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文:姬中宪
傍晚下起暴雨,突然想听罗大佑,搭朋友的车回浦东,在延安路高架上有了念头,其后经历了西藏南路冗长的堵车,终于冲出隧道口,心境像世纪大道一样开阔,六点四十分到家,天空已显出了真正的黑色,小雨轻轻点点,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随手选了6首,都称不上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如果把罗大佑比作一个国宴厨子,他已经让我们品尝了太多的招牌菜,这一次,他更像是把我请到了家中,在简易的厨房里弄了几个家常菜,温一壶小酒,以吉他和韵体诗为伴,通宵把酒言欢。6首歌依次是:错误,将进酒,家II,黄色脸孔,天雨,乡愁四韵。
今晚我们不搞笑,今晚,我们只抒情。
《错误》。干净的扫弦声开头,罗收起破锣嗓,用尽可能温和内敛的声音开口,第一句就夺人心魄:“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似乎已勾勒出一幅影影绰绰的水墨画,江南水乡婆娑,少年策马前行,倒影中的容颜惊起了波纹,才刚定一下神,马蹄声已经远去……
我们等着听下一句,音乐却停止了,足足几秒钟的静默,让听者的心绪无处投靠,屏息凝神时,鼓点从深处步步走近,将我们带上了坑坑洼洼的石板路,抬眼四顾,已是三月傍晚的江南小镇。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似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歌词取自台湾诗人郑愁予的同名诗。能被心高气傲的罗大佑引用,想必此人有非同寻常之处,为此我曾专门去搜集过郑愁予的诗,偶得一册,果然字字珠玑,风格古朴,淡漠,好像出自一位云游的老僧之口,入耳皆是禅意;句式上疏密相间、腾挪跌宕,多传承古诗的风韵,倒和罗大佑后期歌词的语无伦次有貌合之处。我还记得有一首叫“边界”的诗,写一位徘徊在国境边上的旅人,其中一句“一步即成乡愁”,可谓精准、绝决,也称得上是“一句即成经典”了。
在歌曲的中后段,风声骤然加紧,演唱者再次退到幕后,大段快速、跳跃的演奏占据了空间,将我们彻底带离了温柔水乡。在轻快自由的节奏中,听者仿佛看到了那位翩翩少年,与心上人坐拥马背,绝尘而去……然而,这也许只是一次臆想中的远行吧,在歌曲的最后,干净的扫弦声再次响起,一切复归平静,原来,我们本不该联想那么多的。
如歌中所唱,“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将进酒》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自始至终的铿锵有力的鼓点,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带点“犟”劲的演唱,仿佛是一次行军途中的即兴之作。这首歌同样是罗的早期作品,那时他正是不折不扣的“愤青”,但这首歌的情绪却并不同于简单的宣泄,它有一种古典的情怀,通篇以四字(或接近四字)为主的句式结构,使它像极了一篇骈文。
重听这首歌的时候,我常常把它和罗05年新专辑里的一首《往事2000》联系起来,总觉得这两首歌的精神、气度是相通的,但是,他们的时间却相差近20年。20年,足以将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磨砺成一个没脾气的中年人,在娱乐消息满天飞的21世纪,我们也早已通过各种媒体得知了罗的各种负面新闻,我们吃惊的发现,原来罗大佑也耍大牌、也虚荣、也炒作、也功利、也世俗!他不是神,他也是人!我承认这些,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最初的判断,在我心目中,他仍然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他是那种年轻时即未老先衰、年老时却老而弥坚的家伙,因此,在他年轻时,他显得比同代人都老,在他年老时,他却比同代人都年轻。这正印证了鲍伯.迪伦的那句话:“过去我曾经苍老,如今我风华正茂。”
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家II》中,这仍然是罗的早期作品,曾被罗的老乡周华健翻唱过。我选中它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首年老时才能唱出的歌,而我们提前听到了它。
“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在04年的香港演唱会上,罗大佑高高在上,问台下座无虚席的听众。他接着给出了答案:“是千千万万的人唱同一首歌的声音。”这是罗的音乐美学,同时也是富有煽动性的口号。在《黄色脸孔》中,你会发现罗所言不虚,他钟爱的人声大合唱在这首歌里得到尽情发挥,辅以起伏大气的配乐,和近似少数民族语言的怪异难解的背景唱词,让你仿佛置身于一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火热华丽的集体舞蹈中。2001年,我在学校里组织合唱,有两首歌备选,都是我最喜爱的压箱之作,一首《海上花》,另一首即是这首《黄色脸孔》。出于对操作性的考虑,最终选择了前者。
在今晚选择的6首歌曲中,《天雨》是最晚的,距今也有10年。它出自1996年的专辑《恋曲2000》,在我印象中,那是罗唯一一张在大陆正式发行的专辑(精选集和盗版除外),可以想象它的特殊与珍贵。我在98年左右买到它,在学校外面的音像店里,当时的正版磁带价格是九块八一盘。毫无疑问,我给他十块,他找我两毛,这是一桩毫无争议的交易,我认为它完全物超所值。封面是大红花作底的布帘,浓郁的古典风情,A面1首《东风》气势不凡,战鼓擂动,风声烈烈,2首《嘿,就这么样吧》则偃旗息鼓,将世俗的老迈与无奈表达的丝丝入扣,听来唏嘘不止,还有雍容华丽的《上海之夜》,风情迤俪的《台北红玫瑰》,悲怆哽咽的《恋曲2000》……我不能再列举下去了,否则我将不得不逐个说出每一首歌,还是回到今晚的主题,天雨。
这是一首适合在暴雨中开大音量的歌,它无法传唱,只能倾听,忍无可忍时跟着吼上一嗓子,多半力不从心。它的前半部分隐晦,多义,充满了宿命和生机,自从那句“老天啊雨过天晴”之后,突然转向了酣畅淋漓。对了,酣畅淋漓,只有这个词能和这首歌相匹配。它排山倒海,气势如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几乎分辨不出来,冲在前面的那个声嘶力竭的领唱者,竟然是整盘专辑里凄凄哀哀的罗大佑,他原来还是那么生猛。而且,它不仅激昂,还好听,真的很上口,我曾将这一段人声合唱录进手机,一度作为我的手机铃声。那一段时间,我接到的每一个电话都是那么激动人心。
后来,手机丢了。我希望它落入某个音乐爱好者的手中。
是否等雨过天晴!
