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乐评:这个“撒”应该写作“颡”
陕西话为什么把头叫撒呢?
撒,《说文解字》里没有这个字,但是在《集韵》里,说它就是《说文》里的“殺+米(上下结构)”,解释为“散”。不管怎么说,它是没有“头”这个意思的。
大家应该知道,一般部首为“页”的字,都与“头”有关。《广韵》里面有一句话叫“颈在前,项在后”,就是脖子的前面叫“颈”,脖子的后面叫“项”。“颜”,《说文》:“眉目之间也。”“颤”,《说文》:“头不正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再来看看“颡”,《说文》:“额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有句形容一种动物的话叫做“赤首圆颡”,意思就是说这个动物长着红脑袋大脑门儿。
但是“颡”读sang音,怎么会成sa呢?这个也可以解释。音韵学里有一种现象叫做“对转”。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很多字的读音也会发生改变,有一种变化就是失去鼻音,这就属于“对转”。比如说,今天我们北方人说“仨瓜俩枣”,这个仨和俩就是去掉了韵尾的。再比如说,粤语中人们把“心”读为sngm(用字母标的不准,但能说明问题),但是北方人读为xin,就是把后面的韵尾m丢掉了,而且变成了前鼻音(声母s和x的不同不用管,听过京剧里唱的“小姐”的“小”就该知道。)北方由于民族融合等一系列原因,语言的变化很大,而南方的变化相对来说小很多,所以我们今天可以作这样的对比。
另外,作为“秦始皇的口音”,关中方言历史悠久,保留了很多古字的读法和用法。因此,可以肯定,这个“撒”应该写作“颡”,只不过现在“颡”基本上失去它作为语言的用途,转而用“撒”这个音近的常用字代替了。
撒,《说文解字》里没有这个字,但是在《集韵》里,说它就是《说文》里的“殺+米(上下结构)”,解释为“散”。不管怎么说,它是没有“头”这个意思的。
大家应该知道,一般部首为“页”的字,都与“头”有关。《广韵》里面有一句话叫“颈在前,项在后”,就是脖子的前面叫“颈”,脖子的后面叫“项”。“颜”,《说文》:“眉目之间也。”“颤”,《说文》:“头不正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再来看看“颡”,《说文》:“额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有句形容一种动物的话叫做“赤首圆颡”,意思就是说这个动物长着红脑袋大脑门儿。
但是“颡”读sang音,怎么会成sa呢?这个也可以解释。音韵学里有一种现象叫做“对转”。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很多字的读音也会发生改变,有一种变化就是失去鼻音,这就属于“对转”。比如说,今天我们北方人说“仨瓜俩枣”,这个仨和俩就是去掉了韵尾的。再比如说,粤语中人们把“心”读为sngm(用字母标的不准,但能说明问题),但是北方人读为xin,就是把后面的韵尾m丢掉了,而且变成了前鼻音(声母s和x的不同不用管,听过京剧里唱的“小姐”的“小”就该知道。)北方由于民族融合等一系列原因,语言的变化很大,而南方的变化相对来说小很多,所以我们今天可以作这样的对比。
另外,作为“秦始皇的口音”,关中方言历史悠久,保留了很多古字的读法和用法。因此,可以肯定,这个“撒”应该写作“颡”,只不过现在“颡”基本上失去它作为语言的用途,转而用“撒”这个音近的常用字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