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纯真——爱吃饭爱音乐

(文/丁丁)
好像我们不断追逐的都是原初童年最单纯的那份感觉,听《爱吃饭》的音乐就仿佛和童年做了一次碰触。都是那么纯粹,好像只有广阔的天空、绿油油的田野和简单质朴但又充满生命力的歌声。
《爱吃饭》是台湾好客爱吃饭合作社出的一张专辑,封面上写着,“萌芽自花东田野的乐活心民谣,简单唱,唱得你身心松爽。”这个演唱组合不仅仅都是单一做音乐的人,他们身份多样,但的确都是相当热衷音乐的人。合作社是由好客乐队的主唱陈冠宇担任制作人和词曲创作,并召集了台湾的导演、摄影师、阿美族民谣歌者、音乐家好友们一起参与。如此混搭的组合齐聚而成了这么一个集视觉、听觉、味觉的跨界创作。与许多其它多元的艺术形式结合产生效果不同的是,《爱吃饭》所呈现的并非是多元化带来的复杂和先锋,相反,就如专辑本身的名字所想说的一样,这是一张回归田野的创作集。创作者们在田野里采集与劳动中获得灵感,在山风、露水、金色稻穗的滋养下,激荡出了跨影像与声音的艺术创作。
他们的音乐想表达什么?一群热闹的都市人怎么会来到田野里边插秧除草、边写歌创作?好客爱吃饭合作社所做的不仅仅是简单地唱歌,他们还在农田演出,在那拍纪录片、摄影,甚至将在田地里种植收获的有机米带到台北女巫店和来看演出的观众么一起分享。好神奇,这些非职业农夫的音乐人们居然可以这样畅快地“玩弄”起世外桃源的生活元素,他们尽可能地把那些田野里的纯朴和真诚带回到自己的音乐里,再将这样的音乐带回到城市的中心,唱给朋友们听,唱给爱音乐爱生活、有纯真理想的人听。就如团队中的吉他手小豪(柯智豪)提到的,“我们想做的是借由好客爱吃饭合作社摸索出一张关心农业的草稿,一张能牵引更多朋友关心土地的草稿。”
总有一类音乐是你在最需要纯粹、最需要心灵的回归时静静听到的,《爱吃饭》会是你在寻求此刻非常适合播放的那些曲子。客家山歌、原著民歌谣、电吉他、胡琴、鼓,组成了这张专辑。曲调轻快、舒缓,翻翻整张专辑内页,都是在田野里劳作的图片,就如歌手巴奈对主唱陈冠宇说的——那里真是太美了。巴奈说得真没错!
这些唱《爱吃饭》的职业音乐人、非职业农夫们都是谁呢?团长陈冠宇,他是《爱吃饭》的词曲作者、主唱、制作人,也是好客乐队的主唱,其在2000年获台湾金曲奖最佳制作人奖,又在2002年以好客乐队的前身交工乐队之名获金曲奖最佳乐团奖。这里要重点介绍一下“好客乐队”,一个几乎过耳不忘的名字。好客乐队是由曾获2002年金曲奖最佳乐团奖的交工乐队团员所组成,“好客”之名,意指根基于传统音乐与客家文化的骄傲之上,广纳其它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希望能敲开传统曲调与现代音乐之间的幡篱,奏出青春摩登与传统古调的和谐对话,进一步发展新时代的音乐脉动。
让大家记住陈冠宇的,除了他本身所做的优质音乐外,他还是许多侯孝贤电影迷所熟悉的音乐人雷光夏的御用录音师,他给雷光夏所做的专辑也都在金曲奖上取得不俗的成绩。合作社里还有两位好客乐队的成员,分别是胡琴手萧诗伟,吉他手小豪。小豪有丰富的音乐演出经验,这一次他将自己的音乐才华通过电吉他传达出来,同时也参与了这张专辑的和声。小豪小时候就玩竖琴,高中时期弹佛朗明哥吉他和管弦乐团的萨克斯风,现在最熟悉pub里的电吉他。此外小豪的另一个身份是互动式数字媒体艺术家,并为电影做配乐,最近热门的台湾影片《练习曲》和《九降风》里都有小豪的积极参与,同时他还是雷光夏电诗乐队一员,绝对是能者多劳型。
