棵老榕树。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整个思路,曾经迷惘迷失之后,一直寻找的答案又是什么,其实老榕树早就静静地告诉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