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Sparklehorse做东,David Lynch赴宴

文/古柯碱
如果将题目改成“鼠马做东,鬼马赴宴”似乎更符合这张专辑的调调,但这样的标题又实在会让人一头雾水,没错,我依然坚持的认为,就是这么一个不着五六三四的题目更符合这张专辑所能带给人的感受,更Danger Mouse,更Sparklehorse,当然也更David Lynch。
封面完全是David Lynch式的,他担任了这张唱片的视觉监制,封面上一张扭曲嚎叫的人脸加上虚化的城市灯光曲线在黑色的封套上呈现出的视觉意像,如果遮住英文字母,简直就是David Lynch电影的海报。而且,我们亲爱的鬼马导演,怪才视觉王,梦境操控者并不局限于自己的视觉传达领域,除了封面,他还要为专辑贡献出100张视觉照片做一个专题摄影展,并且和Mr Mouse一道设计一些互动装置,在洛杉矶展出——虽然这些就足以让人兴奋的血脉贲张,但是,下面这句话会更重要更吸引人更让所有的Lynch迷,Horse迷,Mouse迷大吃一惊,那就是Mark Linkous(Sparklehorse主脑)和DJ Danger Mouse为David Lynch量身定做了两首歌曲,让这位鬼才导演在唱片中一展歌喉。
会唱歌的导演有谁?从搜索引擎上得到的最多的结果竟然是“会唱歌的土豆”,有好的音乐品味,擅长甄选原声音乐的闷声“土豆”式导演确实不少,即使有像Emir Kusturica这样亲自拿起吉他上阵,但真正发声演唱的,还真没听说过,这次David Lynch的亮相足以弥补导演演唱史上的一个空白。
David Lynch总共在专辑中贡献了两首歌,分别是“Star Eyes (I Can Catch It)”和“Dark Night Of The Soul”,在第一首歌中,David Lynch的嗓音如此的专业和年轻,仅凭聆听几乎难以想象是他所唱,嗓音在氛围电子的包裹下,让人联想到Ziggy Stardust时期的David Bowie。在第二首,也是专辑的同名歌曲中,David Lynch回归到那个我们想象中的形象中来,就像他的电影那般诡秘、压抑、梦幻而冰冷。整首歌如同在强干扰的AM电波中录制,David Lynch使用了假声,听上去就像是年轻时的Bob Dylan和Beth Gibbons的男声混合体。在这首歌中,整个合作团队完美的展示了黑暗、压抑、荒凉的音乐风格,在David Lynch嘶哑压抑的嗓音后,是整个冰冷空灵的音乐背景,偶尔跳出的单调的贝司和键盘持续不断的拼贴返复,遥远的阵阵鼓声,都使聆听者如同在破旧空荡的房间里独自面对一架不停播放的老式转轮磁带机,将整张专辑力图阐释的对宗教的困惑和灵魂孤独的探索体现的淋漓尽致。
专辑名“Dark Night Of The Soul”源自16世纪罗马天主教神秘主义者圣徒约翰(Saint John of the Cross)的名言,这个短语在近代也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中孤独与荒凉的隐喻。专辑中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充斥着对失意独居生活的描述,在面对丧失的爱,无法企及的梦想时奏响的灵魂哀歌。
Mark Linkous尤其擅长操作这种主题的音乐,他因为服药过度所导致的残疾让他终生被轮椅桎梏,这种肉体的残缺使他的音乐中永远的弥漫着一股凄凉哀怨的气息,在调和孤独、仇恨、愤怒、悲哀等情绪的过程中,他使用的音乐工具又比赤裸裸陈诉痛骂的金属、朋克要委婉,比冰冷彻骨的工业、暗潮要温暖,在真实的痛苦之上,他用倾诉式的歌词和凄美柔和的旋律将痛苦包裹,送出的不是一把把锋利的尖刀,而是一支支沾着泪水的串铃花,他不是缪斯神殿上凶恶的守护神,而是漫步于神殿花园中播撒哀恋之花的吟游者。
