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导演写在封面下的话

《田园与电波》
一个少年在两个平行的现实中生存——这是电影《莉莉·周周》中的一场实验。
眼前的现实与虚拟的现实。如今的人类,仿佛被分割成在这两种现实中投射的影子而活着。这种现象并非仅限于年轻人。即便是工薪阶层,哪怕对最近的潮流趋势毫无兴趣,也会每天关注体育赛事,为职业棒球或足球狂热。本质上并无不同——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们同样生活在两种现实中。
我将这两种现实置换为“田园”与“电波”的概念,构建了这个故事。“田园”是主人公渡见雄一所处的日常风景,而“电波”则是他内心呐喊的艺术家“莉莉”。在网络版《莉莉》中,我负责书写故事,小林武史则构筑其音乐世界。电影版《莉莉》中,我们更进一步融入了德彪西的元素——这位一个世纪前的音乐家,既是异次元艺术家“莉莉”的破坏性存在,也是“莉莉·周周”名字的灵感来源。若说“电波”是莉莉,“田园”便是德彪西。这便是最初的意象。
与此同时,我脑海中还酝酿过这样的企划:让现代的日本流行音乐与百年前的古典乐进行碰撞。试图从百年尺度中窥视那些剧烈变迁之物与永恒不变之物之间的差异。所谓“剧烈变迁之物”,比如日本流行音乐……诚然它曾充满变化,但如今看来,其核心形态却并未真正改变。那些看似停滞的音乐,反而被时代反复包裹。手机与互联网的崛起显然带来了剧变,但曾经被视为时代先锋的音乐与时尚,其根基却陷入停滞。然而,“时代先锋”的标签依然如故——或许这意味着,关于“先锋”的想象本身早已凝固。二十一世纪竟成了这样的时代吗?带着这种思绪,我刻意让古典乐的质感渗透其中。
不过,由我来讲述这些,难免显得晦涩。与其听我赘言,不如去听MY LITTLE LOVER的《Topics》——这部杰作完美捕捉了这个时代的空气。虽然与《莉莉》的合作并未刻意呼应,但如今回想,或许我们当时不约而同思考着相同的问题。这也让我再次确信,《莉莉》的音乐非小林武史不可。
岩井俊二 (由DeepSeek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