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旅馆——后嬉皮时代的挽歌
先前在平台上简短留下了这段文字。
这是一篇私人化的乐评,首先我的立论已经给出,提前预设了一个立场和观点,接下来做的是通过给出一些事实结论和推测佐证这一观点,有相应知识储备的朋友可以掠过不看。
社会背景与歌词分析
|西海岸的文化转型
在解读这段文字之前我想先补充一下文化背景。关于美国上世纪的反文化运动相信不少人都了解,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王恩铭的论文,《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 嬉皮士文化研究》,对于此史料记载都很详实且大多客观。
现在大多人对“嬉皮士”们的印象似乎仅仅停留在那些装饰符号上,或者说抽叶子、滥交等符号上,但是这些固有认知显然都是完全错误的,反文化运动的根基在于对消费主义/主流文化的反对,起因是越南战争及经济危机等引发的一系列“造反”运动,公社,对社会形式的探索,摇滚乐,hippie们用鲜花和摇滚乐对抗死亡和战争,这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关于文化的革命。
20世纪60年代末,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嬉皮文化成为反主流的代表。嬉皮士通过“make love, not war”的口号——强调自然、反文化的价值观,追求精神上的解放,而不是物质享受。这个时期的音乐(如Grateful Dead和Jefferson Airplane等)成为了西海岸文化的声音。而在hotel California的创作时间里,那是在1976年,显然存在一个时间的分界线,当时西海岸的文化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那个摇滚乐诞生的反文化年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消费主义、好莱坞纸醉金迷式表演对嬉皮士们,或者说普通人的荼毒。
在那个年代的很多电影,我们现今都能看到痕迹,比如《Pretty Woman》这个电影里的台词“Everybody has a dream”,或者说已经不在那个年代的《Lala land》这个电影,乃至《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都有严重的“美国梦”的时代痕迹,那时刚刚升起这一抹潮流——每个人都开始追逐一种middle-class的,精英的,纸醉金迷的世界观。上位者开始用享乐符号消磨嬉皮士的政治和抗争意识,以稳固其社会地位,他们也确实成功了。
1970年代中期,西海岸的音乐与嬉皮文化的理想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奢华生活方式,商业化、消费主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不管有意还是无意,Eagles的《Hotel California》都反映了这种转变:对曾经理想的告别以及对现状的批判。
所以对于这段文字中的The Eagles themselves described the song as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gh life in Los Angeles".[10] In the 2013 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Eagles, Henley said that the song was about "a journey from innocence to experience... that's all."也可以这么解读,“a journey from innocence to experience”——那是革命理想的幻灭,最终向现实和主流妥协。在这里关于背景事情我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直接看论文。这不但是对时代痕迹的记录,也是亚文化衰落的必然记录——从对抗到缓和再到收编/招安,这似乎是每一个反文化运动的必然痕迹。
|歌词解读
这里直接搬网易云翻译了。
On a dark desert highway,
行驶在一条黑暗的沙漠公路上,
Cool wind in my hair,
凉风拂过我的发丝,
Warm smell of colitas,
温暖的烤烟气息,
Rising up through the air,
经空气蒸腾而上,
Up ahead in the distance,
抬头遥望远方,
I saw a shimmering light,
我看见了一抹闪烁的微光,
My head grew heavy and my sight grew dim,我的头变得沉重,视线变得模糊,
I had to stop for the night,
我必须停下过夜,
There she stood in the doorway,
门廊中立着她的身影,
I heard the mission bell,
我听到了服务铃响,
And I was thinking to myself,
我暗自思忖,
“this could be Heaven or this could be Hell”,这里会是天堂还是地狱,
Then she lit up a candle,
接着她点上一根蜡烛,
And she showed me the way,
然后她给我带路,
There were voices down the corridor,
