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的红衣女郎与两片绿叶,我仍记得。
2003年夏天,我路过学校门口的书店,发现自己口袋里有20块钱,便决定进去看一看有没有合自己心意的杂志,对于那时来说20块钱是可以买任何杂志的,而现在买书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件奢侈的行为,人头脑越来越简单也逐渐成为必然一个趋势。
进到书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03年7月号的《通俗歌曲》,封面特别的招人,一个穿大红色斜肩裙子浓妆艳抹目光呆滞的苍白女人,身后的两个男人一个怒发冲冠骨瘦如柴像是初出茅庐的小混混,另一个则像是常年缩在家里看H动漫的闷骚宅男。我当时就感觉这个女的肯定特别牛逼,而另外两个估计就是典型的绿叶吧。没犹豫,买下了这本书回家,然后便读到了写Yeah Yeah Yeahs那篇《恋恋风尘》,说实在的觉得这文章名字跟它们乐队的风格挺不对路子的,标准的80年代琼瑶奶奶抒情手绢儿风,不过内容写的却很泼辣,是我喜欢的那种直白的描述,一点不矫揉造作,当时我上高中还处在听Nirvana,Guns N’Rose,The Beatles的阶段,看到文章我禁不住想试试看这个号称能让黑夜燃烧起烈火的乐队到底有多可怕,于是我去了金旋律(石家庄的一家卖打口的),对老板说我要找Yeah Yeah Yeahs,那个女老板摇摇头说目前没有,然后推荐我另一只乐队说他们很像,我说算了我今天只想找找Yeah Yeah Yeahs。现在依稀记起老板推荐的好像是The Storkes的那张《Is This It?》。
05年我上了大学,离开高中的日子我自由了许多,有了更多时间听歌,有了更多钱买盘,可这时网络下载却在逐渐取代着CD和卡带,我就是网络下载的中坚分子,CD携带不方便买盘又贵,还不如一个几百块的MP3塞兜里方便,俗话说“有下载绝不买CD”,虽然这话会让不少音乐公司和乐队成员非常愤恨,可没办法谁让咱生在中国呢,完了话题跑偏了…2006年Yeah Yeah Yeahs发行了他们的第二张正式专辑《Show Your Bones》,这才是我听Yeah Yeah Yeahs的第一张专辑。当我听过一遍后便彻底的输给了KarenO的咆哮声,对于她的声音咱不用琢磨什么唱功什么胸腔共鸣什么假音颤音海豚音,她那是直接从神经末梢发出的叫喊,对于歌词情绪最彻底最原始的发泄,带给人直冲云端的快感,那声音让人联想到在床上被操的正嗨的泼妇和在油锅上被烫的乱跳尖叫的野猫。听习惯了甜美或沙哑的女声,突然来了这么一把声音着实令人大呼过瘾,像被注入了强效兴奋剂,不禁沉醉其中。
KarenO的个人魅力让人无话可说,而另外两位“绿叶”也绝对当仁不让,谁不知道那骨瘦如柴的小子拥有一身炉火纯青的吉他绝活,我却更喜欢那个呆面宅男激情的鼓声,轻而易举就让人达到了充血亢奋状态,两个人其实都是摇滚狂人,他们的外貌欺骗了大家,果然“最摇滚的人往往是打扮最不摇滚的”。打开YOUTUBE,在搜索栏输入Yeah Yeah Yeahs,看他们的现场是多么的具有破坏力,他们是科学怪人,他们是妖魔鬼怪,他们是ABCDEFG,他们霸道他们张扬,他们风骚他们挑衅,未经编排的随性表演中有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参加过07摩登的朋友们一定都有最深刻的体会。
之后坐时光机回到过去听了《fever to tell》,是比第二张更加令人热情迸发,体液飞溅的音乐,KarenO萧杀的声音就像要从耳机里冲出来,击碎我们脑子里的全部假象,撕碎我们一切用以伪装的面具,鞭打我们被靡靡之音磨出老茧的耳膜,她们用37分钟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什么是你现在该做的,“前途让人慌张,让人呆滞,管什么明天,我们想要的只是做的更好”。很多乐评说Yeah Yeah Yeahs的歌词很脏,充斥着性爱,同性恋,乱伦,一切被世人唾弃的东西都在他们的歌里被大加宣赞,并加以欢乐和直率的节奏,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姿态正是来自他们骨子里的朋克精神,来自他们的年轻反叛无惧一切,Yeah Yeah Yeahs几乎从不牵涉政治,那些繁杂的事儿不符合KarenO与世无争的性格,这个傻大姐从不关心自己以外的事,爱情也许永远是她生命的主题。KarenO仿佛有着和她年龄不符成熟和智慧,在她失控的时候,她会抛弃一切的理性,让自己失去控制像蜜蜂一样疯叫,而当她试图向人民传递自己的思想力量时,又突然变得那么内敛和理性,例如《Maps》,KarenO用极富缺失色彩的嗓音唱出她在爱情中的迷失,让人感觉长日将尽。
