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忆莲岁月,从此开始
小学五六年纪开始听周华健,初中开始听忆莲,流行音乐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为我的一个重大爱好~当年还很穷,买不起磁带,纯粹靠听收音机学会了《伤痕》,不是我自夸学歌快,只是那时这歌播放率太高了。爱死了那歌词,也迷上了这个声音。
时过境迁,现在听到李宗盛写给她的歌都有复杂的感觉,虽然对于和许愿有关的那几首也有一些感触,但是毕竟我没有真正经历过许愿时代的她。许多骨灰级莲迷都不喜欢李宗盛时期的Sandy,觉得都是李宗盛的风格而没有了自己本身的Diva味道。的确,许多不听粤语歌的都不知道Sandy曾经是Dancing Queen,应该就是从这张《Love,Sandy》开始吧,第一张没有任何劲歌热舞的专辑,全部都是小女人的心声,说不好听点叫“怨妇歌”。只是我当年作为一个年纪轻轻的初中生,就无可救药的开始喜欢“怨妇歌”(当年还爱听辛晓琪,更怨妇……),实在不可理喻。
这张专辑有多么好听、歌词多么动人、Sandy的演绎如何精准等等都属于我的语言无法表达的范畴了,即使在与李大叔劳燕分飞的今天,Sandy依然在各个国语地区的演唱会上唱着这张专辑的Melody,(08北京Live还专门加入了《有所谓》~ I love that song!),全场合唱的人感受应该都跟我一样吧。
我依然觉得,指责李宗盛抹杀了Diva把她改造成一个小女人是对大叔不公平的。无论多么坚强独立的女王,内心深处都是一个小女人,没有人能够“改造”她,只是在某个时刻,那个小女人自己愿意出来而已,在李宗盛时期,Diva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人,在歌声中展示她独有的天真和温柔的天分。我也依然相信,在那个时候,李大叔就是那个真爱她的人。虽然如今,大家都试着放下往事,管它过去有多美……
p.s. 直到现在,Sandy的签名都是Love,Sandy
时过境迁,现在听到李宗盛写给她的歌都有复杂的感觉,虽然对于和许愿有关的那几首也有一些感触,但是毕竟我没有真正经历过许愿时代的她。许多骨灰级莲迷都不喜欢李宗盛时期的Sandy,觉得都是李宗盛的风格而没有了自己本身的Diva味道。的确,许多不听粤语歌的都不知道Sandy曾经是Dancing Queen,应该就是从这张《Love,Sandy》开始吧,第一张没有任何劲歌热舞的专辑,全部都是小女人的心声,说不好听点叫“怨妇歌”。只是我当年作为一个年纪轻轻的初中生,就无可救药的开始喜欢“怨妇歌”(当年还爱听辛晓琪,更怨妇……),实在不可理喻。
这张专辑有多么好听、歌词多么动人、Sandy的演绎如何精准等等都属于我的语言无法表达的范畴了,即使在与李大叔劳燕分飞的今天,Sandy依然在各个国语地区的演唱会上唱着这张专辑的Melody,(08北京Live还专门加入了《有所谓》~ I love that song!),全场合唱的人感受应该都跟我一样吧。
我依然觉得,指责李宗盛抹杀了Diva把她改造成一个小女人是对大叔不公平的。无论多么坚强独立的女王,内心深处都是一个小女人,没有人能够“改造”她,只是在某个时刻,那个小女人自己愿意出来而已,在李宗盛时期,Diva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人,在歌声中展示她独有的天真和温柔的天分。我也依然相信,在那个时候,李大叔就是那个真爱她的人。虽然如今,大家都试着放下往事,管它过去有多美……
p.s. 直到现在,Sandy的签名都是Love,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