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和米”——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文/丁雨)
如果一切都是隐喻,那么流行在城市中的也许对奥运主题曲的戏谑说不定正隐喻着人们内心隐秘的愿望。在每一座看不见的城市里,热闹的巷口,繁华的街市,穿梭的车流,闪烁的霓虹,是相同的风景,在每日的来来往往中,红男绿女在灯红酒绿之中,淹没一天的机械。借助着昏暗的球灯,击中心脏的低音节奏,也许是让一切在浸透喧嚣的血液释放疲累的唯一解脱。抑或许在k厅里的声嘶力竭或者浅吟低唱,也不失暂忘“十之八九不得意”人生的出口。而第二天呼啸的地铁,惊醒惺忪的眼睛,又一次追随人潮轮回的涌动,提示你不可改变的轮回,和刻满了城市烙印的命定。
在最能体现人之伟力的城市中,不知不觉和潜移默化之间,发生着现代与后现代的悲剧:人的生活屈尊于生存。生活中的种种可以享用的片刻,渐渐一起变成分秒必争的瞬间。即便如吃饭这般“口腹大欲”,也或在匆匆扒弄的应付中,或在觥筹交错的应酬中,退居为名叫“借口”的配角。无暇去计较“食不语,寝不言”的繁文缛节,无暇去追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品味,睡眠与吃饭甚至不再是生命规律中必要的伦常,而一切只是为了不知所谓地赶上时间的脚步,赶上加速度的现代节奏。城市,每一座优雅的穿着燕尾服打着领结端着红酒的城市,实际只是一个被抽打着飞速旋转的陀螺,晕转使他挂上厚厚的镜片,却依然看不清星空和田野。
油和米,我和你。在一种亢奋的,或者说政治权力话语之下的戏仿与歪曲,似乎能够使得某些隐秘的情绪获得释放。奥运会远去的背影对人们似乎并不构成迫切的怀念,而绿色、科技、人文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的遐想。玩笑式的话语中,剥开几层的含蕴,内核却仿佛是一场旷久惊心而又基本的怀念。我并不确切的知道那是什么,也许源自音乐的惶惑,也需要音乐来给予诠释和延展吧。而恰好手头的《爱吃饭》似乎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参考答案的标准。
一张来自台湾的专辑,碧绿的风景画夹杂在纯白的底色中,仿佛挂靠在蔓延在山腰的云海一样,使得纯净在不经意间铺陈。对我来说,那并不是一支大行其市的乐队,对我来说,这些名词却仿佛只是日常生活的部分。我无法尚无法预料和确知其中的表达。而熟悉而又不熟悉的感觉,闻名而又不闻名的事物,“吃饭”,“好客”,“乐队”,只是因为一次重新的排列组合,而使得一切获得了矛盾的快意和尝试的冲动。
现代乐器与传统乐器的奇妙结合,现代曲风与地方音乐融合,人声与乐器相和而欲取谐于三籁之间,陋室之中,一洗春日里沙尘北京满身的浮尘。快乐的轻松的悠闲的徜徉的日子,在耳边反复做响,你不会因为水流的重复而停止对它的清澈的凝视,你同样不会因为乐曲以重复乐句的方式,而否定它为你带来的澄澈。你沉浸在音乐之中,你开始重新思考,音乐引导着思绪重新梳洗自己的头脑和心灵,你由此而离开了你所在的空间,追随着五线谱上的音符的波动与六弦琴手指的穿梭,一个世界的失重与偏移,踏着云彩,到达那让你似曾相识,但却从未到达过的地方。
一些东西刻写在你脑海的海沟里,一些东西刻写在你的心瓣的门槛上,一些东西刻写在你基因的缘分锁上,有些你知道,有些你不知道,而此时你只不过重新发现了被自己或者被众人一起被忘却在角落的那个自己。你一直无法解脱的身体,一直淹没于人流得身体,却在此时清逸绝伦,飘飘然,走入一片阳光,一片雨水,一片绿色,一片金黄;你脱去绷紧的衬衫和领带,你穿上T恤戴上草帽,卷起裤腿,弯下腰,而又再次直起,在你眼前,是一望无际。
没有地铁,没有鸣笛,没有高楼,没有立交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的视线,迈向远方的远方,如果我不曾受伤,我现在应该在远方,我有点惆怅,可是我还望得到远方,淡淡地望向曾经不是远方的远方。我弯下腰,亲近踏实的土地,跳一支火苗跳动的舞,我想不到还可以说些什么。有些东西,我们都无法说出可是我们都懂,不是吗?为什么不跳舞呢,我在空白而黝黑的地毯上放心地跳跃,不要问为什么,或者怎么样,我只想是用赤道的温度点起一点东西,风带它去做一只自由而飞的风筝。
