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老刘》
小河的歌曲《老刘》,我第一遍听到,就很喜欢。
但是好像,没有马上听懂。
歌曲的长度很长,好像在讲一个故事。
歌曲的内容很多——里面夹杂了电视节目,广播剧,评书,新闻,京剧,歌曲.......
悠扬的,悠闲的节奏,
悠扬的,悠闲的讲述
其实是很有一种听觉上的,享受的感觉的
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曲的时候,甚至因为其中的一些小细节,而笑场过
比如老刘跳楼的时候,“用一块布裹住了脑袋“——被小河用那么怪里怪气的声音,变腔变调的声音给唱出来
比如女声们用优美的和声,唱出“鲜血不会溅到地上”
比如在老刘死后“223615,223613”的男声们庄严和声
这些,都能让人,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
尽管,歌曲中,讲述的是一个人的死亡过程
在本应敬畏生命的时候,我们却也听到了一点戏谑和调侃的味道
这是怎么回事呢?
听了再听,想了再想,我好像明白了——
听了再听,想了再想,我就不笑了,我很严肃的想——
《老刘》的问题在于
这是怎样的“生”?
又是怎样的“死”?
老刘,70多岁,除了买菜就不下楼,只有一个偶尔来看他的女儿——
这样的生,我觉得,其实就算是一种“苟活”。
说不好听的,但是说实在的,也就是苟延残喘。
我不敢想,当将来的某一天,当我整个被“衰老,孤独”包围,并被它们蚕食、吞噬的差不多的时候
我将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态?
我能有怎样的勇气活下去呢?
如果,我活不下去,我又是否有勇气,像老刘一样“英勇就义”,慷慨赴死?
而且,老人家,还死的那么从容,那么尊严
在跳楼自杀的时候,还能想到“用一块布裹住了脑袋”,为的是“不让鲜血溅到地上”。
这句话,也多少能让我们领悟到老人家为什么要跳楼的原因
我觉得,老刘,是一个有点精神洁癖的人
他不愿意肮脏埋汰的活下去,所以他选择干净干脆的死掉。
其实,多少年轻人们也想到过,死亡
不一定要活到老刘,老李,老王,老张的年纪
就好像,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张,老王,老李,老刘,都会选择自杀身亡一样
“厌世”,是不关乎年龄的一种情感。
当然,很可能有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长的正比可能。
唱死亡的人,往往心里想的是怎样活。
所以,《老刘》——让我看到的不是一种悲惨的可怜的死,而是一种悲哀的无奈的活。
忽然想起了看过安妮宝贝的一篇小说里,描述了一种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每天夹在拥挤的人流中,匆忙的赶去上班。劳碌一天之后,晚上回家的时候,同样的是夹在拥挤的人流中,不同的只是包里多了一些带回家做晚饭的菜。日复一日,循环往复,这就是生活。
这些人,不就是,曾经年轻的——“老刘”?
或者去掉年轻两个字。
我们可以说,这些人就是老刘,无数人都是老刘。
生又何欢
死又何惧
是的,蝼蚁尚且偷生。
可是,谁又愿只像一只蝼蚁一样的苟活?
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精彩,也是人的最大的悲哀。
歌曲中混乱的背景内容,我很多都没有听清。
我却听清了其中的一句话——“你还记得,你年少时候的梦想是什么?您觉得现在,您实现了它吗?”
没有梦想的人生,犹如抽去了精神脊骨之后的,猪,马,牛,等动物。
选择,放弃,这样的,苟活,的死,其实也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壮烈,也是一种美好追求的最后表白。
生命的,青春的,灯枯油尽,纵然可怕。
但是,有一种“灯”,有一种“油”,的枯竭——更为可怕。
所以,我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一遍一遍在心里呐喊——
“我不要成为老刘!我不要成为老刘!我不要像老刘一样活!”
听罢《老刘》,在心里为自己点一盏“心灯”吧——永远不灭。
(另,这首歌曲的设想有意义,背景音乐安排的很巧妙很有趣,充满现实生活气息,颇有历史沧桑感,小河那一句“家住朝阳区甘露院里刘老汉从自己五楼的阳台上跳下”的,越来越高的高音,飙的很精彩,还有歌曲中的男声女声的合唱和声,很是回肠荡气,回味无穷。)
但是好像,没有马上听懂。
歌曲的长度很长,好像在讲一个故事。
歌曲的内容很多——里面夹杂了电视节目,广播剧,评书,新闻,京剧,歌曲.......