Wait,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
没有人会像我一样爱你,你为什么还要走,如果我一直等你,你会不会有一天回来。
大三的时候我又一次去了金旋律,买到了《Show Your Bones》,封面色彩浓烈像一面旗帜,那好像是我最后一次去金旋律买碟,可以说是终结了我的打口岁月,非常有纪念意义。
2009年,也就是我毕业的第一年,Yeah Yeah Yeahs终于发行了他们的新专辑《It's Blitz》。专辑一经泄漏大家便对其众说纷纭,而我仍然是100%的喜欢,这的确是一张非常好的专辑,充满了惊喜。在这张专辑之前乐队就发行了一首名为《All I want is christmas》的单曲,曲风清新可爱,KarenO以一个甜美可人大姐姐的形象出现了,颠覆了以前给人留下的女魔头印象,这首歌像冬天里的小火苗,融在了每个在圣诞节听这首歌的人心里。这首歌仿佛预示着Yeah Yeah Yeahs的蜕变,果不其然,他们在新专辑里并未抱残守缺,走一贯的硬派garage punk路线,而是灵活的运用了大量的电气化元素,与真实乐器交相辉映创造出一种亦幻亦真的氛围,时而像远征军出征,时而如情人浓浓细语,时而又将人带进火辣的DISCO派对。在KarenO声音变温柔的同时,整体曲风也变得缓慢细腻,乍听起来像一只新乐队,但认真听上一阵便会发现Yeah Yeah Yeahs独特的爆发力仍然存在着,只是在丰富的编曲下藏的更深了,从前外放的基因转化成了内涵,潜在的爆发力转化为歌曲的张力,使专辑可听性也随之剧增,我想没人会对一张如此“好听”的专辑说不吧。Yeah Yeah Yeahs可以说是从一只纯粹的garage乐队转化为了一只融合实验、电子、garage于一身的乐队,他们用两年的时间出色的把这些东西消化掉并孕育成自己的东西释放出来,于是才有了这张集大成于一身的专辑。我听这张专辑时觉得非常的感动,不是以前那种感官的刺激,而是一种挠心窝般的宽慰,他们让我觉得等待没有白费,也没有让我失望,旋律美感的大大的提高反击了所有说他们江郎才尽的舆论,精致的后期制作更证明了整个团队对待这张专辑的认真和用心。《It's Blitz》让我看到了一个已经在某一范畴做的非常成功的乐队在寻求新的突破,而这个过程一定是艰辛的,就像老鹰一样,40岁的老鹰假如想飞的更高更久,就必须拔掉身上所有陈旧的羽毛,砸烂自己石化的喙。
很多人不喜欢Yeah Yeah Yeahs以前的样子,说他们太单调只会神经质的咆哮。而如今这张专辑发行了,又有很多人埋怨找不到以前Yeah Yeah Yeahs那种凶猛了,音乐永远是个众口难调的东西,完美的东西也从不存在,像Oasis那样不迎合任何人坚持做原始英伦摇滚的乐队真的不多,而Yeah Yeah Yeahs之所以会改走这样的路线,大概也是因为自身的日渐成熟和充实吧。我相信大部分对新专辑的批评来自于那些听者对以前Yeah Yeah Yeahs的热爱,对于《fever to tell》那种强烈风格形成的思维定式,一看到他们就第一时间联想到那些嚣张的让人想狂热起舞的音乐,这种主观的想法是很狭隘的,容易把乐队的进步误认为是在退步,其实我觉得他们曲风和创作意图的变化在《Show your bones》里就已经初见端倪了。总有人在讨论他们的现场会不会也变得沉闷了,KarenO是不是变文静变淑女了,这个大家放心,我在看了《Dull Life》的Live视频后可以帮大家否决这一点,现场那个火爆的女魔头还在,任何你想像到有关Yeah Yeah Yeahs的现场气氛都还在。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不一样,我接受Radiohead的变化甚至用了几年,好的东西是绝对不会被埋没的,很多优秀专辑在发行了几十年后才慢慢被人发掘出来,这张专辑证明Yeah Yeah Yeahs有野心想做一些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而《It's Blitz》到底是会很快被人遗忘还是会让人10年后仍然津津乐道,就让时间证明一切吧。
看到KarenO说过这样一段话:“这张专辑做完后,无论评论是好还是坏,人们如何的说三道四,我都不会再为之动心了,我已经做过,爱过了。”她始终觉得为跟风和追随歌迷意愿写歌是弱者的行为,一如03年那般犀利。
Yeah Yeah Yeahs也许永远不会是我最爱的那只乐队,但却是我最难以割舍的那只乐队,他们存在的价值,在你最需要他们的时刻方可体现,那是一种意志。