留心专辑内页的朋友会注意到内封上的手绘画,那是原著民歌手小美的作品,画的正是陈冠宇在田里插秧热地擦汗,非常形象。这一刻,能立刻想到那句著名的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小美也一直跟着台湾著名民谣歌手胡德夫唱歌,熟悉台湾野火乐队和民谣的歌迷对她一定不会陌生,她曾在2007年的初夏和胡德夫等其它几位原著民歌手来北京演出过,那场在北大百年讲堂多功能厅的小型演唱会至今让很多朋友念念不忘,一个大雨的傍晚能召集各路音乐达人们从北京城的各个角落来到这个小音乐厅,实在不能不说原著民音乐的巨大魅力。创作合作社其它成员还有影像创作者Gioia、Ilid Kaolo、Guad、Blair,摄影师邱德兴,以及有机稻米栽培者萧仁义和萧焕通。
本张专辑里共十首歌,其中有三首是演奏曲,另外的几首基本都是慢慢的轻声吟唱,音乐听起来的感觉就像在咀嚼一份颗粒饱满且富有弹性的米饭一样。歌中唱出的是缓慢而浪漫的田园生活,将烦恼踩进田泥深处,做人生的肥料。一曲《万安晚安》令人非常感动,忍不住会兴起要好好爱护这块土地的感情。一首《踩下去》,陈冠宇自己的解读是:在有机耕种的稻田里不能施撒农药,杂草只能以人工慢慢地拔除,然后用力地把它踩进泥土的最深处,可以当作土地的肥料,我也慢慢地将烦恼的事、忧郁的心情收拾起来,将其一并踩下去。当然,最让人感动的恐怕还是那首《如果我》,“如果我不曾受伤,我现在应该在远方。”接下去那句是,“但是这样也好,这样也好,我留在家乡帮忙。”唱来唱去,主题还是围绕着田野工作和生活,通过歌声让大家共同感受、重新思考我们和天空、大地和农人的深刻关系。
要想听懂《爱吃饭》里音乐的纯真,还得让心情平静下来,如此才能看到更广阔的领域,才能感悟到这份简单质朴但又充满生命力的歌声所传达出的那份更高的人文世界。所以,不妨找个机会,静下心来,跟好的音乐做一次碰触吧!
好像我们不断追逐的都是原初童年最单纯的那份感觉,听《爱吃饭》的音乐就仿佛和童年做了一次碰触。都是那么纯粹,好像只有广阔的天空、绿油油的田野和简单质朴但又充满生命力的歌声。
《爱吃饭》是台湾好客爱吃饭合作社出的一张专辑,封面上写着,“萌芽自花东田野的乐活心民谣,简单唱,唱得你身心松爽。”这个演唱组合不仅仅都是单一做音乐的人,他们身份多样,但的确都是相当热衷音乐的人。合作社是由好客乐队的主唱陈冠宇担任制作人和词曲创作,并召集了台湾的导演、摄影师、阿美族民谣歌者、音乐家好友们一起参与。如此混搭的组合齐聚而成了这么一个集视觉、听觉、味觉的跨界创作。与许多其它多元的艺术形式结合产生效果不同的是,《爱吃饭》所呈现的并非是多元化带来的复杂和先锋,相反,就如专辑本身的名字所想说的一样,这是一张回归田野的创作集。创作者们在田野里采集与劳动中获得灵感,在山风、露水、金色稻穗的滋养下,激荡出了跨影像与声音的艺术创作。
他们的音乐想表达什么?一群热闹的都市人怎么会来到田野里边插秧除草、边写歌创作?好客爱吃饭合作社所做的不仅仅是简单地唱歌,他们还在农田演出,在那拍纪录片、摄影,甚至将在田地里种植收获的有机米带到台北女巫店和来看演出的观众么一起分享。好神奇,这些非职业农夫的音乐人们居然可以这样畅快地“玩弄”起世外桃源的生活元素,他们尽可能地把那些田野里的纯朴和真诚带回到自己的音乐里,再将这样的音乐带回到城市的中心,唱给朋友们听,唱给爱音乐爱生活、有纯真理想的人听。就如团队中的吉他手小豪(柯智豪)提到的,“我们想做的是借由好客爱吃饭合作社摸索出一张关心农业的草稿,一张能牵引更多朋友关心土地的草稿。”
总有一类音乐是你在最需要纯粹、最需要心灵的回归时静静听到的,《爱吃饭》会是你在寻求此刻非常适合播放的那些曲子。客家山歌、原著民歌谣、电吉他、胡琴、鼓,组成了这张专辑。曲调轻快、舒缓,翻翻整张专辑内页,都是在田野里劳作的图片,就如歌手巴奈对主唱陈冠宇说的——那里真是太美了。巴奈说得真没错!
