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in a bottle
田波同学前几天在博客里推荐了一张爵士CD《Let's start from here》,王若琳的成名作。为呼应他,今天我来说说王若琳的一张早期EP《Times in bottle》。四年前发行,那时的她,还是个little little girl,名不见经传,没有几个人知道她。正如四年前的我,还刚刚踏出校园不久。像一根芦苇,飘摇在无人知晓的夏。
你无法解释,一个16岁女孩的娇小身体,为何能唱出如此沙哑浑厚的声音。她身上这令人着迷的反差,引人猜想她的内心世界,是不是也具有超越年龄的成熟。无须漫长的认识过程,几乎是在听她开口唱第一句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她。这叫做“秒杀”。苦争春是徒劳的,天赐异禀才是唱片界的Label。
01. Desperado
是Eagels乐队的经典歌曲。我至少听过十个翻唱版本。老鹰乐队的原唱里有种感叹岁月的伤感。而王若琳的风格,则像是在小酒馆里请流浪者浅斟一杯后,三言两语的漫谈。灯光累了,在那声音里你找不到一点儿与悲有关的东西,但是你就是感觉得到人生的沧桑。所谓举重若轻便是如此吧。
02. Blackbird
“Blackbird singing in the dead of night.
Take these broken wings and learn to fly......”
王若琳在旧留声机里懒懒地唱着的。而Sara Mclachlan翻唱的版本(点此试听),则像午后厨房的轻快弹唱,我更为喜欢。王若琳居次美。她的声音,松弛慵懒,却清醒地保持距离感。像是一只黑鸟,倔强自我,豪不谄媚。而真正的艺术,都是离群寡居的。满足来自于创造艺术的过程,而非观众的喝彩。
王若琳具有这种潜力。当四年后她的爵士乐令万人迷醉时,她却率真对媒体说,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不是Jazz,而是Rock和Classical。这好比对大众说,你们喜欢的,我并不喜欢。这种反调甚为有趣。我倒想听她唱摇滚。
03. Yesterday
The Beatles的经典之作,温柔的英伦。这首歌,在《滚石》杂志评选的“历史上500首最伟大的歌曲”,名列第十三。王若琳用她的首张唱片向大师们致敬。她的声音,令人想到60年代的岁月。是后来,世界才变得不再是世界,我们不再是我们。
04. Time in a bottle
Jim Croce的老歌。我觉得王若琳翻唱的超过了老Jim。这首歌,是整张EP里我最喜欢的一首。英文歌词,我认为是篇甚为优美的情书。我把首尾翻译了一下:
'If I could save time in a bottle
The first thing that I like to do
Is to save everyday till eternity passes away
Just to spend them with you
如果我能在瓶子里存储时光,
唯一想做的事,
就是每秒与你共度,
直到余生耗尽。
If I had a box.
just for wishes and dreams that had never come true
The box would be empty
Except for the memory of how they were answered by you.