是否等雨过天晴!
《乡愁四韵》放在今晚winamp的最后一首,绝对是天作之合,它将今晚的主旋律带入低回与深沉。吉他声磕磕绊绊,仿佛出自手生的初学者,偶尔一声充满金属质感的滑音,像一把尖锐的利器直插肺腑;通篇近似叹息的吟唱,将同一旋律反复回旋4次,却次次不同,既有速度、节奏的区分,也是心事的一次摇摆之旅。中后段的突然发力,类似第一首《错误》中的后半段,但更加浑然一体。整首歌近6分钟,演奏占去多半,却只有一把吉它唱主角,粗砺、突兀、百转千回、欲言又止,正是乡愁的特质。
同第一首一样,歌词也来自台湾的诗人,因为作品上过小学语文课本,他更为内地人所熟悉。他是乡愁专家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很晚了,不能再写下去了。一个恰当的、但为时过晚的解释是,所有好歌都是适合听、不适合写的,所以,别看我写的字了,去听吧。
(出自姬中宪的博客“空房间”http://blog.sina.com.cn/0room )
傍晚下起暴雨,突然想听罗大佑,搭朋友的车回浦东,在延安路高架上有了念头,其后经历了西藏南路冗长的堵车,终于冲出隧道口,心境像世纪大道一样开阔,六点四十分到家,天空已显出了真正的黑色,小雨轻轻点点,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随手选了6首,都称不上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如果把罗大佑比作一个国宴厨子,他已经让我们品尝了太多的招牌菜,这一次,他更像是把我请到了家中,在简易的厨房里弄了几个家常菜,温一壶小酒,以吉他和韵体诗为伴,通宵把酒言欢。6首歌依次是:错误,将进酒,家II,黄色脸孔,天雨,乡愁四韵。
今晚我们不搞笑,今晚,我们只抒情。
《错误》。干净的扫弦声开头,罗收起破锣嗓,用尽可能温和内敛的声音开口,第一句就夺人心魄:“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似乎已勾勒出一幅影影绰绰的水墨画,江南水乡婆娑,少年策马前行,倒影中的容颜惊起了波纹,才刚定一下神,马蹄声已经远去……
我们等着听下一句,音乐却停止了,足足几秒钟的静默,让听者的心绪无处投靠,屏息凝神时,鼓点从深处步步走近,将我们带上了坑坑洼洼的石板路,抬眼四顾,已是三月傍晚的江南小镇。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似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歌词取自台湾诗人郑愁予的同名诗。能被心高气傲的罗大佑引用,想必此人有非同寻常之处,为此我曾专门去搜集过郑愁予的诗,偶得一册,果然字字珠玑,风格古朴,淡漠,好像出自一位云游的老僧之口,入耳皆是禅意;句式上疏密相间、腾挪跌宕,多传承古诗的风韵,倒和罗大佑后期歌词的语无伦次有貌合之处。我还记得有一首叫“边界”的诗,写一位徘徊在国境边上的旅人,其中一句“一步即成乡愁”,可谓精准、绝决,也称得上是“一句即成经典”了。
在歌曲的中后段,风声骤然加紧,演唱者再次退到幕后,大段快速、跳跃的演奏占据了空间,将我们彻底带离了温柔水乡。在轻快自由的节奏中,听者仿佛看到了那位翩翩少年,与心上人坐拥马背,绝尘而去……然而,这也许只是一次臆想中的远行吧,在歌曲的最后,干净的扫弦声再次响起,一切复归平静,原来,我们本不该联想那么多的。
如歌中所唱,“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将进酒》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自始至终的铿锵有力的鼓点,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带点“犟”劲的演唱,仿佛是一次行军途中的即兴之作。这首歌同样是罗的早期作品,那时他正是不折不扣的“愤青”,但这首歌的情绪却并不同于简单的宣泄,它有一种古典的情怀,通篇以四字(或接近四字)为主的句式结构,使它像极了一篇骈文。
