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的冬天 军事新古典史诗桂冠
2005 COLD SPRING
The Winter of Constantinople是乐队的第二张正式专辑,同时这也是一张让H.E.R.R在黑暗乐坛扬名立万的专辑,还是他们最强硬的专辑。
本张专辑讲述的是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 连绵的战火 来来往往的不同征服者 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土耳其帝国(1453年彻底攻占了这个城市,知道今天...)
优美的键盘,提琴,沉稳磁性的男低音吟诵(Troy Southgate真有把好嗓子)始终是乐队的最大特色,但这张专辑相对于之后HERR的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军鼓进行曲式的大量运用,明显比之后的专辑更为硬朗。
作为欧洲人,Michiel Spapé 这个激进分子看来对西亚中亚的伊斯兰国家和历史很有些看法,呵呵。第一首歌词“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就表达的非常明显了。小黑已经翻译了第一篇歌词了,我就不再重复,但Michiel明显误会了,虽然土耳其人多次进攻君士坦丁堡,但真正洗劫了这个宝石都市的却是西南欧去的拜占庭援军,中世纪骑士+流氓组织 —— 十字军,哈哈哈哈。去看另外一篇碟评就好。在这里我就翻译第二首歌的歌词吧
Hagia sophia(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灰蓝的圆屋顶
古老欧洲永恒的荣耀
她那大理石卷型柱
这是建筑学的典范 自古到今
这座东正教长久的圣痕
深深烙印在君士坦丁堡这都城中
曾经被精兵守卫
土耳其人永远也改变不了它....
君士坦丁堡 这颗东方的宝石
一个新的罗马 对抗着野蛮人的进攻
君士坦丁堡 天堂桂冠的羽饰
一个新的罗马 屹立在西方的海岸线上
(宗教)教义的仇恨与苛捐杂税
教会的和睦
镶嵌的圣像雕刻深陷在战争中
这座海边的梦幻都市
硬币中君士坦丁堡的容颜(圣索菲亚大教堂)闪着微光
传递着一个神圣文明
明月映照着拜占庭的神采
这温婉的拜占庭心脏(圣索菲亚大教堂)
君士坦丁堡 这颗东方的宝石
一个新的罗马 对抗着野蛮人的进攻
君士坦丁堡 天堂桂冠的羽饰
一个新的罗马 屹立在西方的海岸线上
其实这建筑大家都很熟悉的,每次一播报国外天气预报什么的,只要播到土耳其毕竟是那几个大圆屋顶的建筑,那就是圣索非亚大教堂!!!
附录:圣索非亚大教堂简介,这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角度是多变的,令人目不暇接,就是在里面呆一整天也不会觉得厌倦;她的气势是庄严但不凌厉的,很多游客静静地倚在角落处的柱础上,任思绪在千年的尘埃中飘荡。
圣索非亚大教堂外观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指的是罗马帝国在公元四世纪分裂之后,继承罗马帝国正统政权,且据有东半部领土的帝国。而拜占庭帝国的中心,就是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拜占庭(Byzantine)这个名字的由来,传说是由一位希腊人Byzas依循神喻,在欧洲与亚洲交界处、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拜占庭找到理想之地,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而来。而拜占庭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契机,一方面由于其位居要津,把守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了黑海与地中海间海陆交通要道的枢纽,另一方面则不得不提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的慧眼独具,于公元312年夺权成功之后,为了向东拓展罗马帝国的影响力,而选定拜占庭做为新罗马的基督城,并于公元330年5月11日正式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一千年,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全世界最华丽与最富有的都市。君士坦丁建造他的城市是为了夸耀罗马帝国的声势,同时吸引各国来归,于是他使用了各种华丽的装饰方式来美化君士坦丁堡:在街道上装饰喷泉和廊柱,又将来自丝路的丝绸、非洲的珠宝、欧洲的雕刻与工艺用品、埃及法老王的方尖碑、世界各地的香料、瓷器等等全搬过来,此外,公元325年,君士坦丁还盖了一座大教堂,这座美丽的大教堂的身世与君士坦丁堡的历史紧紧相系,她就是圣索非亚大教堂(St. Sophia Church)。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更仔细的说,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由于地震和叛乱的烧毁,圣索非亚大教堂经历过数次重修,尤其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一万名工人、32万黄金、并花费六年光阴将圣索非亚大教堂装饰得更为精巧华美。神圣的教堂是当时的城市中心,而统治者对教堂所投注的心力不难看出统治者藉由对宗教的奉献、夸示帝国的权力与财富,而对周遭地区施与影响力的用心。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大圆顶离地55公尺高,而且在十七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教堂内壁画