如果我有一个盒子,
用来放我未实现的梦,
它将是空的,
除了你给了答案的回忆。 '
如果哪个男人为我这么沧桑地弹唱一首,我可能会产生和他白头偕老的冲动。
05. Bad moon rising
原唱是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最受喜爱的一支乐队。原唱有点乡村风。而Delays乐队又在王若琳之后翻唱过一个摇滚的版本王若琳的这首编曲,节奏被改造,快拍吉他让旋律变得刺激和兴奋起来。让人不禁想扭肩摆臀,从凳子上站起来跳舞。看似不经意的降音,拖腔,颤音,王若琳都拿捏得很好。
我在上海看过一次王若琳的现场。她是个很普通的女孩,但一唱起歌来,就光芒万丈。左手弹琴,光脚唱歌。她仿佛天生就是歌者。爱音乐是私人的事,与他人无涉。就像她个人主页上的开场白:
"This page was created for the purpose of having a purely musical site. not intefered by corporate assholes for annoying reasons, nor for any purpose at all. just something that i do because i like to. "
人们单纯喜欢她的声音,而非她著名音乐人之女的出身,她的容颜,或是时乖张时沉默的个性。
所以,她可以直率爽朗,旁若无人。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engjian2007
你无法解释,一个16岁女孩的娇小身体,为何能唱出如此沙哑浑厚的声音。她身上这令人着迷的反差,引人猜想她的内心世界,是不是也具有超越年龄的成熟。无须漫长的认识过程,几乎是在听她开口唱第一句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她。这叫做“秒杀”。苦争春是徒劳的,天赐异禀才是唱片界的Label。
01. Desperado
是Eagels乐队的经典歌曲。我至少听过十个翻唱版本。老鹰乐队的原唱里有种感叹岁月的伤感。而王若琳的风格,则像是在小酒馆里请流浪者浅斟一杯后,三言两语的漫谈。灯光累了,在那声音里你找不到一点儿与悲有关的东西,但是你就是感觉得到人生的沧桑。所谓举重若轻便是如此吧。
02. Blackbird
“Blackbird singing in the dead of night.
Take these broken wings and learn to fly......”
王若琳在旧留声机里懒懒地唱着的。而Sara Mclachlan翻唱的版本(点此试听),则像午后厨房的轻快弹唱,我更为喜欢。王若琳居次美。她的声音,松弛慵懒,却清醒地保持距离感。像是一只黑鸟,倔强自我,豪不谄媚。而真正的艺术,都是离群寡居的。满足来自于创造艺术的过程,而非观众的喝彩。
王若琳具有这种潜力。当四年后她的爵士乐令万人迷醉时,她却率真对媒体说,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不是Jazz,而是Rock和Classical。这好比对大众说,你们喜欢的,我并不喜欢。这种反调甚为有趣。我倒想听她唱摇滚。
03. Yesterday
The Beatles的经典之作,温柔的英伦。这首歌,在《滚石》杂志评选的“历史上500首最伟大的歌曲”,名列第十三。王若琳用她的首张唱片向大师们致敬。她的声音,令人想到60年代的岁月。是后来,世界才变得不再是世界,我们不再是我们。
04. Time in a bottle
Jim Croce的老歌。我觉得王若琳翻唱的超过了老Jim。这首歌,是整张EP里我最喜欢的一首。英文歌词,我认为是篇甚为优美的情书。我把首尾翻译了一下:
'If I could save time in a bottle
The first thing that I like to do
Is to save everyday till eternity passes away
Just to spend them with you
如果我能在瓶子里存储时光,
唯一想做的事,
就是每秒与你共度,
直到余生耗尽。
If I had a box.
just for wishes and dreams that had never come true
The box would be empty
Except for the memory of how they were answered by you.
如果我有一个盒子,
用来放我未实现的梦,
它将是空的,
除了你给了答案的回忆。 '
如果哪个男人为我这么沧桑地弹唱一首,我可能会产生和他白头偕老的冲动。
05. Bad moon rising
原唱是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最受喜爱的一支乐队。原唱有点乡村风。而Delays乐队又在王若琳之后翻唱过一个摇滚的版本王若琳的这首编曲,节奏被改造,快拍吉他让旋律变得刺激和兴奋起来。让人不禁想扭肩摆臀,从凳子上站起来跳舞。看似不经意的降音,拖腔,颤音,王若琳都拿捏得很好。
我在上海看过一次王若琳的现场。她是个很普通的女孩,但一唱起歌来,就光芒万丈。左手弹琴,光脚唱歌。她仿佛天生就是歌者。爱音乐是私人的事,与他人无涉。就像她个人主页上的开场白:
"This page was created for the purpose of having a purely musical site. not intefered by corporate assholes for annoying reasons, nor for any purpose at all. just something that i do because i like to. "
人们单纯喜欢她的声音,而非她著名音乐人之女的出身,她的容颜,或是时乖张时沉默的个性。
所以,她可以直率爽朗,旁若无人。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engjian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