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人Timeless可啦思刻

很喜欢方大同把歌曲作为纪念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方式,小时候在夏威夷是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和开启他音乐之路的La Bamba,到了上海是《小芳》、《水手》,去了香港是妈妈推荐的关菊英《狂潮》。不同时代的歌曲有不同的气息,旋律就像打开时光机的钥匙,能瞬间带我们回到特定的年代。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有很多标志性的流行歌,幼儿园时是《潇洒走一回》,因为带我的保姆有个二十出头的女儿,她出门约会也会带上我,小情侣特别喜欢唱这歌;还有《路灯下的小姑娘》,在保姆家等不到妈妈准时来接,我就觉得自己是路灯下哭泣的女孩,这首歌让我特别伤感;上小学后是《回家》,因为西餐厅和百货公司喜欢放;还有田震《执着》和那英《愿赌服输》,跟着爸爸出差,我在明白歌词含义前就已经在车上听了无数遍;再大一点时是Country roads、Moon river、Whatever will be will be、Yesterday once more、Top of the world,因为我开始补习英语了,而老师会一堆美国老歌;爸妈一直爱听的还有罗大佑《野百合也有春天》、邓丽君《美酒加咖啡》、刘欢《千万次地问》;尤其《千万次地问》作为《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曲,前奏号角一吹,我仍会流泪,想起充满希望、金色的九十年代,同时也会想起爸妈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样子,当时的他们和整个社会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方大同对老歌一视同仁,强调它们音乐上的价值而不在乎风格是否褪色;反观自己,我曾经历过嘲笑老歌过时的青春期,现在才意识到这样做是在否定自己度过的时光。长大后再回听,发现自己的童年是如此值得纪念,也感谢这些歌曲陪我走过每一个时代。 音乐就是时间的艺术,教会我这点的方大同将会代表2025,我会记得自己在这一年回顾了他的每一张专辑,像好多歌迷一样,数次播放《回留》又关闭,无法听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