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肖邦说起

肖邦的音乐我听得不多,本不该妄说什么的。但一想自己反正是个音乐的门外汉,说什么都无足轻重,所以就随便谈谈一点感受吧。
在我看来,艺术家的气质大致有两类,一种是强烈如火的,一种是柔弱似水的。前者的代表有贝多芬、凡·高、但丁等,与之相应,后者则有舒伯特、莫奈、歌德。相比之下,前者更具神性,后者更具诗性。肖邦则是诗性阵营中的一员。
在肖邦著名作品《E大调练习曲》》(《离别曲》)里,这种诗性与柔弱便有充分的展现。乐曲一开始,我们便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乡间草地上,一群孩子在静静成长,旁边的母亲静静注视。一切都很安静,很恬淡。但慢慢地,一丝忧伤浮现出来了。仿佛朝清水里滴入蓝色的墨滴,这忧伤先是一缕缕的,继而慢慢地完全地浸润了整支乐曲。这忧愁从何而来,我不得而知。但这种情感却有着如水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的跟着肖邦走上一条忧郁的心灵突围之路。
是的,突围。这是艺术和艺术家的一个永恒主题。贝多芬在突围,他一跃而起,扼住命运的喉咙;凡·高在突围,他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伸向火热的太阳;但丁在突围,他在地狱炼狱里挣扎,寻找自己心中的天堂。这是些强硬的人,用激烈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取得自己的胜利。我把他们称作神之子。另外一些人呢?舒伯特、莫奈、歌德,这些人呢?他们当然也在突围。但不同的是,他们不够强硬,不能只凭自己的斗争就能获胜。所以舒伯特一生写了几百首歌曲,他是在向诗人向诗歌汲取力量;莫奈则是向大自然求助,让自然之美为自己疗伤;歌德的维特自杀了,浮士德四处游走,经历一个个的困境,最后被天使拯救… …这一类艺术家都需要帮助,我把他们称作自然之子。
肖邦也是一位自然之子。在《离别曲》里,我听见他在挣扎,一些强烈的东西出现了。但总是不够强烈,总是遮遮掩掩。他在燃烧,但不是熊熊的大火,而是温柔的小火。他的忧愁难说不深彻,但这个忧郁的诗人把它演绎得朦朦胧胧,欲说还休。也正因此,静水流深,我们感觉得到他心中深藏着的网一样的愁绪,难以排遣。
在气质上,我更接近于那些自然之子们。因而,在深深敬仰着神之子的时候,我更能理解自然之子们的柔弱,我甚至爱他们的柔弱。正是在这样的柔弱里,我看到了人类作为生命一员可爱的一面,他们和众生站到了一起,静静地、忧郁地、深情地歌唱着大自然,在天空和大地那里找到了无限的安慰。
2008.1.10
在我看来,艺术家的气质大致有两类,一种是强烈如火的,一种是柔弱似水的。前者的代表有贝多芬、凡·高、但丁等,与之相应,后者则有舒伯特、莫奈、歌德。相比之下,前者更具神性,后者更具诗性。肖邦则是诗性阵营中的一员。
在肖邦著名作品《E大调练习曲》》(《离别曲》)里,这种诗性与柔弱便有充分的展现。乐曲一开始,我们便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乡间草地上,一群孩子在静静成长,旁边的母亲静静注视。一切都很安静,很恬淡。但慢慢地,一丝忧伤浮现出来了。仿佛朝清水里滴入蓝色的墨滴,这忧伤先是一缕缕的,继而慢慢地完全地浸润了整支乐曲。这忧愁从何而来,我不得而知。但这种情感却有着如水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的跟着肖邦走上一条忧郁的心灵突围之路。
是的,突围。这是艺术和艺术家的一个永恒主题。贝多芬在突围,他一跃而起,扼住命运的喉咙;凡·高在突围,他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伸向火热的太阳;但丁在突围,他在地狱炼狱里挣扎,寻找自己心中的天堂。这是些强硬的人,用激烈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取得自己的胜利。我把他们称作神之子。另外一些人呢?舒伯特、莫奈、歌德,这些人呢?他们当然也在突围。但不同的是,他们不够强硬,不能只凭自己的斗争就能获胜。所以舒伯特一生写了几百首歌曲,他是在向诗人向诗歌汲取力量;莫奈则是向大自然求助,让自然之美为自己疗伤;歌德的维特自杀了,浮士德四处游走,经历一个个的困境,最后被天使拯救… …这一类艺术家都需要帮助,我把他们称作自然之子。
肖邦也是一位自然之子。在《离别曲》里,我听见他在挣扎,一些强烈的东西出现了。但总是不够强烈,总是遮遮掩掩。他在燃烧,但不是熊熊的大火,而是温柔的小火。他的忧愁难说不深彻,但这个忧郁的诗人把它演绎得朦朦胧胧,欲说还休。也正因此,静水流深,我们感觉得到他心中深藏着的网一样的愁绪,难以排遣。
在气质上,我更接近于那些自然之子们。因而,在深深敬仰着神之子的时候,我更能理解自然之子们的柔弱,我甚至爱他们的柔弱。正是在这样的柔弱里,我看到了人类作为生命一员可爱的一面,他们和众生站到了一起,静静地、忧郁地、深情地歌唱着大自然,在天空和大地那里找到了无限的安慰。
20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