有声音沿着走廊传来,
I thought I heard them say…,
我想我听到他们说,
Welcome to the Hotel California,
欢迎来到加州旅店。
这一段的故事背景引入实际上让我联想到《桃花源记》,不少文学批评相关内容都有评论过,桃花源记的开头像一段性暗示(sexual innuendo),滑入母亲的子宫里,如果以弗洛伊德的批评视角来看,不管作者有意无意这都是一种潜意识的流露。而这一段也是如此。而倘若以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待这段文字,那么一切就显得非常值得让人玩味了。colitas其实是一种花香,也自然可以解读为“叶子”,而highway很自然就让人联想到roadtrip,事实上road-trip和无论解读为花还是叶子的colitas,都大概可以算是那个年代嬉皮士们的精神图腾。所以开头的人就可以存在一个解释——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状态,嬉皮年代的时代状态,或者说,旧人。
这条黑暗的公路让我联想到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旅程——即内心深处潜藏的欲望和现实冲突的反映,“saw a shimmering light”,黑暗中看到光,对理想的追逐符号,光源具有潜在的诱惑性。而对标现实背景,在70年代的LA,“everybody has a dream”的符号随处可见,那时的加州可以对标现今国内的深圳,都有从全美国各地从中追梦的人,而“Hotel California”这个歌名也可以对应这样一个状态:即那个年代加州,大家从五湖四海四处云集来California追梦(虽然美国梦大多关于物质,即便是精神符号也被时代精神催化得极为肤浅)的时间状态。
紧接着出现的女性形象也非常值得让人细品,点燃蜡烛并带路,正好对标荣格理论中潜意识中的“阿尼玛投射”——男性内心深处对女性的欲望与依赖,甚至于对母性和原始欲望的召唤。点燃蜡烛的行为象征着enlighten,引导、启蒙,但同时也暗示着进入一个无法退出的迷宫,照亮了前方,但又恰恰可能使个体迷失在这片“明亮的黑暗”中,这是欲望的自我陶醉和不可逃脱。正好与那个年代洛杉矶的纸醉金迷对应。
歌词中“Welcome to the Hotel California”,暗示性的欢迎,虽然有点像什么“北京欢迎您”啊之类毫无意义的城市符号宣传。但显然出现在这首歌的这种叙事中,城市符号当然不止是符号,California指的是美国梦的时代状态,欢迎不止是欢迎,实际暗喻“进入后无法离开”的警告。这种无法逃脱的象征恰好也符合精神分析中对“回归母体”欲望的解读——个体对过度依赖、欲望和无意识世界的逃避反应,最终却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无法自拔的循环之中。这也正是对现代人对物质、欲望、甚至精神上的依赖与迷失的隐喻。按照这种解读方式,hotel也不止是hotel,暗示个体如何被外部空间所囚禁。旅馆作为欲望的象征,是人类沉迷于物质、权力、性等世俗追求的缩影。尤其是在80年代的美国,表面上的繁荣与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空虚和内心的迷失。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在过度解读,但是接下来的歌词无一不在佐证我的观点。
Her mind is Tiffany-twisted,
她的头脑被珠宝扭曲,
She got the Mercedes Benz,
她得到了梅赛德斯奔驰,
She got a lot of pretty, pretty boys,
她得到了许多漂亮,漂亮的男孩子,
She calls friends,
她叫他们朋友,
How they dance in the courtyard,
他们在院子跳着舞,
Sweet summer sweat,
甜美的夏日汗水,
Some dance to remember,
一些舞是为了铭记,
Some dance to forget,
一些是为了遗忘。
而这里的歌词显然更加直白地对标了消费主义——Her mind is Tiffany-twisted,/She got the Mercedes Benz, 多明显的符号,那时被物质和消费蛀空的空心人满大街都是。mind不止是指理性思维,而更加深层次地指向了她的“超我”——这在社会规范和文化中扮演了裁判的角色,她显然被奢侈符号所支配,迷失了对真实自我的感知。
“She got a lot of pretty, pretty boys,She calls friends,”而这句歌词揭示了她周围的关系动态,为什么要强调“pretty”且是个异性呢?因为在传统印象里,性缘关系正是一种彰显个人魅力的手段,而其往往与性别和外貌绑定。显然他们既是朋友,也是她满足自我价值与虚荣心的工具,她并不是与那些人建立平等的联系,而是自我物化,自我商品化,在用他们强化自我虚构的虚假形象。他人都是她强化自我认同/自我形象的工具。事实上在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大脑里浮现出的是好几个日常生活中认识的人的脸,这已经脸谱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了,写词的人能捕捉到这一点,显然有社会批判视角。
“Some dance to remember,Some dance to forget, ”这两句整个段落推向高潮,也揭示了先前舞蹈的批判动机,显然这不是单纯的讲述舞蹈,remember/forget具有明显的时代痕迹,remember,纪念什么呢,遗忘什么呢?纪念那个永远回不去的,天真的嬉皮年代吗?
