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妮:在最美的時光,聽搖滾樂

十多年前,陳珊妮還只是一個會砍倒櫻桃樹、會乘噴射機離去的怪女孩;現在,她是兩岸三地最重要的音樂人之一,是歌迷眼中的公主。
在華語歌壇,很少人像陳珊妮這樣可以自由穿梭於上主流與獨立音樂的界線;或者,這個界線對她根本不存在。她有主流的影響力與知命度,但是她又永遠保持新鮮,永遠在探索音樂的邊界。她是反流行的流行。
2008年年底,陳珊妮發行四年來的新專輯《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並且在聖誕夜,在能容納三千人的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了她有史來最大的演唱會。這是陳珊妮的奧巴馬式音樂宣言:「是的,我們 可以做到!」(Yes, We Can!)
如果我們要書寫一個「陳珊妮論」,她大概有三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剛出道的「友善的狗」時期,這一時期可以說是從另類民謠到比較搖滾。從一開始,她濃厚現代詩的文字風格就在樂壇獨樹一格,成為文藝青年的最愛。尤其將夏宇的詩入歌寫成的「乘噴射機離去」,可以說已經是一首經典。在這個時期,他是自己苦學製作,很多東西都是到後來才發現一般的作法和他完全不同。
兩千年離開友善的狗,在魔岩發行專輯「完美的呻吟」,音樂開始轉型;照她自己的說法,這是電子時期的開始,她對於製作企劃或宣傳操作也更成熟。進入新世紀,詭異奇才少女陳珊妮長大了;她不再是華盛頓砍倒櫻桃樹封面那個憂鬱女孩,而成為一個奇情美豔的「拜金小姐」。
既然登大人,女孩決定離開那個孕育她的家,離開主流唱片公司,自己獨立做音樂。
同時,她看到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傳統唱片工業模式衰微的時代,一個新的獨立時代的來臨。所以離開主流唱片公司後,她選擇和從音樂社群轉向獨立製作發行音樂的五四三音樂站合作。
從現在回頭來看,珊妮覺得當時對唱片工業思考的沒有錯。但當時和五四三合作的經驗是頗為辛苦的。她說,因為五四三還不是很清楚如何做一個獨立藝人,且資源又不足,所以大家都在辛苦地摸索。於是這樣的合作就遇到瓶頸。
但是這一場合作,交出了多張精彩的作品,包括和可樂王以及香港音樂人李端嫻合作的「拜金小姐」計畫。
與五四三合作的結束,並不會讓他想要回到主流唱片的懷抱。對陳珊妮來說,「流行音樂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他是一直變動的。沒有人可以定義什麼會流行。但主流唱片卻好像是一個工廠,去打造每個產品,所以每個藝人都高度同質化。」問題是,「這個行業需要好好反省,卻很少有人這麼做。」所以她很難跟主流繼續合作。現在,她依然選擇自己製作、宣傳,只有發行交由亞神唱片。這個新模式的第一張作品就是《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專輯的第一首歌「離別曲」是一首註定會紅的歌曲。一來這首歌原曲就是蕭邦著名的離別曲,二來這首歌是邀請S.H.E.的HEBE和他合唱。歌詞尤其出色:
「最美的時光,聽搖滾樂,你的臉緊貼我的心臟
不慌不忙,青春的低頻將延續播放,越叛逆,越顯感傷」
