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领风骚的流行摇滚

The Cars第一张专辑,灵魂人物Ric Ocasek当时已经34岁,所以作品显得非常成熟,流行摇滚和新浪潮元素结合得非常悦耳,并且比较超前地有power pop的意味,三版滚石500大专辑排名282-284-353。
这张单曲成绩不是他们最好的但是专辑认证6白金,是The Cars卖最好的一张。
Good Times Roll 三单Hot 100第41名,没有solo但是各个乐器均有出彩,人声不算霸气但恰好能压住乐器,在曲子的一波又一波小高潮下稳如老狗,甚是耐听。
My Best Friend's Girl 二单Hot 100第35名,英国第3名是他们历年最高。曲风初听低幼但其实结构安排比较复杂:第一段的进鼓之前的拍手声音是特色,然后主音vocal和合唱交错进行,同时还有节奏吉他主导,主音吉他偷偷地在远处加花,间奏的吉他和键盘则有复古摇滚元素。歌词是难分对错的无奈三角关系,和Rik Osasek的唱腔一样传达出复杂的情绪:第一感觉没心没肺,多听几句又觉得像是个隐藏情圣。
Just What I Needed 首单Hot 100第27名,Benjamin Orr主唱,他看起来圆脸纯真可爱,声音却成熟认真坚定,但又有一点萌萌的弹性,唱这首真是太合适了:他不需要过分用力出声就能自然地给人起伏感,正好搭配这首歌节奏吉他+鼓的节奏驱动,副歌中短句稍微一顶再加点和音就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这种刚柔之间的感觉真的很少听到这么舒服又撩人的,挽仪老师唱歌喜欢大歌小唱、小歌大唱的反差感,这种不大不小的歌反而无法处理:音域上完全没难度但是完全没办法跳出原唱的vocal笼罩。这首的键盘也是一大亮点,每次出现都成功点睛:美国能出Greg Hawkes这么一个能搞新浪潮的键盘手真不容易。这首歌词最后也玩了小把戏,前面是拼命奉承女孩的表白,最后出现了feed和bleed的神经质词汇。二十年之后Hillary Swank奥斯卡封后的成名电影Boys Don't Cry里出现过这首歌。
I'm in Touch with Your World 上一首歌的b-side,主歌是探索奇异世界的幻想节奏,然后出现了很多奇异键盘音效,有动画片的感觉。
Don't Cha Stop 二单的美国b-side,上半张节奏最hard的一首,但吉他和人声都在适度软化,变成一首适合跳舞的新浪潮。
You're All I've Got Tonight 前奏有点异域的鼓令人想到Cher的Half-Breed...然后是丰富的吉他,副歌靠百花齐放的键盘推向高潮,从两个方面呼应标题:人声是坚定地有点狠劲地确认自己找到真爱,好像被马景涛抱住摇晃一样,编曲上演示内心的情绪变化,兴奋之上还有兴奋,让听者理解到这个人的情绪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并不是一个不会呵护对方的疯子。
Bye Bye Love 思绪混乱的失恋歌曲,C段的键盘在匆促的节奏之间显得格外优雅。从这开始的后三首都是Benjamin Orr主唱的。
Moving in Stereo 二单的欧洲b-side,Ric Ocasek和Greg Hawkes合写,是本张唯一一首不是Ric自己写的歌,难怪是纯键盘推进。
All Mixed Up 三单的b-side,Benjamin Orr音色最凛冽的一首,前奏的打击乐是本张独有,副歌最后尾音上扬很讨挽仪老师喜欢(后面再现还有出人意料的不同处理),间奏也接得住,结尾的萨克斯solo应该是Greg Hawkes吹的,但前面低调的低声部管乐合奏好像credits里没有。这首可能是这张专辑最冷门的歌,因为他们后来出过的几套主要精选里,这张专辑只有这首歌一次都没被收录过。
现场听过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