(上面是我07年写的一些东西,稍作修改和补充)
http://new4new4.blogbus.com/logs/36441271.html
进到书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03年7月号的《通俗歌曲》,封面特别的招人,一个穿大红色斜肩裙子浓妆艳抹目光呆滞的苍白女人,身后的两个男人一个怒发冲冠骨瘦如柴像是初出茅庐的小混混,另一个则像是常年缩在家里看H动漫的闷骚宅男。我当时就感觉这个女的肯定特别牛逼,而另外两个估计就是典型的绿叶吧。没犹豫,买下了这本书回家,然后便读到了写Yeah Yeah Yeahs那篇《恋恋风尘》,说实在的觉得这文章名字跟它们乐队的风格挺不对路子的,标准的80年代琼瑶奶奶抒情手绢儿风,不过内容写的却很泼辣,是我喜欢的那种直白的描述,一点不矫揉造作,当时我上高中还处在听Nirvana,Guns N’Rose,The Beatles的阶段,看到文章我禁不住想试试看这个号称能让黑夜燃烧起烈火的乐队到底有多可怕,于是我去了金旋律(石家庄的一家卖打口的),对老板说我要找Yeah Yeah Yeahs,那个女老板摇摇头说目前没有,然后推荐我另一只乐队说他们很像,我说算了我今天只想找找Yeah Yeah Yeahs。现在依稀记起老板推荐的好像是The Storkes的那张《Is This It?》。
05年我上了大学,离开高中的日子我自由了许多,有了更多时间听歌,有了更多钱买盘,可这时网络下载却在逐渐取代着CD和卡带,我就是网络下载的中坚分子,CD携带不方便买盘又贵,还不如一个几百块的MP3塞兜里方便,俗话说“有下载绝不买CD”,虽然这话会让不少音乐公司和乐队成员非常愤恨,可没办法谁让咱生在中国呢,完了话题跑偏了…2006年Yeah Yeah Yeahs发行了他们的第二张正式专辑《Show Your Bones》,这才是我听Yeah Yeah Yeahs的第一张专辑。当我听过一遍后便彻底的输给了KarenO的咆哮声,对于她的声音咱不用琢磨什么唱功什么胸腔共鸣什么假音颤音海豚音,她那是直接从神经末梢发出的叫喊,对于歌词情绪最彻底最原始的发泄,带给人直冲云端的快感,那声音让人联想到在床上被操的正嗨的泼妇和在油锅上被烫的乱跳尖叫的野猫。听习惯了甜美或沙哑的女声,突然来了这么一把声音着实令人大呼过瘾,像被注入了强效兴奋剂,不禁沉醉其中。
KarenO的个人魅力让人无话可说,而另外两位“绿叶”也绝对当仁不让,谁不知道那骨瘦如柴的小子拥有一身炉火纯青的吉他绝活,我却更喜欢那个呆面宅男激情的鼓声,轻而易举就让人达到了充血亢奋状态,两个人其实都是摇滚狂人,他们的外貌欺骗了大家,果然“最摇滚的人往往是打扮最不摇滚的”。打开YOUTUBE,在搜索栏输入Yeah Yeah Yeahs,看他们的现场是多么的具有破坏力,他们是科学怪人,他们是妖魔鬼怪,他们是ABCDEFG,他们霸道他们张扬,他们风骚他们挑衅,未经编排的随性表演中有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参加过07摩登的朋友们一定都有最深刻的体会。
之后坐时光机回到过去听了《fever to tell》,是比第二张更加令人热情迸发,体液飞溅的音乐,KarenO萧杀的声音就像要从耳机里冲出来,击碎我们脑子里的全部假象,撕碎我们一切用以伪装的面具,鞭打我们被靡靡之音磨出老茧的耳膜,她们用37分钟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什么是你现在该做的,“前途让人慌张,让人呆滞,管什么明天,我们想要的只是做的更好”。很多乐评说Yeah Yeah Yeahs的歌词很脏,充斥着性爱,同性恋,乱伦,一切被世人唾弃的东西都在他们的歌里被大加宣赞,并加以欢乐和直率的节奏,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姿态正是来自他们骨子里的朋克精神,来自他们的年轻反叛无惧一切,Yeah Yeah Yeahs几乎从不牵涉政治,那些繁杂的事儿不符合KarenO与世无争的性格,这个傻大姐从不关心自己以外的事,爱情也许永远是她生命的主题。KarenO仿佛有着和她年龄不符成熟和智慧,在她失控的时候,她会抛弃一切的理性,让自己失去控制像蜜蜂一样疯叫,而当她试图向人民传递自己的思想力量时,又突然变得那么内敛和理性,例如《Maps》,KarenO用极富缺失色彩的嗓音唱出她在爱情中的迷失,让人感觉长日将尽。
Wait,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