其他歌曲的歌詞維持珊妮一貫的柔情詩意,但基調是抒情感傷而較少以往的靈怪。音樂上,結合電音與弦樂的編曲則更符合「公主」的氣質:華麗、典雅、浪漫。珊妮希望這張專輯可以呈現華麗與lo-fi結合 的張力,於是找了古典樂出身、專攻電影配樂的羅恩妮編寫弦樂,DJ 小四負責電子樂編曲,所以如果把電子的部份拿掉,整張音樂會像是 好萊塢的電影配樂。這樣的實驗是他過去十年的累積。珊妮認為她的 音樂越來越難,不論是歌曲的複雜度、旋律的變化性還是演唱的技巧上。
因為這次是自己獨立做企宣,所以她和工作室花了很大力氣在網路行銷和部落格。她覺得奇怪的是,在這個網路新時代,主流唱片公司竟然不太重視網路行銷,而還是大量仰賴傳統媒體昂貴的宣傳行銷策略。相對於主流唱片當然,缺乏資源的獨立音樂則不斷在利用各種網路媒介。
一如她在獨立與主流間的穿梭,陳珊妮也一直試圖跨界於音樂與其他藝術領域。這張專輯以及她在十二月的那場演唱會,都非常強調視覺藝術,演唱會更是與知名視覺藝術家洪東祿合作。因為她長久來都想要結合音樂與藝術,從早期自己畫專輯封面,到「拜金小姐」專輯與可樂王的合作,都可見端倪。這兩年,她還舉辦攝影展,出版的畫冊「Gloomy Sunday Rosy」甚至獲得過金蝶獎的整體美術與裝楨設計 獎 。
陳珊妮的再一種越界穿梭,是兩岸三地之間的穿梭。她很早就開始與香港音樂人合作,也曾在音樂奇人左小祖咒的專輯中與他合唱一首抒情歌「當你離開的時候」。2007年參加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而這張新專輯則將交由摩登天空在大陸正式發行。陳珊妮認為大陸的音樂非常多元,台灣的音樂則同質性太高。而到現在,她最常拿出來聽的歌依然是崔健的「無能的力量」。
陳珊妮在專輯上的文字寫下:「我的確實踐了那個夢幻的自己對瘋狂的自己的沉默約定,做一些很美、很好聽的歌。」
雖然我們不時會懷念當年那個多愁善感、在女巫店唱著美麗民謠的女孩,但,並且不會淪為如他歌詞所寫的,「蕭邦最恨/流行的歌」。而可以讓我們可以在一直在「最美的時光 聽搖滾樂」。
(刊於音樂時空2009三月,張鐵志專欄)
在華語歌壇,很少人像陳珊妮這樣可以自由穿梭於上主流與獨立音樂的界線;或者,這個界線對她根本不存在。她有主流的影響力與知命度,但是她又永遠保持新鮮,永遠在探索音樂的邊界。她是反流行的流行。
2008年年底,陳珊妮發行四年來的新專輯《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並且在聖誕夜,在能容納三千人的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了她有史來最大的演唱會。這是陳珊妮的奧巴馬式音樂宣言:「是的,我們 可以做到!」(Yes, We Can!)
如果我們要書寫一個「陳珊妮論」,她大概有三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剛出道的「友善的狗」時期,這一時期可以說是從另類民謠到比較搖滾。從一開始,她濃厚現代詩的文字風格就在樂壇獨樹一格,成為文藝青年的最愛。尤其將夏宇的詩入歌寫成的「乘噴射機離去」,可以說已經是一首經典。在這個時期,他是自己苦學製作,很多東西都是到後來才發現一般的作法和他完全不同。
兩千年離開友善的狗,在魔岩發行專輯「完美的呻吟」,音樂開始轉型;照她自己的說法,這是電子時期的開始,她對於製作企劃或宣傳操作也更成熟。進入新世紀,詭異奇才少女陳珊妮長大了;她不再是華盛頓砍倒櫻桃樹封面那個憂鬱女孩,而成為一個奇情美豔的「拜金小姐」。
既然登大人,女孩決定離開那個孕育她的家,離開主流唱片公司,自己獨立做音樂。
同時,她看到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傳統唱片工業模式衰微的時代,一個新的獨立時代的來臨。所以離開主流唱片公司後,她選擇和從音樂社群轉向獨立製作發行音樂的五四三音樂站合作。
