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怡良《我的问题该问谁》【7/365】
•
因为之前已经有意无意看到一些关于艾怡良新专辑的差评,因此听的更仔细一些。但很诡异的是,无论是从听感还是制作水准,我都觉得这张唱片完全不差,至少在艾怡良个人的平均创作水准序列中。
•
先说歌曲。
快歌们可能是这次被质疑比较多的部分。《怎么演怎么不像》的funk开场,《我的问题该问谁》在强律动中的层层追问,《三分钟热度》《谁敢》《抓蝴蝶》都是与刘颖嵘、周显哲在泰国集中jam出来的作品,从tone调上一脉相承,概念虽然略显老旧,但每首歌也都尽力呈现了各自特点,两遍后甚至有些洗脑。 我个人觉得艾怡良在快歌的创作中丝毫没有偷懒,不是那种只靠着高密度编曲撑起来的快歌,相反她把旋律和歌词都写的扎扎实实。艾怡良自己在试听会上说,希望更多地尝试一些快歌的创作,快歌创作对她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才会和乐手去曼谷搞创作营,试着在陌生的地方释放自己、寻找灵感。 这不是一个谦卑创作人才会有的自我要求吗?
•
慢歌则好几首上乘之作——《那天的爱呢》依然是艾怡良标志性的自我拷问歌曲,冷感却不绝望;《那时有你》维持了艾怡良一贯的述说感,歌词还是简单隽永;《小黄狗》可以献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心爱贴身之物,单簧管一起,陈建骐的味道就来了;《给她的话》来自艾怡良与蔡康永的对谈,歌词千帆过尽,回味久久。编曲上,这几首都没有采用电声乐队的流行化编制,而始终以吉他、钢琴和和声作为引导,让艾怡良的声音和衍生出来的故事站在舞台中心,我觉得这才是对音乐的底层自信。收放自如,克制的美感所在。
《你身边》争议很大的点主要在于旋律和编曲过于流行和程式化,我反而觉得是这几年听到的最合适的男女对唱曲。凤小岳的选择实在很妙,音乐和演员属性俱佳,让这首歌在第一次听的过程中便充满画面感,非常期待这首歌的MV和现场版。
•
听完专辑两遍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谁规定了艾怡良只能唱《Forever Young》《给朱利安》?人为什么一定要不停自证?如果她写出过你喜欢的歌,就证明她拥有那样的创作能力,但她不需要为了你喜欢,一直写同一首歌。 这些年大家好像都忙着站队,忙着寻找同类,忙着党同伐异。如果你带着寻找某种相似段落的目的,又何必打开一张新唱片?继续循环你的收听历史吧。
•
嘴巴太多,耳朵太少。
停止告诉我那些补充的背景知识,停止告诉我真正的流行趋势,停止告诉我小众才是高级的,停止告诉我那些自以为是的简称和缩写。
一起听听音乐吧。
我是说字面意思的那种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