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非常有趣的trio,第一首14分钟的Steps和最后两分半钟的The law of falling and catching up.这张唱片内核包装的思想核心是易经😎


这段易经 风行泽上,无所不至。的英译。 DP的翻译是风吹过湖面,激起水波,无形之力因而显化为有形之像。

唱片介绍翻译 执迷于美;沉溺于丑 依赖爱与被爱;徘徊于恨与憎恶 欢天喜地;继而悲痛欲绝 时而高歌;时而啜泣 时而击鼓;时而静默 在行走的历程中,他参透了**“坠落与追赶的法则”** 他开始明悟,**“过去的存在”**始终如一,却在能量的潮涌中交汇重组, 凝成新的音律矩阵——他再次从中诞生。 正因他清晰地洞见了**“坠落与追赶的法则”**, 他于恰当时机踏完步伐,向着最初来处的矩阵溯光而上。 科瑞亚先生的文字灵感源自《易经》(I Ching)——万变之书。 波士顿神秘河对岸的马萨诸塞州切尔西市,一条鹅卵石铺就的街道,连接着城市与远方咸涩的海风,向北延伸至新英格兰嶙峋的海岸线。六岁那年,奇克·科瑞亚(Chick Corea)在此开始学习钢琴。二十年后,他积累了与赫比·曼(Herbie Mann)、威利·波波(Willie Bobo)、蒙戈·桑塔马利亚(Mongo Santamaria)等音乐家合作的经历。爵士乐的硬核精神与多样融合,催生了他穿透力极强的钢琴即兴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在录音室中诞生,也在乐队现场中生长。他在美国本土及游历过的异国土地上留下的足迹,曾激起低声的惊叹,而今已化作轰鸣的赞誉。 奇克·科瑞亚(Chick Corea)于1941年6月1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切尔西市。他的家庭充满音乐氛围,父母鼓励他自幼学习钢琴。在波士顿地区崭露头角后,他于1962年前往纽约,加入蒙戈·桑塔马利亚(Mongo Santamaria)的乐队。因对非洲-古巴爵士乐的深厚共鸣,他曾与桑尼·斯蒂特(Sonny Stitt)、威利·波波(Willie Bobo)、蒙特戈·乔(Montego Joe)、休伯特·劳斯(Hubert Laws)等音乐家合作。 1964年,他作为钢琴手加入蓝·米切尔五重奏(Blue Mitchell Quintet),正式踏入现代正统爵士领域。这支乐队实质上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霍勒斯·西尔弗五重奏(Horace Silver Quintet)的延续——奇克接替霍勒斯的职位,阿尔·福斯特(Al Foster)接替罗伊·布鲁克斯(Roy Brooks)。该乐队于1964年录制了蓝调之音(Blue Note)经典专辑《The Thing To Do》(BST 84178),并于1965年推出《Down With It》(BST 84214)。次年,奇克参与录制了米切尔八重奏专辑《Boas Horn》(BST 84257),其中包含两首他的原创作品。 1966年,在赫比·曼(Herbie Mann)的支持下,奇克以领队身份为大西洋唱片(Atlantic)录制了首张个人专辑。彼时他已是备受瞩目的独奏家,作品被频繁收录于唱片中,领导个人专辑的时机已然成熟。前线的伍迪·肖(Woody Shaw)与乔·法瑞尔(Joe Farrell)完美诠释了奇克音乐中的力量与细腻。尽管此前奇克以拉丁爵士与硬波普风格闻名,但他亦展现出抒情与印象派的一面。同年,休伯特·劳斯首次录制了奇克创作的优美曲目《Windows》,参与者包括奇克本人、罗恩·卡特(Ron Carter)和乔·钱伯斯(Joe Chambers),但该录音三年后才正式发行。 1967年,奇克作为钢琴家与作曲家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他加入斯坦·盖茨(Stan Getz)四重奏乐队,其作品《Litha》与《Windows》被收录于Verve厂牌发行的经典专辑《Sweet Rain》中。同年,他还参与了唐纳德·伯德(Donald Byrd)为蓝调之音录制的专辑,最终在1980年发行的专辑《The Creeper》中,首次收录了奇克·科瑞亚的《Samba Yantra》。 1968年3月,奇克与米罗斯拉夫·维托斯(Miroslav Vitous)和罗伊·海恩斯(Roy Haynes)在录音室进行了三次会面,录制了他的首张Solid State厂牌专辑《Now He Sings, Now He Sobs》。