圣索非亚大教堂内部的装饰,除了各种华丽精致的雕刻之外,也包括运用有色大理石镶成的马赛克拼图。从公元四到六世纪开始,教会逐渐对教义与救赎的观念有渐深的认知,同时希腊罗马文化圈重视肖像与肉体美的传统也逐渐对基督教产生影响,信徒除了透过传统的谕言故事与象征手法来理解教义,也逐渐产生将圣母、圣子、圣徒等人物画像化的需求。教会中认为圣人的人物画像就等于触犯圣经中不得膜拜偶像的规定的一派,与另一派认为人物画像可以让信徒更容易理解神的精神、有助传教,两派间的歧异日渐加深。公元692年教会会议中授与基督人像化的合法性,但公元730年罗马皇帝里奥三世(Leo III)颁布禁令,禁止圣母、圣子、圣徒、天使以人物形象出现,自此揭开了两派人马长达二百年间的血腥斗争,教堂里的画作遭破坏,画像的持有者和作画的工匠们也都遭到各种形式的迫害,更糟的结果是造成人与人的信赖关系瓦解,社会动荡不安。一直到九世纪中叶,教会重新解释,愿对画像给予敬意、信仰崇拜,这才逐渐消揖两派间的纷争,而这个日子也被称为“正统的胜利”(The Triumph of orthodoxy),每年在信仰东正教的国家里被盛大庆祝。然而雕刻艺术从来不曾得到教会的认可,因此可以说拜占庭艺术里,雕刻艺术并不存在。
公元七世纪之后,阿拉伯半岛上出现新兴势力伊斯兰文明,接着十字军东征来到君士坦丁堡,但此时统治者已无力阻止联军与战争对城市的蹂躏。接着是土耳其人的登场,东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结束。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堡,并将圣索非亚大教堂改为供奉阿拉的清真寺。今天,圣索非亚大教堂做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而她的美丽庄严,依然撼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
地下调频乐评:www.underfm.com
The Winter of Constantinople是乐队的第二张正式专辑,同时这也是一张让H.E.R.R在黑暗乐坛扬名立万的专辑,还是他们最强硬的专辑。
本张专辑讲述的是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 连绵的战火 来来往往的不同征服者 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土耳其帝国(1453年彻底攻占了这个城市,知道今天...)
优美的键盘,提琴,沉稳磁性的男低音吟诵(Troy Southgate真有把好嗓子)始终是乐队的最大特色,但这张专辑相对于之后HERR的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军鼓进行曲式的大量运用,明显比之后的专辑更为硬朗。
作为欧洲人,Michiel Spapé 这个激进分子看来对西亚中亚的伊斯兰国家和历史很有些看法,呵呵。第一首歌词“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就表达的非常明显了。小黑已经翻译了第一篇歌词了,我就不再重复,但Michiel明显误会了,虽然土耳其人多次进攻君士坦丁堡,但真正洗劫了这个宝石都市的却是西南欧去的拜占庭援军,中世纪骑士+流氓组织 —— 十字军,哈哈哈哈。去看另外一篇碟评就好。在这里我就翻译第二首歌的歌词吧
Hagia sophia(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灰蓝的圆屋顶
古老欧洲永恒的荣耀
她那大理石卷型柱
这是建筑学的典范 自古到今
这座东正教长久的圣痕
深深烙印在君士坦丁堡这都城中
曾经被精兵守卫
土耳其人永远也改变不了它....
君士坦丁堡 这颗东方的宝石
一个新的罗马 对抗着野蛮人的进攻
君士坦丁堡 天堂桂冠的羽饰
一个新的罗马 屹立在西方的海岸线上
(宗教)教义的仇恨与苛捐杂税
教会的和睦
镶嵌的圣像雕刻深陷在战争中
这座海边的梦幻都市
硬币中君士坦丁堡的容颜(圣索菲亚大教堂)闪着微光
传递着一个神圣文明
明月映照着拜占庭的神采
这温婉的拜占庭心脏(圣索菲亚大教堂)
君士坦丁堡 这颗东方的宝石
一个新的罗马 对抗着野蛮人的进攻
君士坦丁堡 天堂桂冠的羽饰
一个新的罗马 屹立在西方的海岸线上
其实这建筑大家都很熟悉的,每次一播报国外天气预报什么的,只要播到土耳其毕竟是那几个大圆屋顶的建筑,那就是圣索非亚大教堂!!!
