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如往事】Gangsta's Paradise

对我来说,人生很多的第一次似乎都是在一瞬之间就突然出现了。犹如忽然划过天边的流星,却又倏尔消失在地平线。 定下神来,再去回忆品味,竟满是唏嘘。 我喜欢听英文歌大抵是从初中开始的,原因似乎并不简单。 我上初一的1993年,是中学英语教材改革的第一年。对,就是那套后来很多80后津津乐道的Li Lei和Han Meimei的教材。当然,对于13岁的我来说,更兴趣的还是Jim、Tom、Lily、Lucy这些外国小孩的生活。 在我生长的东北地区南部沿海的小城市,90年代初期的物质条件自是不必说——很多同学当时还住在普通的平房,上学几乎都是就近走路上学;像我这样住得远的,骑个新的凤凰牌或永久牌自行车上学的,就能看出父母对孩子在学习上的期许有多高了。 所以,年少冲动、充满幻想的我,在简陋的第九中学顶着借读生身份在英语课上听着老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生活”的时候,内心却种下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种子。 那年英语教材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从原来的哑巴英语转型到听说读写四项全能英语,所以大量增加听力和口语部分的内容。首先,学校先是卖了一套大概十几二十盒的教材配套磁带,贼贵,还没有盗版的。接着,老师就说平常也要多听听英文歌曲、看看英文电影啥的,如此这般。 至于口语的事儿,老师压根就没提。因为提了也没用:第一,外国人对于那时那地的我们来说,就像爱情和鬼怪一样——听都听说过,但是都没见过,更别说唠两句了。第二,同学之间的口语对话,又很容易因为东北口音导致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背个字母表都容易变成“艾路艾目嗯哪”(LMN)。 算了,那还是跟着英语磁带边听边学边说吧。自然,总跟着磁带说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这类的英语不仅无聊,而且对听力和口语的提高也极为有限。 所以,确实需要听些英文流行歌曲才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而且,我和父母要钱买英语歌曲磁带的时候,他们也信了。 最早的磁带就是那些经典歌曲合集,主要都是奥斯卡的电影主题曲,比如《人鬼情未了》的Unchained Melody啊,《毕业生》的The Sounds of Silence啊,《爱情故事》的Love Story啊,《蒂凡尼的早餐》的Moon River啊,《魂断蓝桥》的Auld Lang Syne啊……对不起,没有My Heart Will Go On,因为当时《泰坦尼克号》还没有上映。 后来就开始买Michael Jackson,《Dangerous》《Bad》《Thriller》…… 再后来,就是Spice Girls、Backstreet Boys…… 不过,这些英文磁带相对比较小众,本地的盗版商都看不上,远远比不上当时任贤齐的《心太软》、周华健的《难念的经》、张惠妹的《姐妹》、伍佰的《挪威的森林》、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许茹芸的《独角戏》……对不起,也没有周杰伦,因为当时他还没有出道。 所以都是正版的,都要几十块一盒。 这让我人生第一次,强烈的产生了“有钱真f**king好”的意识。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鉴于我在初中就有借磁带的经验,上了高中脸皮就更厚了:不仅借女生的,还借男生的。 只是这个时候,大家听歌的风格已经迥异,迥到有些风格我到现在也接受不了。比如班上学艺术的男生借给我的那盒Nirvana的《Nevermind》,就是一个婴儿和一张钞票一起在游泳池泡澡的那张专辑。我知道是经典,可是就是听不下去。现在也是。 当时,在那个人生的初级阶段,我日益增长的英文歌曲需求同落后的个人零花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Until高中门口出现了卖打口CD的。 打口CD这东西,应该属于中国特色:这些在国外滞销的CD,本来是经过销毁(打口,钻眼等方法)处理后当成废塑料进口到中国的。结果,被聪明智慧的中国人民垃圾分类recycle成进口CD分销到祖国各地,在满足了各地文艺青年对外国音乐高性价比追求的同时,也高瞻远瞩的为全球碳减排做出了贡献。 学校门口的打口CD摊上,横七竖八的堆了很多我没听过的歌手的CD,有的是封面边上被切了一块,影响了文字的阅读;有的是封面中间的眼睛或者嘴被钻了孔,看上去有点恐怖。因为歌手没听过,所以也没记住都有谁。不过,以我当时对国外乐坛的了解程度,就是有张Elvis Presley的CD,我也随手就扒拉过去了。 Until看到这张《1996 Grammy Nominees》,虽然三个单词我只认识1996这一个,但是歌手的名单里有Michael Jackson啊。于是,10块钱,拿下。 当时的我,甚至都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个人CD机这种高端产品。但是!当时我们家里有VCD机,就是那种超强纠错的专门读盗版碟片的VCD机,VCD机是可以放CD的! 然而,我爸对我花同样的钱买这种只能听声音不能看图像的碟片很不理解,而且还怕我把VCD机搞坏了。 于是在我爸质疑的眼光注视下,我小心翼翼把边上有个矩形切口的CD放进VCD机,生怕因为这个切口导致激光扫描到这里的时候无法反射而直射上去烧毁VCD机以及VCD机上面的功放机以及再上面的凸面圆角晶体管电视机。 第一首One Sweet Day的顺利播放,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应景。 第二首就是Gangsta's Paradise。你知道第一次听Rap的震撼吗?那种动次打次动次打次的节奏感,和野人的士高的完全不同!就觉得好酷! 直到放到第十首Let Her Cry都挺好,然后,这CD就let me cry了—— 最后一首Any Man of Mine放不出来了…… 这个因为CD上的切口导致的问题成了我心上的一个缺口。 很多年之后,在21世纪,信息网络发达了之后,我才听到这首Any Man of Mine。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中国落后美国30年,因为女性主义就是这样。 却又觉得,还是Gangsta's Paradise里面说的才是这个世界的终极规律: Power in the money, money in the power. 原作:2025年3月23日 第一次修改:2025年4月20日 第二次修改:202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