这张专辑仅收录了13首录音中的5首。值得一提的是,Solid State是联艺唱片(United Artists)的子公司,而联艺于1969年收购了Liberty与蓝调之音(Blue Note)唱片公司。到第三张专辑《The Song Of Singing》(BST 84353)时,奇克已转至蓝调之音旗下。 《Now He Sings, Now He Sobs》一经发行,便在爵士乐界引起巨大反响。对于那些此前忽视奇克非凡才华的人(信不信由你,确实有这样的人),这是一次重大发现;而对于那些早已熟知并热爱他音乐的人,这张专辑展现了奇克作为艺术家前所未有的新维度。 尽管《Matrix》因博比·哈彻森(Bobby Hutcherson)四个月后在其专辑《Total Eclipse》(Blue Note BST 84291)中的演绎而成为爵士标准曲,但专辑中大部分内容是由即兴片段构成的——这些片段如此精彩,以至于它们本身已具备完整作品的形态。例如,《Steps—What Was》的第二部分在五年后以更凝练的形式重生为《Spain》。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奇克对法国印象派音乐抒情性的迷恋,以及对当代巴西作曲家的兴趣,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完全抽象即兴创作的吸引力(如《The Law Of Falling And Catching Up》),以及对现有材料的彻底重构(如将《How Deep Is The Ocean》改编为《Now He Beats The Drum, Now He Stops》)。 同年8月,奇克接替赫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加入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五重奏,并与迈尔斯的新任贝斯手戴夫·霍兰德(Dave Holland)成为强力搭档。他们共同深入探索了自由即兴演奏。 奇克·科瑞亚1969年在Solid State厂牌的录音会中录制了《Is》与《Sundance》,这标志着他风格的彻底转变。七重奏配置包含三支管乐与两名鼓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激进实验。 1970年,奇克与戴夫(Dave)离开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乐队,与鼓手巴里·阿尔特舒尔(Barry Altschul)组建三重奏(作品见专辑《歌中之歌》*The Song Of Singing*)。数月后,萨克斯手安东尼·布雷克斯顿(Anthony Braxton)加入,乐队更名为“Circle”(圆环)。这一时期,他通过《钢琴即兴曲》第一卷与第二卷两张独奏专辑,深刻诠释了比尔·埃文斯(Bill Evans)与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影响。 1972年,奇克突然转向拉丁与巴西音乐风格,组建初代“重返永恒”(*Return To Forever*)乐队,成员包括休伯特·劳斯(Hubert Laws,短暂参与)、乔·法瑞尔(Joe Farrell)、艾尔托(Airto)与芙萝拉·普林(Flora Purim)。一年半后,他与贝斯手斯坦利·克拉克(Stanley Clarke)、鼓手兰尼·怀特(Lenny White)以及吉他手比尔·康纳斯(Bill Connors)或阿尔·迪·梅奥拉(Al DiMeola)合作,以融合爵士风潮征服乐坛。这些看似突兀的风格转向,实则早在1968年3月这场经典的录音会中,便由这位多产而全能的年轻艺术家埋下种子。 这段经历对奇克无疑影响深远。1981年,他重组了同样的三重奏阵容,录制包含原创即兴作品与塞隆尼斯·蒙克(Thelonious Monk)曲目的双专辑,并于1984年展开欧洲巡演,留下现场录音。此后该三重奏断续活跃,最近一次亮相是2001年12月,奇克在纽约某俱乐部举办的数周职业生涯回顾演出中。 这场录音会虽孕育了无数可能,但其自身已然是一座丰碑。 ——迈克尔·库斯库纳(Michael Cuscuna),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