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狂喜!!!
1967年出现了三张具有重要指示性意义的巨作,按照RYM排名如下:
1. 《地下丝绒与妮可》,标志着朋克史的开端。
2. 《佩珀中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前卫摇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3. 《你经历了吗?》,为重金属音乐起到了奠基性作用。Jimi发明了金属乐所需的电吉他技法,尤其那尖硬的音色很有穿透力,我把他推崇为金属的祖宗。
这三部巨作,分别催生了三个极为重要的音乐流派。恰好这三作都属于psychedelic rock(迷幻摇滚)。从这三作的温度,就可以看出三个流派的特点了。
1. 朋克是冷色调的。
2. 前卫摇滚是暖色调的。
3. 重金属是炽热的。
虽然《Are You Experienced?》是一张纯金曲专辑,Jimi最受好评的两首歌却并非出自这张专辑,而是出自《电子女儿国》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和“Voodoo Child (Slight Return)”。我本人最喜欢的两首也都是出自《电子女儿国》:“The Burning Of The Midnight Lamp”和“1983...(A Merman I Should Turn To)”。事实上《电子女儿国》的水平几乎和这一样高。
【关于Jimi的死】
Jimi大量接触毒品、药物、酒精,于是做出了这样狂乱、迷醉的音乐,所以该风格叫做“迷幻摇滚”。
仅在60年代就有三个J字母开头的音乐人是被毒品害死的,恰好三个都属于迷幻摇滚。吸毒令人精神亢奋、情绪高涨,所以我把这类死亡称为“情绪高涨致死”。
它的反义词是“情绪低落致死”,也就是自杀。这种死亡一般发生在另类摇滚界,像Ian Curtis、Elliott Smith、Kurt Cobain都是。
人们经常把英年早逝的音乐人,像Jimi、Ian Curtis等放在一起谈论。我个人认为他们的死分别属于两种类型。Jimi是情绪高涨服用药物而死,Ian Curtis是情绪低落自杀而死。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结果是一样的--英年早逝。
从他们的音乐就可以猜测他们的死因。Joy Division和Nirvana的音乐是低调、消极的,反映了他们心情低落抑郁、想自杀。Jimi和The Doors的音乐是高调的、燃烧的、激烈的,反映了他们在药物影响下的狂喜状态。恭喜,你猜对了!Joy Division和Nirvana是自杀而死,Jimi和The Doors是被毒品害死。(我说的是大体规律,具体的细节不完全是这样。)
再打个比方,Joy Division的死法相当于大学生跳楼,Jimi的死法相当于大学生过游死。这样明白了吧!
我之所以能有这些结论,因为我亲身经历过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精神状态。在我心情低落抑郁期间,我喜欢听Joy Division,在我的心情陷入最低谷的那个晚上,是Jimi Hendrix救了我,他那情绪高涨的歌声,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喜悦。他帮助我从抑郁的低谷中逃了出来,但他也给我带来了新的问题:我的情绪有时候太高涨了,过度地享受生活、挥霍光阴,具体表现为上网成瘾、打游戏成瘾等。这个新问题,到现在仍没有解决。我对此毫无怨言,因为我知道抑郁的感受,抑郁是很难治的,既然要治好它,就肯定要付出一些代价。我付出的代价,就是养成了现在挥霍光阴的习惯,养成了网瘾和游戏瘾,这个代价和抑郁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1. 《地下丝绒与妮可》,标志着朋克史的开端。
2. 《佩珀中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前卫摇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3. 《你经历了吗?》,为重金属音乐起到了奠基性作用。Jimi发明了金属乐所需的电吉他技法,尤其那尖硬的音色很有穿透力,我把他推崇为金属的祖宗。
这三部巨作,分别催生了三个极为重要的音乐流派。恰好这三作都属于psychedelic rock(迷幻摇滚)。从这三作的温度,就可以看出三个流派的特点了。
1. 朋克是冷色调的。
2. 前卫摇滚是暖色调的。
3. 重金属是炽热的。
虽然《Are You Experienced?》是一张纯金曲专辑,Jimi最受好评的两首歌却并非出自这张专辑,而是出自《电子女儿国》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和“Voodoo Child (Slight Return)”。我本人最喜欢的两首也都是出自《电子女儿国》:“The Burning Of The Midnight Lamp”和“1983...(A Merman I Should Turn To)”。事实上《电子女儿国》的水平几乎和这一样高。
【关于Jimi的死】
Jimi大量接触毒品、药物、酒精,于是做出了这样狂乱、迷醉的音乐,所以该风格叫做“迷幻摇滚”。
仅在60年代就有三个J字母开头的音乐人是被毒品害死的,恰好三个都属于迷幻摇滚。吸毒令人精神亢奋、情绪高涨,所以我把这类死亡称为“情绪高涨致死”。
它的反义词是“情绪低落致死”,也就是自杀。这种死亡一般发生在另类摇滚界,像Ian Curtis、Elliott Smith、Kurt Cobain都是。
人们经常把英年早逝的音乐人,像Jimi、Ian Curtis等放在一起谈论。我个人认为他们的死分别属于两种类型。Jimi是情绪高涨服用药物而死,Ian Curtis是情绪低落自杀而死。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结果是一样的--英年早逝。
从他们的音乐就可以猜测他们的死因。Joy Division和Nirvana的音乐是低调、消极的,反映了他们心情低落抑郁、想自杀。Jimi和The Doors的音乐是高调的、燃烧的、激烈的,反映了他们在药物影响下的狂喜状态。恭喜,你猜对了!Joy Division和Nirvana是自杀而死,Jimi和The Doors是被毒品害死。(我说的是大体规律,具体的细节不完全是这样。)
再打个比方,Joy Division的死法相当于大学生跳楼,Jimi的死法相当于大学生过游死。这样明白了吧!
我之所以能有这些结论,因为我亲身经历过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精神状态。在我心情低落抑郁期间,我喜欢听Joy Division,在我的心情陷入最低谷的那个晚上,是Jimi Hendrix救了我,他那情绪高涨的歌声,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喜悦。他帮助我从抑郁的低谷中逃了出来,但他也给我带来了新的问题:我的情绪有时候太高涨了,过度地享受生活、挥霍光阴,具体表现为上网成瘾、打游戏成瘾等。这个新问题,到现在仍没有解决。我对此毫无怨言,因为我知道抑郁的感受,抑郁是很难治的,既然要治好它,就肯定要付出一些代价。我付出的代价,就是养成了现在挥霍光阴的习惯,养成了网瘾和游戏瘾,这个代价和抑郁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鱼与熊掌不能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