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拍套5拍的律动设计和复古未来主义专辑轮廓

音乐与其他许多艺术门类一样,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可能变化/进化着,但艺术家们又常常有着一种通感:未来是过去的过去,过去是未来的未来。 刚刚发布的这首《珠玉》加上之前释出的几首,甚至是由音乐外延出的视觉造型周边,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单依纯正在进行中的第二张个人专辑的轮廓,一种“复古未来主义”的感觉渐渐清楚起来。 比如《纯妹妹》里,从我们古早的根源音乐戏曲越剧的内核风味灵魂,穿越到其未来的千禧年“梦核”般复古赛博电子风,再借由未来的未来,即我们当下时代流行中的、更贴近音乐律动本质的、alternative r&b的演唱和编曲风格来表达出来。 又比如《多少的光阴》里,复古致敬90到千禧年代国内dream pop前辈天后的演唱方式,编曲上却融合了非常“未来感”的future garage和new age音乐风格元素,很跳跃思维的设计,但将一种“复古未来”的感觉一下凸显出来而毫不突兀。 再比如《还有什么更好的》,由民谣/谣曲这类古早偏根源的音乐风格发散开来,以更流行更具乐感的neo-soul和indie的方式呈现出来。单曲封面设计和“纯妹妹”巡演海报设计也都有“旋涡/未来主义”风格(关于这种美学风格的例子可见之前的一些文字: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6305859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6309211):


然后就到了今天这首《珠玉》。我们都知道国内2010s古偶/仙侠剧市场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古风OST对传统流行音乐市场和制作的“夺舍”,且一直持续到今天,《珠玉》里的复古未来,正如歌词里那句“谁去明天遇见我,别让今天叫住我”,整首歌直观听感上“复”的就是过去这一古风OST时代的“古”,而这一时代的未来又将向何处去,恐怕没有人知道,但单依纯和主创团队们在这首歌里显然表达了比较清晰的态度:即使是在古风框架下,未来我们也应该让它朝着更贴近音乐本质,更能唤起人乐感的方向而去。 作为一首古风歌曲,在许许多多首古风歌曲里,它显得另类和难得的是呈现出了非常好的律动,而且是有别于比较直观常见的以funk音乐为基础的切分骤停等感觉的律动,《珠玉》的律动感,一方面源自歌手以情感感受驱动的“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音色和强弱处理,另一方面源自人声强弱和节奏型强弱的一种交叠错落感的律动设计:人声演唱听感上比较明显地在每小节使用了3拍子(类似3/4拍“强弱弱”)的节奏方式(比如主歌里“滚烫的”、“伤口会”、“灯火会”、“牵引梦”、“涂鸦是”、“一张白”等等),而配器和声(比如前奏里类似钢片琴“八音盒”般音色的起到beat作用的riff)则设计和大量使用了一种类似5拍子的节奏型,通过这种每小节里“人声3拍”套“riff5拍”的复合节奏的方式,在听感上很巧妙地实现了频繁的人声(或配器)“重音移位”,从而制造出了非常好的律动,将珠玉大小颗粒交错散落的意识/氛围/感受等通过调动人乐感的方式传递出来!关于律动、重音移位、乐感等,可以参考之前《oh lala》和《纯妹妹》的长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6089301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5160882)。这里简单说一下: “人声律动”的概念描述里“违反节拍节奏型里规律的强弱时间点所带来的跳跃舞动感”或者也可以更简单地把它叫做“人声重音移位”:就像人121压哨齐步走不是舞步,那么我们试着不要那么压哨而是每步脚落地比哨响稍微晚一点lay back一点,或者我们试着每两步后一大跳(切分),这些就都开始有了点舞步的样子,再进一步尝试越来越复杂的步幅变化,以及落地脚选择的复杂变化,直到最后它完完全全成为一段舞蹈。人声或者乐器律动本质上也是在模拟类似上面提到的各种舞动的感觉,并尽可能地使它能用乐理的语言符号表示出来或记录下来。 所以,喜欢和共鸣《珠玉》里强弱变化和如同在心头上起舞感觉的听友们,应该也都有相对不错的乐感,不论从事音乐行业与否。 另外,这首歌的flow也设计得极难,包括一些爵士乐里常见的快速上下行多连音、调式切换、swing、转音倚音装饰音,频繁的大音域范围变化,以及整首里人声节奏上处理3拍套5拍的模式等等,而这些也能对应到听友们的直观感受“这首歌怎么这么难唱”。 在歌手首发舞台上,单依纯的服装造型也极具复古未来风:

继续期待新专中的更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