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也流不尽的青春

无所事事地度过一天,对我来说,这种感觉真好。
尤其是在无所事事中,发现一个尘封日久的宝藏——四兄弟乐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民谣歌手,可他们的歌在半个世纪后听来依然动人极了。是的,动人,动人心弦。
《绿袖子》、《夏日绿叶》、《五百里外》、《黄鸟》、《七朵水仙花》……每一首歌,每一首歌都好像清风拂面,春天的温柔的风,夏日里墨绿的风,秋季萧瑟伤感的风。唱着少年慕艾,洁白的诺言,往昔的依恋,别离的惆怅;唱着车站寂寥的背影,火车远去的笛声和滤过枝叶的炽烈阳光。
语不成章,说出来都是一些零星的意向,画面断续而跳跃。
但我知道自己在听歌时是什么表情。一定是一脸傻笑,向着空气,间或会随着吉他的节奏摇头晃脑。像个十六岁的少年,像未通人事憧憬初恋的小姑娘。
这就是音乐,美好得像流也流不尽的青春。
还要说的是,每一首歌都是如此亲切,似曾相识。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最可爱的一件宝贝家电就是录音机,年轻的爸妈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磁带里就有这些歌。在阳光敞亮的早晨,录音机的大喇叭开始唱歌,唱着这些温暖明亮的旋律——绿袖子、黄鸟、水仙花……那是地球另一边,一群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曾经的喜悦与哀愁——唯有音乐是勿需翻译的,唯有音乐是穿越时空的——还是个小娃娃的我,在他们的浅吟低唱中醒来。阳光正好。
那些自以为早已遗忘的,原来一直都在,像童年藏匿的珍宝,在二十年后打开,熠熠生辉。
我忽然想到为什么有的人热衷于文字,有的人热衷于音乐,有的人热衷于绘画或者雕塑——不论有无天赋,他们都像是痴情的人热恋着自己单相思的对象。
这是某种永恒的青春。
当你老去,而那些文字和音乐依然年轻。在半个世纪后,或者一百年后,另一双年轻的手将书页翻开,另一双年轻的耳朵将旋律倾听——他们对你当年的爱和痛楚感同身受,他们在你的文字和歌曲中感受着某种逝去的惆怅,同时又获得了某种宁静的愉悦。于是,年迈的你或者已经消失的你,在他们的心醉神迷中,获得了新生。
对我来说,四兄弟的歌声就是这种音乐。
尤其是在无所事事中,发现一个尘封日久的宝藏——四兄弟乐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民谣歌手,可他们的歌在半个世纪后听来依然动人极了。是的,动人,动人心弦。
《绿袖子》、《夏日绿叶》、《五百里外》、《黄鸟》、《七朵水仙花》……每一首歌,每一首歌都好像清风拂面,春天的温柔的风,夏日里墨绿的风,秋季萧瑟伤感的风。唱着少年慕艾,洁白的诺言,往昔的依恋,别离的惆怅;唱着车站寂寥的背影,火车远去的笛声和滤过枝叶的炽烈阳光。
语不成章,说出来都是一些零星的意向,画面断续而跳跃。
但我知道自己在听歌时是什么表情。一定是一脸傻笑,向着空气,间或会随着吉他的节奏摇头晃脑。像个十六岁的少年,像未通人事憧憬初恋的小姑娘。
这就是音乐,美好得像流也流不尽的青春。
还要说的是,每一首歌都是如此亲切,似曾相识。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最可爱的一件宝贝家电就是录音机,年轻的爸妈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磁带里就有这些歌。在阳光敞亮的早晨,录音机的大喇叭开始唱歌,唱着这些温暖明亮的旋律——绿袖子、黄鸟、水仙花……那是地球另一边,一群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曾经的喜悦与哀愁——唯有音乐是勿需翻译的,唯有音乐是穿越时空的——还是个小娃娃的我,在他们的浅吟低唱中醒来。阳光正好。
那些自以为早已遗忘的,原来一直都在,像童年藏匿的珍宝,在二十年后打开,熠熠生辉。
我忽然想到为什么有的人热衷于文字,有的人热衷于音乐,有的人热衷于绘画或者雕塑——不论有无天赋,他们都像是痴情的人热恋着自己单相思的对象。
这是某种永恒的青春。
当你老去,而那些文字和音乐依然年轻。在半个世纪后,或者一百年后,另一双年轻的手将书页翻开,另一双年轻的耳朵将旋律倾听——他们对你当年的爱和痛楚感同身受,他们在你的文字和歌曲中感受着某种逝去的惆怅,同时又获得了某种宁静的愉悦。于是,年迈的你或者已经消失的你,在他们的心醉神迷中,获得了新生。
对我来说,四兄弟的歌声就是这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