重听这首歌的时候,我常常把它和罗05年新专辑里的一首《往事2000》联系起来,总觉得这两首歌的精神、气度是相通的,但是,他们的时间却相差近20年。20年,足以将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磨砺成一个没脾气的中年人,在娱乐消息满天飞的21世纪,我们也早已通过各种媒体得知了罗的各种负面新闻,我们吃惊的发现,原来罗大佑也耍大牌、也虚荣、也炒作、也功利、也世俗!他不是神,他也是人!我承认这些,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最初的判断,在我心目中,他仍然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他是那种年轻时即未老先衰、年老时却老而弥坚的家伙,因此,在他年轻时,他显得比同代人都老,在他年老时,他却比同代人都年轻。这正印证了鲍伯.迪伦的那句话:“过去我曾经苍老,如今我风华正茂。”
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家II》中,这仍然是罗的早期作品,曾被罗的老乡周华健翻唱过。我选中它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首年老时才能唱出的歌,而我们提前听到了它。
“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在04年的香港演唱会上,罗大佑高高在上,问台下座无虚席的听众。他接着给出了答案:“是千千万万的人唱同一首歌的声音。”这是罗的音乐美学,同时也是富有煽动性的口号。在《黄色脸孔》中,你会发现罗所言不虚,他钟爱的人声大合唱在这首歌里得到尽情发挥,辅以起伏大气的配乐,和近似少数民族语言的怪异难解的背景唱词,让你仿佛置身于一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火热华丽的集体舞蹈中。2001年,我在学校里组织合唱,有两首歌备选,都是我最喜爱的压箱之作,一首《海上花》,另一首即是这首《黄色脸孔》。出于对操作性的考虑,最终选择了前者。
在今晚选择的6首歌曲中,《天雨》是最晚的,距今也有10年。它出自1996年的专辑《恋曲2000》,在我印象中,那是罗唯一一张在大陆正式发行的专辑(精选集和盗版除外),可以想象它的特殊与珍贵。我在98年左右买到它,在学校外面的音像店里,当时的正版磁带价格是九块八一盘。毫无疑问,我给他十块,他找我两毛,这是一桩毫无争议的交易,我认为它完全物超所值。封面是大红花作底的布帘,浓郁的古典风情,A面1首《东风》气势不凡,战鼓擂动,风声烈烈,2首《嘿,就这么样吧》则偃旗息鼓,将世俗的老迈与无奈表达的丝丝入扣,听来唏嘘不止,还有雍容华丽的《上海之夜》,风情迤俪的《台北红玫瑰》,悲怆哽咽的《恋曲2000》……我不能再列举下去了,否则我将不得不逐个说出每一首歌,还是回到今晚的主题,天雨。
这是一首适合在暴雨中开大音量的歌,它无法传唱,只能倾听,忍无可忍时跟着吼上一嗓子,多半力不从心。它的前半部分隐晦,多义,充满了宿命和生机,自从那句“老天啊雨过天晴”之后,突然转向了酣畅淋漓。对了,酣畅淋漓,只有这个词能和这首歌相匹配。它排山倒海,气势如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几乎分辨不出来,冲在前面的那个声嘶力竭的领唱者,竟然是整盘专辑里凄凄哀哀的罗大佑,他原来还是那么生猛。而且,它不仅激昂,还好听,真的很上口,我曾将这一段人声合唱录进手机,一度作为我的手机铃声。那一段时间,我接到的每一个电话都是那么激动人心。
后来,手机丢了。我希望它落入某个音乐爱好者的手中。
是否等雨过天晴!
是否等雨过天晴!
《乡愁四韵》放在今晚winamp的最后一首,绝对是天作之合,它将今晚的主旋律带入低回与深沉。吉他声磕磕绊绊,仿佛出自手生的初学者,偶尔一声充满金属质感的滑音,像一把尖锐的利器直插肺腑;通篇近似叹息的吟唱,将同一旋律反复回旋4次,却次次不同,既有速度、节奏的区分,也是心事的一次摇摆之旅。中后段的突然发力,类似第一首《错误》中的后半段,但更加浑然一体。整首歌近6分钟,演奏占去多半,却只有一把吉它唱主角,粗砺、突兀、百转千回、欲言又止,正是乡愁的特质。
同第一首一样,歌词也来自台湾的诗人,因为作品上过小学语文课本,他更为内地人所熟悉。他是乡愁专家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很晚了,不能再写下去了。一个恰当的、但为时过晚的解释是,所有好歌都是适合听、不适合写的,所以,别看我写的字了,去听吧。
(出自姬中宪的博客“空房间”http://blog.sina.com.cn/0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