在2006年以Sparklehorse的名义发行了专辑《Dreamt for Light Years in the Belly of a Mountain》之后,Mark Linkous就开始构思一个新的计划,在探索灵魂的路上,他不再独步孤行,而要与其他优秀的音乐人一起携手步入圣徒约翰开凿的精神殿堂。他第一个找到的合作人就是《Dreamt for Light Years in the Belly of a Mountain》的制作人DJ Danger Mouse。Danger Mouse这个由互联网起家的怪才,凭借DJ的优势在众多音乐领域畅游无忌,经手混制的专辑毫无拘束,充满灵性。当年,他将the Beatles的《The White Album》与Jay-Z的《The Black Album》Remix为一体,制成惊为天人的《The Grey Album》,被地下音乐界评为“唯一一张在唱片店买不到的年度最佳大碟”。两个人联手开始以Dangerhorse的名义写歌,之后邀请嘉宾来演唱这些歌曲。第一个被邀请者就是两人都十分喜爱的鬼才导演David Lynch。之后列出的嘉宾名单中,包括The Flaming Lips的Wayne Coyne、Super Furry Animals的Gruff Rhys、Iggy Pop、The Pixies的Black Francis、the Cardigans的Nina Persson、The Strokes的Julian Casablancas,以及Suzanne Vega和Vic Chesnutt。
整张专辑的风格从Electro-pop到酷似Jingles的Ringling Bros.再到金属、乡村、民谣等,几乎无所不包,Mark Linkous和DJ Danger Mouse很好的把握了每首歌去与不同音乐人特质的结合,在众多音乐人的参与下,整张专辑依然被严格掌控在“Sparklehorse”的一贯风格之内,所以,整体上听这是一张更容易被Sparklehorse的歌迷所接纳的专辑,就连音乐人各自迥异的嗓音也被很好的修饰,向Mark Linkous靠拢,如同Mark Linkous杂耍般的变换嗓音,尝试各种音乐风格的演唱。
初听专辑,有些难以接受,因为每个人音乐人都有很强的气场,在整张专辑中缺乏轻重缓急的过渡,每个音乐人都在一两首歌中尽情的展示自己,这就让整张专辑都充满了能量,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一口气吞咽而下(我指的是听完),很容易因为突然接纳过度的能量而觉得这张唱片太满,难以消化。但在分解演唱者名单,理解每个人的特点,而不是将所有人都当成Mark Linkous的话,就能更好的欣赏这张专辑,而且在分解之后再尝试连贯来听,就会感觉到一种奇妙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的产生是基于解构再结构的过程,同时也归功于Mark Linkous和DJ Danger Mouse良好的调度和后期制作。
这样一个合集,就像是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多导演版电影一样,由几个导演按照一个主题拍摄独立的短片,然后再融合成一部彼此独立又暗存联系的大电影。如果再细分,尤其像是一先一后的《巴黎,我爱你》和《纽约,我爱你》,在电影中,组织者将导演分配到一个城市的不同街区中去,让他们通过拍摄这些风貌各异的街区中的故事,来立体的描述这座城市。类似电影中不同风格的街区,专辑中也尽量发挥了每个音乐人的特色。一贯暴躁混乱的Iggy Pop,令人不安的大声唱出“I'm a mix of god and monkey!”, Black Francis典型的Grunge,Suzanne Vega的清新民谣,Julian Casablancas则利用冲浪摇滚式的鼓点,加上融入迷幻电子的Chuck Berry式的吉他伴奏,邀请听众返回1950年代跳起Sock hop舞,Wayne Coyne延续他热爱的超现实曲风,演唱“Grain Augury”的Vic Chesnutt像是醉醺醺的Amy Winehouse,再加上Nina Persson和Mark Linkous演绎的最简单也是最好的一首梦幻的“Daddy’s Gone”,当然,不能落下阴郁的David Lynch贡献的主题曲,所有的音乐集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座完整的终年被浓雾笼罩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快乐与痛苦交织,希望与悲哀共存,它前所未有的矛盾也前所未有的迷人,它被播撒于每个听者的心中,期待落地生根,也卷挟着十六世纪宗教革新者的遗风,期望通过音律的敲击引发听者灵魂的共鸣。而在这城市的上空,是坐在轮椅上平静的注视着我们的Mark Link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