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乐夏」时代,乐队该怎么发展?


想想丢火车成为音乐节背景板这么些年,上一次认真听乐队的唱片居然还是《游歌》。
转眼如隔世,已是很多年。
专辑完全能听出丢火车的成员们现在过得有多幸福,老婆孩子热炕头 —— 《你身边还有我》《感谢你爱我》是甜美的爱情,funk律动的《阿瑞亚》唱给孩子,《不要再悲伤》《我们终将告别在无尽漫长黑夜》甚至听出了一种《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感觉。
一种不痛不痒的强行共情,那种「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我知道你很难过,但你先别悲伤」。
大部分的歌词都过于简单直白,言之无物,《人间万事》等几首歌的歌词都短的惊人,旋律和编曲都越来越像索然无味的三流流行歌。我很少评论歌手的机能问题,大部分都是年龄带来的变化,但是嗓音和唱功是两个问题,看过的几个音乐节里,丢火车的唱功都不敢恭维,即使是在录音室专辑里也能听出高音部分的力不从心。
专辑的曲序和内容串联基本没有什么逻辑,更像是攒了一拨没发表过的歌发一发,连《万事》这个名字都显得庞杂而含混。
随着音乐节市场和综艺走起来的丢火车,也是实实在在吃过苦的,但享受时代红利的这一批乐队,也都在「后乐夏」时代多多少少受到反噬。这么多年,跑场子演来演去,有拿得出手的专辑吗?业务和审美有提升吗?有为了工作克制烟酒保护嗓音吗?
凭本能和运气挣来的一切,最终还是要拼底蕴和职业素养来守住的。
回想十几年前上大学时,去地下livehouse,在昏暗的光线下,看到一支大学生乐队在舞台上搞翻唱,声嘶力竭地喊出「对我说永远永远,是不一样的生活」,粗粝,原始,刚硬,倔强。回到学校,用断断续续的网络,查了很久,原唱是一支成立没几年的东北乐队,有个奇怪的名字,叫「丢火车」。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土树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