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靖童《空中飞人》【11/365】


•
从《春游》开始,窦靖童终于放下了自己的「母语羞耻」,开始尝试中文歌词的创作。到这一张,歌曲的创作更加自如,从写、编、唱上,歌曲的记忆点都更加强烈。
•
《飞咯》开始,电钢琴的特别音色,和副歌「嘟嘟嘟嘟」的哼唱就抓住耳朵;《云朵》中鼓组与贝斯形成的86拍律动,和九维的京味儿rap(虽然我不喜欢);《California Baby》是专辑上半场的高潮,没有明显的主歌、副歌,只让贝斯和鼓带着大家一头扎进funk的海洋球里;《早知道》也是实验感很强的作品,行进感的鼓点加上恢弘的合成器,人声和重复而语焉不详的歌词,似乎是一段情绪的微小记录;《空中飞人》显然是冲着hit song出发的,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她从来不是循规蹈矩写芭乐歌的人,但是从《monday》到《空中飞人》,窦靖童也在不经意间证明了她有写出很传统「好听」中文歌的能力,飘在旋律上空的小号和层次丰富的和声,还有那个让人无法忽视的滑棒电吉他,窦靖童用编曲编织了一张温暖的网,让听众随着她在升格镜头里看到了粉蓝色的云;《可怜的东西》的合作意味弱了些,就两位的合唱我个人更偏爱魏如萱新专辑中的《海月》;《我》的吉他、钢琴、笛子,和演唱上的京味流畅感,在听感上在有一种九十年代的摇滚感,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黑梦》时期的窦唯和《浮躁》时的王菲;《lift off》是很容易被忽略,但充满创作巧思的一首,虽是末曲,但是歌名却是「升空」,从开始的钢琴递进,到单簧管、鼓点与和声依次出场后形成的紧张感,仿佛飞机被推出再到加速升空的过程,到结尾钢琴和单簧管互相缠绕着逐渐减速,航班平飞,我们好像可以在窦靖童的音乐中得到片刻的平静。
•
从出生起,窦靖童就是个含着金汤匙的小孩,但她的创作从来都不是娇气或者矫揉的。不想说什么传承,但窦靖童在创造力上的自由与洒脱,确实处处显露着基因的伟大。每张专辑都有一个全新的制作逻辑,和不同的制作人合作,这样的勇气和松弛感带来音乐上的开放性,可能也正是她音乐如此丰富的根源。
也因此她的音乐总给我一种很强的游戏感、玩乐感,但不是不认真。这张专辑叫《空中飞人》再合适不过,编曲和唱都充满轻盈感,而且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充斥在字里行间、唇齿之间的轻盈感。
•
从创作逻辑上来说,窦靖童是重编曲而弱旋律的,没有沉重的创作负担,反而能让她继续天马行空地航行。 我个人喜欢她的创作态度甚至超过音乐本身。继续在自己的音乐宇宙里无目的漫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