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了
专辑背后:范·海伦乐队的大热之作《1984》——与大卫·李·罗斯时代的告别 作者:吉姆·贝维利亚 范·海伦乐队当时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主唱大卫·李·罗斯和吉他手埃迪·范·海伦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几乎无法调和。然而,正是这些分歧催生了《1984》这张专辑,它在1984年发行,成为了乐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这张专辑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波折,甚至进一步加剧了乐队核心成员之间的裂痕。但无论如何,《1984》为乐队在大卫·李·罗斯时代画上了一个高光的句号。下面我们就来回顾这张专辑的诞生故事,以及它的音乐魅力。 ### 合成器引发的分歧 即使在乐队状态最好的时候,埃迪·范·海伦和大卫·李·罗斯之间也常常发生冲突。罗斯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舞台上的焦点,而埃迪则更专注于音乐本身,对音乐的方向有着坚定的追求。到了创作《1984》这张专辑时,音乐将埃迪引向了合成器。 早在1982年的《潜水》专辑录制时,乐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很紧张了。埃迪为《1984》创作的新作品大量使用了合成器,减少了电吉他的比重。罗斯认为这是对乐队赖以成名的摇滚精神的背叛。 随后,一场权力之争开始了。罗斯和乐队经理兼制作人特德·坦普尔曼站在一边,坚持传统的吉他主导风格;而埃迪和录音师唐恩·兰迪则站在另一边,倾向于当时的合成器风格。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决定在专辑中让两种风格各占一半。 但在录制过程中,仍然发生了许多戏剧性的事件。坦普尔曼和兰迪为了获得母带控制权而争斗不休,还有迈克尔·麦克唐纳参与创作了《我会等待》这首歌,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署名(后来麦克唐纳为此提起了诉讼)。 ### 讽刺的是,合成器成就了罗斯 有趣的是,埃迪对合成器的运用反而创造了一种更甜美的、带有流行风格的音效,这正是罗斯一直以来所渴望的。《1984》中的热门单曲为罗斯赢得了巨大的名气,也为他次年离开乐队、开启个人独唱生涯铺平了道路。 ### 《1984》的音乐回顾 说到《1984》这张专辑,确实有一种分裂的特质,但这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吉他曲和合成器曲目之间的分裂,而是热门单曲和专辑其他曲目的分裂。乐队在演绎热门单曲时全力以赴,而其他曲目则显得缺乏同样的活力和激情。 部分原因是专辑中的一些曲目是乐队早期创作遗留下来的,重新加工编排只是为了填补新歌数量的不足。只有《顶尖吉米》这首歌凭借埃迪巧妙的氛围吉他效果和罗斯扎实的人物刻画歌词,能够与那些热门单曲相媲美。 但那些热门单曲依然惊艳。埃迪在《跳跃》中创造性地将合成器和弦与他惯常的吉他指法巧妙融合,加上罗斯热情洋溢的歌词,简直是锦上添花。《我会等待》既唤起了欲望又透着一丝威胁,而《巴拿马》则证明了他们依然能带来震撼。《热恋女教师》为鼓手亚历克斯·范·海伦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展示平台,其歌词让人回想起乐队早期那种青涩、玩世不恭的日子。 总的来说,《1984》只能算是半程胜利。虽然不像他们的首张专辑那样从头到尾都堪称经典,但那些单曲的魅力不容置疑。乐队内部相互对立的两种风格最终还是在不经意间相互成就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