劳作的不只是我,还有伙伴,此时我不必挂着礼节性的微笑,因为汗水里闪着我们同样的心情,此时我不必客套地套磁天气或者问好,因为晴转多云,多云转雨,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牵挂,我们一起坐在田间垄头,分食家人送来的美味佳肴,抱怨老天,感谢土地,家长里短一番,再起身浇灌心爱的稻田。
酸酸的肌肉让我无暇去勾心斗角于必将失散的蝇头微利,而却满怀着沟通与交流的亲切。这音乐里,不是人潮里享用孤单的落寞,却是在私密的房间里体味心中笑意盈盈的人潮,而遗世独立中那份世纪孤儿的自怜,已经被远抛于云外九霄。在朋友的簇拥里,有风的日子,晕船的时候,把脚步踩下去,就收获了踏实的生活,就收获了可以让我放声用自己不知道的语言来唱一曲的欢畅。而夜幕降临,与毗邻的友人们道一声晚安万安,我们同样怀着对油和米的幻想,在没有灯光的,没有汽笛的,黑色的夜里沉沉睡去,香甜地如同秋日收获的米饭。
梁实秋说:接吻是短暂的,吃饭才是永恒。也许很多事情,孜孜追索,却像转瞬的过客,即便属于自己,却都无从把握。可还有一些东西,无论如何做,不会改变,就如同吃饭,所以它如此重要,我们却忘记了对它的爱。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都忘了这一年又一年不变的轮回,却非要去执著必将改变的一切“改变”,我们在达到目的地的路上消磨自己,却在路上穿上写满省略号的crocs鞋子。粮食与蔬菜,是不是因为离我们太近,却反而离我们太远?睫在眼前长不见,赤裸裸的生命力,被我们赤裸裸地忽视。
终于有一支乐队提醒我们,爱吃饭,爱永恒,终于有一种音乐提醒我们,阅尽千帆后,终于还是要回到大地的怀抱之中去。柔和着摇滚明确的节奏,非洲音乐跳跃的古典和客家民谣特殊的乐观与明媚,粉嫩的大米饭,似乎已经端到了面前,香气扑鼻,从鼻尖直入舌尖。我们从未像今天这般关注过“油和米”,在政治与经济的寓言背后,我相信也隐藏着绿色的回归——对家的渴望。踏踏实实地端起一碗饭,去体味每一粒米饭中的乐趣:播种、抽芽、结穗、脱粒……人与自然的纽带在一粒米的世界里被细细品尝。当你细究于这一切细节,便似乎让这城市中悬浮着的天神安泰,重新获得了大地母亲的力量。所以,20年前,执着于理想的海子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与蔬菜……”
那么,是不是,从今天起,爱吃饭。
如果一切都是隐喻,那么流行在城市中的也许对奥运主题曲的戏谑说不定正隐喻着人们内心隐秘的愿望。在每一座看不见的城市里,热闹的巷口,繁华的街市,穿梭的车流,闪烁的霓虹,是相同的风景,在每日的来来往往中,红男绿女在灯红酒绿之中,淹没一天的机械。借助着昏暗的球灯,击中心脏的低音节奏,也许是让一切在浸透喧嚣的血液释放疲累的唯一解脱。抑或许在k厅里的声嘶力竭或者浅吟低唱,也不失暂忘“十之八九不得意”人生的出口。而第二天呼啸的地铁,惊醒惺忪的眼睛,又一次追随人潮轮回的涌动,提示你不可改变的轮回,和刻满了城市烙印的命定。
在最能体现人之伟力的城市中,不知不觉和潜移默化之间,发生着现代与后现代的悲剧:人的生活屈尊于生存。生活中的种种可以享用的片刻,渐渐一起变成分秒必争的瞬间。即便如吃饭这般“口腹大欲”,也或在匆匆扒弄的应付中,或在觥筹交错的应酬中,退居为名叫“借口”的配角。无暇去计较“食不语,寝不言”的繁文缛节,无暇去追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品味,睡眠与吃饭甚至不再是生命规律中必要的伦常,而一切只是为了不知所谓地赶上时间的脚步,赶上加速度的现代节奏。城市,每一座优雅的穿着燕尾服打着领结端着红酒的城市,实际只是一个被抽打着飞速旋转的陀螺,晕转使他挂上厚厚的镜片,却依然看不清星空和田野。
油和米,我和你。在一种亢奋的,或者说政治权力话语之下的戏仿与歪曲,似乎能够使得某些隐秘的情绪获得释放。奥运会远去的背影对人们似乎并不构成迫切的怀念,而绿色、科技、人文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的遐想。玩笑式的话语中,剥开几层的含蕴,内核却仿佛是一场旷久惊心而又基本的怀念。我并不确切的知道那是什么,也许源自音乐的惶惑,也需要音乐来给予诠释和延展吧。而恰好手头的《爱吃饭》似乎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参考答案的标准。