悠扬的,悠闲的节奏,
悠扬的,悠闲的讲述
其实是很有一种听觉上的,享受的感觉的
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曲的时候,甚至因为其中的一些小细节,而笑场过
比如老刘跳楼的时候,“用一块布裹住了脑袋“——被小河用那么怪里怪气的声音,变腔变调的声音给唱出来
比如女声们用优美的和声,唱出“鲜血不会溅到地上”
比如在老刘死后“223615,223613”的男声们庄严和声
这些,都能让人,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
尽管,歌曲中,讲述的是一个人的死亡过程
在本应敬畏生命的时候,我们却也听到了一点戏谑和调侃的味道
这是怎么回事呢?
听了再听,想了再想,我好像明白了——
听了再听,想了再想,我就不笑了,我很严肃的想——
《老刘》的问题在于
这是怎样的“生”?
又是怎样的“死”?
老刘,70多岁,除了买菜就不下楼,只有一个偶尔来看他的女儿——
这样的生,我觉得,其实就算是一种“苟活”。
说不好听的,但是说实在的,也就是苟延残喘。
我不敢想,当将来的某一天,当我整个被“衰老,孤独”包围,并被它们蚕食、吞噬的差不多的时候
我将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态?
我能有怎样的勇气活下去呢?
如果,我活不下去,我又是否有勇气,像老刘一样“英勇就义”,慷慨赴死?
而且,老人家,还死的那么从容,那么尊严
在跳楼自杀的时候,还能想到“用一块布裹住了脑袋”,为的是“不让鲜血溅到地上”。
这句话,也多少能让我们领悟到老人家为什么要跳楼的原因
我觉得,老刘,是一个有点精神洁癖的人
他不愿意肮脏埋汰的活下去,所以他选择干净干脆的死掉。
其实,多少年轻人们也想到过,死亡
不一定要活到老刘,老李,老王,老张的年纪
就好像,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张,老王,老李,老刘,都会选择自杀身亡一样
“厌世”,是不关乎年龄的一种情感。
当然,很可能有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长的正比可能。
唱死亡的人,往往心里想的是怎样活。
所以,《老刘》——让我看到的不是一种悲惨的可怜的死,而是一种悲哀的无奈的活。
忽然想起了看过安妮宝贝的一篇小说里,描述了一种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每天夹在拥挤的人流中,匆忙的赶去上班。劳碌一天之后,晚上回家的时候,同样的是夹在拥挤的人流中,不同的只是包里多了一些带回家做晚饭的菜。日复一日,循环往复,这就是生活。
这些人,不就是,曾经年轻的——“老刘”?
或者去掉年轻两个字。
我们可以说,这些人就是老刘,无数人都是老刘。
生又何欢
死又何惧
是的,蝼蚁尚且偷生。
可是,谁又愿只像一只蝼蚁一样的苟活?
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精彩,也是人的最大的悲哀。
歌曲中混乱的背景内容,我很多都没有听清。
我却听清了其中的一句话——“你还记得,你年少时候的梦想是什么?您觉得现在,您实现了它吗?”
没有梦想的人生,犹如抽去了精神脊骨之后的,猪,马,牛,等动物。
选择,放弃,这样的,苟活,的死,其实也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壮烈,也是一种美好追求的最后表白。
生命的,青春的,灯枯油尽,纵然可怕。
但是,有一种“灯”,有一种“油”,的枯竭——更为可怕。
所以,我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一遍一遍在心里呐喊——
“我不要成为老刘!我不要成为老刘!我不要像老刘一样活!”
听罢《老刘》,在心里为自己点一盏“心灯”吧——永远不灭。
(另,这首歌曲的设想有意义,背景音乐安排的很巧妙很有趣,充满现实生活气息,颇有历史沧桑感,小河那一句“家住朝阳区甘露院里刘老汉从自己五楼的阳台上跳下”的,越来越高的高音,飙的很精彩,还有歌曲中的男声女声的合唱和声,很是回肠荡气,回味无穷。)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楚君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