附录:圣索非亚大教堂简介,这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角度是多变的,令人目不暇接,就是在里面呆一整天也不会觉得厌倦;她的气势是庄严但不凌厉的,很多游客静静地倚在角落处的柱础上,任思绪在千年的尘埃中飘荡。
圣索非亚大教堂外观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指的是罗马帝国在公元四世纪分裂之后,继承罗马帝国正统政权,且据有东半部领土的帝国。而拜占庭帝国的中心,就是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拜占庭(Byzantine)这个名字的由来,传说是由一位希腊人Byzas依循神喻,在欧洲与亚洲交界处、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拜占庭找到理想之地,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而来。而拜占庭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契机,一方面由于其位居要津,把守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了黑海与地中海间海陆交通要道的枢纽,另一方面则不得不提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的慧眼独具,于公元312年夺权成功之后,为了向东拓展罗马帝国的影响力,而选定拜占庭做为新罗马的基督城,并于公元330年5月11日正式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一千年,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全世界最华丽与最富有的都市。君士坦丁建造他的城市是为了夸耀罗马帝国的声势,同时吸引各国来归,于是他使用了各种华丽的装饰方式来美化君士坦丁堡:在街道上装饰喷泉和廊柱,又将来自丝路的丝绸、非洲的珠宝、欧洲的雕刻与工艺用品、埃及法老王的方尖碑、世界各地的香料、瓷器等等全搬过来,此外,公元325年,君士坦丁还盖了一座大教堂,这座美丽的大教堂的身世与君士坦丁堡的历史紧紧相系,她就是圣索非亚大教堂(St. Sophia Church)。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更仔细的说,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由于地震和叛乱的烧毁,圣索非亚大教堂经历过数次重修,尤其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一万名工人、32万黄金、并花费六年光阴将圣索非亚大教堂装饰得更为精巧华美。神圣的教堂是当时的城市中心,而统治者对教堂所投注的心力不难看出统治者藉由对宗教的奉献、夸示帝国的权力与财富,而对周遭地区施与影响力的用心。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大圆顶离地55公尺高,而且在十七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教堂内壁画
圣索非亚大教堂内部的装饰,除了各种华丽精致的雕刻之外,也包括运用有色大理石镶成的马赛克拼图。从公元四到六世纪开始,教会逐渐对教义与救赎的观念有渐深的认知,同时希腊罗马文化圈重视肖像与肉体美的传统也逐渐对基督教产生影响,信徒除了透过传统的谕言故事与象征手法来理解教义,也逐渐产生将圣母、圣子、圣徒等人物画像化的需求。教会中认为圣人的人物画像就等于触犯圣经中不得膜拜偶像的规定的一派,与另一派认为人物画像可以让信徒更容易理解神的精神、有助传教,两派间的歧异日渐加深。公元692年教会会议中授与基督人像化的合法性,但公元730年罗马皇帝里奥三世(Leo III)颁布禁令,禁止圣母、圣子、圣徒、天使以人物形象出现,自此揭开了两派人马长达二百年间的血腥斗争,教堂里的画作遭破坏,画像的持有者和作画的工匠们也都遭到各种形式的迫害,更糟的结果是造成人与人的信赖关系瓦解,社会动荡不安。一直到九世纪中叶,教会重新解释,愿对画像给予敬意、信仰崇拜,这才逐渐消揖两派间的纷争,而这个日子也被称为“正统的胜利”(The Triumph of orthodoxy),每年在信仰东正教的国家里被盛大庆祝。然而雕刻艺术从来不曾得到教会的认可,因此可以说拜占庭艺术里,雕刻艺术并不存在。
公元七世纪之后,阿拉伯半岛上出现新兴势力伊斯兰文明,接着十字军东征来到君士坦丁堡,但此时统治者已无力阻止联军与战争对城市的蹂躏。接着是土耳其人的登场,东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结束。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堡,并将圣索非亚大教堂改为供奉阿拉的清真寺。今天,圣索非亚大教堂做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而她的美丽庄严,依然撼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
地下调频乐评:www.underf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