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老听众的一点感想:不是塌房,但比塌房还让人失望

我听梁博的歌已经十年了。
十年不是个轻飘飘的词,那是我曾经认真爱过、反复聆听、准点蹲更新、甚至手抄歌词、分享他好声音的视频给朋友的十年。他的早期作品陪我度过了很多重要的人生时刻,那些旋律、那些词句曾经让我觉得:“终于有人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可这一张新专辑,却让我彻底失望,甚至是——从情感上完全切断了联系。
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塌房”的事。相反,他依旧如过去一样沉默、克制、自成体系,也没有任何爆点。
问题就在这里——他从未改变,也从未真正“成长”。
整张专辑听下来最大的感受是:空。沉。逃。
- 词句空泛得令人发毛,一堆“沉默”“不问”“心田”式意象复读,像是在敷衍听众的情绪预期,而不是在说真正的话。
- 编曲虽不难听,但结构疲乏,情绪线缺乏起伏,像一场漫长而压抑的梦境,不痛不痒,也毫无呼吸感。
- 最让我痛心的是——我发现他其实根本不想回应我的需求、我的痛点。他只是在说一些无关痛痒的。他唱着“people出生在房间那一刻”,而我听着只觉得讽刺。
最讽刺的是,他在过去某年说过一句“摇滚不一定是愤怒的,也可以是阳光积极的”。
当时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回头看,只觉得那是一种用模糊语言掩饰自己对摇滚精神理解匮乏的懒惰与自我合理化。
不是愤怒才是摇滚的唯一表达方式,但愤怒和批判是摇滚不能割舍的核心精神。 而梁博,这张专辑里根本没有愤怒,也没有阳光,有的只是一种装作深沉的回避与空转。他在用“纯粹”“回归自我”等理由逃避深刻而复杂的思考,遮蔽他远离现实生活与交流、满足于固步自封、沉醉于空空如也的自恋世界的实质。
我最难受的不是专辑不好听,而是这张作品让我彻底意识到:
“我和他已经不在一个世界里了。”
他开启了人生新阶段,可能成家、可能安稳、可能继续写他喜欢的那种“阳光向内”的歌。 而我,还在原地等他回应那些曾经他唱出的痛感、锋利和孤独。
他没有来,也没有说要来。 他说:“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 那我听完了,现在决定——不听了。
结语
我没有恨他。我甚至不会贬低他过去的作品。 我只是在认真听完这张专辑之后,终于清楚地知道了:
“他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一点都没变。 他还是喜欢睁着眼说些看似独立实则浅薄的漂亮话,把无知当成清醒,把沉默当成深度,把缺席当成姿态。
十年了。我终于不再替他解释、不再替他辩护、不再等他说话。 不是因为我变了,而是因为我看清了。
🖤【评分:★☆☆☆☆】
这不是恶意差评,换做是其他人,我绝不会给出这么低的评价,但他是梁博。那个有态度、有锋芒的梁博的形象,在我心中彻底崩塌了。他挥霍了我的崇拜。
4/27更新:
我曾经把梁博放上了神坛,因为我相信他能走得更远,能承担起某种真正属于摇滚的精神旗帜。但现在我终于看清了:他被严重高估了。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更多是源于个人的不适与逃避,而不是从对现实矛盾的直面与质问出发。他取了“精气神”这样的大词做专辑名,塑造出一种似乎要回应大时代、要发出声音的错觉;但最终交出的却是温柔的田园牧歌,是对矛盾的回避,是对冲突的无声放弃。他没有背叛曾经的誓言,因为他从未承诺过那种子虚乌有的东西。是我自己——在他的模糊信号中,注入了太多太多自己的热情与期待。
我终于明白:如果一个人本就无意远征,那么他选择停在温柔乡里,并不算错误。错的,是我以为他会和我一起走到山顶。——这不是幻灭,这是清醒。我不会再等他,也不会再为他愤怒。我只会更坚定地独自走向我选择的那条路。
4/26更新:
我阅读了我这个帖子下的所有评论,简单总结一下吧。我现在的状态就好比是结婚十年发现丈夫出轨后的怨妇,在网上发帖诉苦,有人说,你为什么这么想不开呢,好色就是男人的天性,你怎么现在才知道呢,还有人说,不许歇斯底里大吵大闹,这有伤你丈夫的名誉和风度,更有人说,其实你丈夫还有优点啊,你怎么不再给他一次机会呢?暂且搁置他的问题,难道你就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情吗……对此我的回应只有两个字:我呸。这个卑鄙、龌龊、虚伪、蛮横、麻木、腐化、妖魔鬼怪横行无忌的世界,不配我的热爱与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