没有人会像我一样爱你,你为什么还要走,如果我一直等你,你会不会有一天回来。
大三的时候我又一次去了金旋律,买到了《Show Your Bones》,封面色彩浓烈像一面旗帜,那好像是我最后一次去金旋律买碟,可以说是终结了我的打口岁月,非常有纪念意义。
2009年,也就是我毕业的第一年,Yeah Yeah Yeahs终于发行了他们的新专辑《It's Blitz》。专辑一经泄漏大家便对其众说纷纭,而我仍然是100%的喜欢,这的确是一张非常好的专辑,充满了惊喜。在这张专辑之前乐队就发行了一首名为《All I want is christmas》的单曲,曲风清新可爱,KarenO以一个甜美可人大姐姐的形象出现了,颠覆了以前给人留下的女魔头印象,这首歌像冬天里的小火苗,融在了每个在圣诞节听这首歌的人心里。这首歌仿佛预示着Yeah Yeah Yeahs的蜕变,果不其然,他们在新专辑里并未抱残守缺,走一贯的硬派garage punk路线,而是灵活的运用了大量的电气化元素,与真实乐器交相辉映创造出一种亦幻亦真的氛围,时而像远征军出征,时而如情人浓浓细语,时而又将人带进火辣的DISCO派对。在KarenO声音变温柔的同时,整体曲风也变得缓慢细腻,乍听起来像一只新乐队,但认真听上一阵便会发现Yeah Yeah Yeahs独特的爆发力仍然存在着,只是在丰富的编曲下藏的更深了,从前外放的基因转化成了内涵,潜在的爆发力转化为歌曲的张力,使专辑可听性也随之剧增,我想没人会对一张如此“好听”的专辑说不吧。Yeah Yeah Yeahs可以说是从一只纯粹的garage乐队转化为了一只融合实验、电子、garage于一身的乐队,他们用两年的时间出色的把这些东西消化掉并孕育成自己的东西释放出来,于是才有了这张集大成于一身的专辑。我听这张专辑时觉得非常的感动,不是以前那种感官的刺激,而是一种挠心窝般的宽慰,他们让我觉得等待没有白费,也没有让我失望,旋律美感的大大的提高反击了所有说他们江郎才尽的舆论,精致的后期制作更证明了整个团队对待这张专辑的认真和用心。《It's Blitz》让我看到了一个已经在某一范畴做的非常成功的乐队在寻求新的突破,而这个过程一定是艰辛的,就像老鹰一样,40岁的老鹰假如想飞的更高更久,就必须拔掉身上所有陈旧的羽毛,砸烂自己石化的喙。
很多人不喜欢Yeah Yeah Yeahs以前的样子,说他们太单调只会神经质的咆哮。而如今这张专辑发行了,又有很多人埋怨找不到以前Yeah Yeah Yeahs那种凶猛了,音乐永远是个众口难调的东西,完美的东西也从不存在,像Oasis那样不迎合任何人坚持做原始英伦摇滚的乐队真的不多,而Yeah Yeah Yeahs之所以会改走这样的路线,大概也是因为自身的日渐成熟和充实吧。我相信大部分对新专辑的批评来自于那些听者对以前Yeah Yeah Yeahs的热爱,对于《fever to tell》那种强烈风格形成的思维定式,一看到他们就第一时间联想到那些嚣张的让人想狂热起舞的音乐,这种主观的想法是很狭隘的,容易把乐队的进步误认为是在退步,其实我觉得他们曲风和创作意图的变化在《Show your bones》里就已经初见端倪了。总有人在讨论他们的现场会不会也变得沉闷了,KarenO是不是变文静变淑女了,这个大家放心,我在看了《Dull Life》的Live视频后可以帮大家否决这一点,现场那个火爆的女魔头还在,任何你想像到有关Yeah Yeah Yeahs的现场气氛都还在。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不一样,我接受Radiohead的变化甚至用了几年,好的东西是绝对不会被埋没的,很多优秀专辑在发行了几十年后才慢慢被人发掘出来,这张专辑证明Yeah Yeah Yeahs有野心想做一些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而《It's Blitz》到底是会很快被人遗忘还是会让人10年后仍然津津乐道,就让时间证明一切吧。
看到KarenO说过这样一段话:“这张专辑做完后,无论评论是好还是坏,人们如何的说三道四,我都不会再为之动心了,我已经做过,爱过了。”她始终觉得为跟风和追随歌迷意愿写歌是弱者的行为,一如03年那般犀利。
Yeah Yeah Yeahs也许永远不会是我最爱的那只乐队,但却是我最难以割舍的那只乐队,他们存在的价值,在你最需要他们的时刻方可体现,那是一种意志。
(上面是我07年写的一些东西,稍作修改和补充)
http://new4new4.blogbus.com/logs/3644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