從現在回頭來看,珊妮覺得當時對唱片工業思考的沒有錯。但當時和五四三合作的經驗是頗為辛苦的。她說,因為五四三還不是很清楚如何做一個獨立藝人,且資源又不足,所以大家都在辛苦地摸索。於是這樣的合作就遇到瓶頸。
但是這一場合作,交出了多張精彩的作品,包括和可樂王以及香港音樂人李端嫻合作的「拜金小姐」計畫。
與五四三合作的結束,並不會讓他想要回到主流唱片的懷抱。對陳珊妮來說,「流行音樂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他是一直變動的。沒有人可以定義什麼會流行。但主流唱片卻好像是一個工廠,去打造每個產品,所以每個藝人都高度同質化。」問題是,「這個行業需要好好反省,卻很少有人這麼做。」所以她很難跟主流繼續合作。現在,她依然選擇自己製作、宣傳,只有發行交由亞神唱片。這個新模式的第一張作品就是《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專輯的第一首歌「離別曲」是一首註定會紅的歌曲。一來這首歌原曲就是蕭邦著名的離別曲,二來這首歌是邀請S.H.E.的HEBE和他合唱。歌詞尤其出色:
「最美的時光,聽搖滾樂,你的臉緊貼我的心臟
不慌不忙,青春的低頻將延續播放,越叛逆,越顯感傷」
其他歌曲的歌詞維持珊妮一貫的柔情詩意,但基調是抒情感傷而較少以往的靈怪。音樂上,結合電音與弦樂的編曲則更符合「公主」的氣質:華麗、典雅、浪漫。珊妮希望這張專輯可以呈現華麗與lo-fi結合 的張力,於是找了古典樂出身、專攻電影配樂的羅恩妮編寫弦樂,DJ 小四負責電子樂編曲,所以如果把電子的部份拿掉,整張音樂會像是 好萊塢的電影配樂。這樣的實驗是他過去十年的累積。珊妮認為她的 音樂越來越難,不論是歌曲的複雜度、旋律的變化性還是演唱的技巧上。
因為這次是自己獨立做企宣,所以她和工作室花了很大力氣在網路行銷和部落格。她覺得奇怪的是,在這個網路新時代,主流唱片公司竟然不太重視網路行銷,而還是大量仰賴傳統媒體昂貴的宣傳行銷策略。相對於主流唱片當然,缺乏資源的獨立音樂則不斷在利用各種網路媒介。
一如她在獨立與主流間的穿梭,陳珊妮也一直試圖跨界於音樂與其他藝術領域。這張專輯以及她在十二月的那場演唱會,都非常強調視覺藝術,演唱會更是與知名視覺藝術家洪東祿合作。因為她長久來都想要結合音樂與藝術,從早期自己畫專輯封面,到「拜金小姐」專輯與可樂王的合作,都可見端倪。這兩年,她還舉辦攝影展,出版的畫冊「Gloomy Sunday Rosy」甚至獲得過金蝶獎的整體美術與裝楨設計 獎 。
陳珊妮的再一種越界穿梭,是兩岸三地之間的穿梭。她很早就開始與香港音樂人合作,也曾在音樂奇人左小祖咒的專輯中與他合唱一首抒情歌「當你離開的時候」。2007年參加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而這張新專輯則將交由摩登天空在大陸正式發行。陳珊妮認為大陸的音樂非常多元,台灣的音樂則同質性太高。而到現在,她最常拿出來聽的歌依然是崔健的「無能的力量」。
陳珊妮在專輯上的文字寫下:「我的確實踐了那個夢幻的自己對瘋狂的自己的沉默約定,做一些很美、很好聽的歌。」
雖然我們不時會懷念當年那個多愁善感、在女巫店唱著美麗民謠的女孩,但,並且不會淪為如他歌詞所寫的,「蕭邦最恨/流行的歌」。而可以讓我們可以在一直在「最美的時光 聽搖滾樂」。
(刊於音樂時空2009三月,張鐵志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