一张来自台湾的专辑,碧绿的风景画夹杂在纯白的底色中,仿佛挂靠在蔓延在山腰的云海一样,使得纯净在不经意间铺陈。对我来说,那并不是一支大行其市的乐队,对我来说,这些名词却仿佛只是日常生活的部分。我无法尚无法预料和确知其中的表达。而熟悉而又不熟悉的感觉,闻名而又不闻名的事物,“吃饭”,“好客”,“乐队”,只是因为一次重新的排列组合,而使得一切获得了矛盾的快意和尝试的冲动。
现代乐器与传统乐器的奇妙结合,现代曲风与地方音乐融合,人声与乐器相和而欲取谐于三籁之间,陋室之中,一洗春日里沙尘北京满身的浮尘。快乐的轻松的悠闲的徜徉的日子,在耳边反复做响,你不会因为水流的重复而停止对它的清澈的凝视,你同样不会因为乐曲以重复乐句的方式,而否定它为你带来的澄澈。你沉浸在音乐之中,你开始重新思考,音乐引导着思绪重新梳洗自己的头脑和心灵,你由此而离开了你所在的空间,追随着五线谱上的音符的波动与六弦琴手指的穿梭,一个世界的失重与偏移,踏着云彩,到达那让你似曾相识,但却从未到达过的地方。
一些东西刻写在你脑海的海沟里,一些东西刻写在你的心瓣的门槛上,一些东西刻写在你基因的缘分锁上,有些你知道,有些你不知道,而此时你只不过重新发现了被自己或者被众人一起被忘却在角落的那个自己。你一直无法解脱的身体,一直淹没于人流得身体,却在此时清逸绝伦,飘飘然,走入一片阳光,一片雨水,一片绿色,一片金黄;你脱去绷紧的衬衫和领带,你穿上T恤戴上草帽,卷起裤腿,弯下腰,而又再次直起,在你眼前,是一望无际。
没有地铁,没有鸣笛,没有高楼,没有立交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的视线,迈向远方的远方,如果我不曾受伤,我现在应该在远方,我有点惆怅,可是我还望得到远方,淡淡地望向曾经不是远方的远方。我弯下腰,亲近踏实的土地,跳一支火苗跳动的舞,我想不到还可以说些什么。有些东西,我们都无法说出可是我们都懂,不是吗?为什么不跳舞呢,我在空白而黝黑的地毯上放心地跳跃,不要问为什么,或者怎么样,我只想是用赤道的温度点起一点东西,风带它去做一只自由而飞的风筝。
劳作的不只是我,还有伙伴,此时我不必挂着礼节性的微笑,因为汗水里闪着我们同样的心情,此时我不必客套地套磁天气或者问好,因为晴转多云,多云转雨,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牵挂,我们一起坐在田间垄头,分食家人送来的美味佳肴,抱怨老天,感谢土地,家长里短一番,再起身浇灌心爱的稻田。
酸酸的肌肉让我无暇去勾心斗角于必将失散的蝇头微利,而却满怀着沟通与交流的亲切。这音乐里,不是人潮里享用孤单的落寞,却是在私密的房间里体味心中笑意盈盈的人潮,而遗世独立中那份世纪孤儿的自怜,已经被远抛于云外九霄。在朋友的簇拥里,有风的日子,晕船的时候,把脚步踩下去,就收获了踏实的生活,就收获了可以让我放声用自己不知道的语言来唱一曲的欢畅。而夜幕降临,与毗邻的友人们道一声晚安万安,我们同样怀着对油和米的幻想,在没有灯光的,没有汽笛的,黑色的夜里沉沉睡去,香甜地如同秋日收获的米饭。
梁实秋说:接吻是短暂的,吃饭才是永恒。也许很多事情,孜孜追索,却像转瞬的过客,即便属于自己,却都无从把握。可还有一些东西,无论如何做,不会改变,就如同吃饭,所以它如此重要,我们却忘记了对它的爱。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都忘了这一年又一年不变的轮回,却非要去执著必将改变的一切“改变”,我们在达到目的地的路上消磨自己,却在路上穿上写满省略号的crocs鞋子。粮食与蔬菜,是不是因为离我们太近,却反而离我们太远?睫在眼前长不见,赤裸裸的生命力,被我们赤裸裸地忽视。
终于有一支乐队提醒我们,爱吃饭,爱永恒,终于有一种音乐提醒我们,阅尽千帆后,终于还是要回到大地的怀抱之中去。柔和着摇滚明确的节奏,非洲音乐跳跃的古典和客家民谣特殊的乐观与明媚,粉嫩的大米饭,似乎已经端到了面前,香气扑鼻,从鼻尖直入舌尖。我们从未像今天这般关注过“油和米”,在政治与经济的寓言背后,我相信也隐藏着绿色的回归——对家的渴望。踏踏实实地端起一碗饭,去体味每一粒米饭中的乐趣:播种、抽芽、结穗、脱粒……人与自然的纽带在一粒米的世界里被细细品尝。当你细究于这一切细节,便似乎让这城市中悬浮着的天神安泰,重新获得了大地母亲的力量。所以,20年前,执着于理想的海子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与蔬菜……”
那么,是不是,从今天起,爱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