这些唱《爱吃饭》的职业音乐人、非职业农夫们都是谁呢?团长陈冠宇,他是《爱吃饭》的词曲作者、主唱、制作人,也是好客乐队的主唱,其在2000年获台湾金曲奖最佳制作人奖,又在2002年以好客乐队的前身交工乐队之名获金曲奖最佳乐团奖。这里要重点介绍一下“好客乐队”,一个几乎过耳不忘的名字。好客乐队是由曾获2002年金曲奖最佳乐团奖的交工乐队团员所组成,“好客”之名,意指根基于传统音乐与客家文化的骄傲之上,广纳其它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希望能敲开传统曲调与现代音乐之间的幡篱,奏出青春摩登与传统古调的和谐对话,进一步发展新时代的音乐脉动。
让大家记住陈冠宇的,除了他本身所做的优质音乐外,他还是许多侯孝贤电影迷所熟悉的音乐人雷光夏的御用录音师,他给雷光夏所做的专辑也都在金曲奖上取得不俗的成绩。合作社里还有两位好客乐队的成员,分别是胡琴手萧诗伟,吉他手小豪。小豪有丰富的音乐演出经验,这一次他将自己的音乐才华通过电吉他传达出来,同时也参与了这张专辑的和声。小豪小时候就玩竖琴,高中时期弹佛朗明哥吉他和管弦乐团的萨克斯风,现在最熟悉pub里的电吉他。此外小豪的另一个身份是互动式数字媒体艺术家,并为电影做配乐,最近热门的台湾影片《练习曲》和《九降风》里都有小豪的积极参与,同时他还是雷光夏电诗乐队一员,绝对是能者多劳型。
留心专辑内页的朋友会注意到内封上的手绘画,那是原著民歌手小美的作品,画的正是陈冠宇在田里插秧热地擦汗,非常形象。这一刻,能立刻想到那句著名的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小美也一直跟着台湾著名民谣歌手胡德夫唱歌,熟悉台湾野火乐队和民谣的歌迷对她一定不会陌生,她曾在2007年的初夏和胡德夫等其它几位原著民歌手来北京演出过,那场在北大百年讲堂多功能厅的小型演唱会至今让很多朋友念念不忘,一个大雨的傍晚能召集各路音乐达人们从北京城的各个角落来到这个小音乐厅,实在不能不说原著民音乐的巨大魅力。创作合作社其它成员还有影像创作者Gioia、Ilid Kaolo、Guad、Blair,摄影师邱德兴,以及有机稻米栽培者萧仁义和萧焕通。
本张专辑里共十首歌,其中有三首是演奏曲,另外的几首基本都是慢慢的轻声吟唱,音乐听起来的感觉就像在咀嚼一份颗粒饱满且富有弹性的米饭一样。歌中唱出的是缓慢而浪漫的田园生活,将烦恼踩进田泥深处,做人生的肥料。一曲《万安晚安》令人非常感动,忍不住会兴起要好好爱护这块土地的感情。一首《踩下去》,陈冠宇自己的解读是:在有机耕种的稻田里不能施撒农药,杂草只能以人工慢慢地拔除,然后用力地把它踩进泥土的最深处,可以当作土地的肥料,我也慢慢地将烦恼的事、忧郁的心情收拾起来,将其一并踩下去。当然,最让人感动的恐怕还是那首《如果我》,“如果我不曾受伤,我现在应该在远方。”接下去那句是,“但是这样也好,这样也好,我留在家乡帮忙。”唱来唱去,主题还是围绕着田野工作和生活,通过歌声让大家共同感受、重新思考我们和天空、大地和农人的深刻关系。
要想听懂《爱吃饭》里音乐的纯真,还得让心情平静下来,如此才能看到更广阔的领域,才能感悟到这份简单质朴但又充满生命力的歌声所传达出的那份更高的人文世界。所以,不妨找个机会,静下心来,跟好的音乐做一次碰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