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ure:蔡依林的华语先锋,距离格莱美还有多远?

蔡依林的《Pleasure》毫无疑问是华语流行音乐里的一个里程碑。她勇敢跳脱出流行舞曲的舒适区,选择以解构、工业电子、暗黑舞曲为基底,用音乐探索欲望与挣扎这一深刻主题,这在华语女歌手中绝对是顶尖甚至超前的尝试。 编曲层面,《Pleasure》用了大量工业噪音、重拍、碎片化高频、合成器音效,整体氛围冷酷、机械感强。和她以往的《舞娘》《看我72变》这类流行舞曲比,这次更解构、更先锋、更实验。它不是一首单纯的蹦迪曲,而是一场“感官炼金术”,低频鼓点下的身体驱动感、氛围感和人声旋律交织在一起,共同撑起了整首歌的情绪流。 但站在国际视角来看,这首歌要冲击格莱美的电子舞曲类奖项(比如Best Dance/Electronic Recording、Best Dance/Electronic Album),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格莱美在2023年把电子舞曲奖颁给了 Beyoncé 的Renaissance(流行巨星的电子跨界大作),而2024年则回归给了真正的电子圈技术流——Skrillex、Fred again.. 这样的顶尖制作人。他们的作品在声音设计、混音精度、创新力度上,有着极高的国际竞争力。 相比之下,《Pleasure》的概念和野心值得肯定,但在声音厚度、国际辨识度、制作技术的极致打磨上,还略显保守。蔡依林如果未来想冲击格莱美电子类奖项,需要不仅仅是先锋概念,更要有更深层的声音创新、国际化的制作团队和舞台推广。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对华语乐坛有巨大突破意义的作品,也是一场关于主流与实验的冒险。它不一定能打进格莱美舞台,但在华语流行乐中,这样的探索已经非常难得、非常精彩。
© 本文版权归作者 mom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