So I called up the captain,
随后我叫来领班,
“please bring me my wine”,
请拿我的酒来,
He said,”we haven't had that spirit here since nineteen sixty nine”,
他说:“我们这里从1969年起就不卖含酒精的饮料了”,
And still those voices are calling from far away,
然后,远处依然有声音在呼唤,
Wake you up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在午夜时分把你唤醒,
Just to hear them say,
只求你听他们说,
Welcome to the Hotel California,
欢迎来到加州旅店。
“we haven't had that spirit here since nineteen sixty nine”
查阅资料时我发现这句话很可能是个错译,采访中表示spirit讲述的并不是禁酒令,尽管可以巧妙得理解为一种双关。而更多是精神上的含义,词作者之一Don Henley也承认过这与政治有关,在这里不再赘述。
而1969年发生过什么事呢?
那是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69年同时标志着嬉皮文化的巅峰和终结,那一年有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当年的年轻人还在追逐精神上的解放,后来反主流文化就开始式微,随后几年被经济与物质至上的价值观而取代。spirit在这里也可以指代一个精神状态的消亡,也许也可以指代一种双关式的嘲讽——我们丧失了曾经的激情,“连酒精也不再存在”。
And she said,
然后她说,
“We are all just prisoners here, of our own device”,
我们都只是这里的囚徒,心甘情愿,
And in the master's chambers,
然而在主人房里,
They gathered for the feast,
他们聚在一起享受盛宴,
They stab it with their steely knives,
虽然他们用他们的钢刀戳刺,
But they just can't kill the beast,
但就是杀不死那头野兽。
Last thing I remember,
我最后记得的就是,
I was running for the door,
我逃向门口,
I had to find the passage back,
我必须找到那条,
To the place I was before,
我曾来时的通道,
“Relax, ”said the night man,
放轻松,守夜人说,
“We are programmed to receive.
我们都是按计划接待的,
You can check-out any time you like,
你喜欢什么时候退房都可以,
But you can never leave”,
只是你永远都不能离开。
这里对我之前结论的呼应就更加明显了,先前有提到welcome to the hotel California 对应“进入后无法离开”的警告。“这种无法逃脱的象征恰好也符合精神分析中对“回归母体”欲望的解读——个体对过度依赖、欲望和无意识世界的逃避反应,最终却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无法自拔的循环之中。”而最后的“You can check-out any time you like,But you can never leave”正是对这句话的回应。
“We are all just prisoners here, of our own device”/I had to find the passage back,To the place I was before,”至此,这首歌的大致情感基本已明确,eagles几乎是以一种深情的,无法逃脱的,甚至是有些难过的情绪和语调谈论那个已经逝去的时代——也许是在谈论过去的自己,当物欲涌上来,消费主义和数不清的精致符号将爱与摇滚乐瓦解,当精神逐渐衰落,形式开始流行,反文化运动最终沦为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当那个用鲜花和歌声对抗死亡和战争的时代过去,这是否也代表着理想主义者们的迷失和对现实的认清?最早的摇滚乐手总是只怀着一腔对音乐的热爱,后来他们开始渴望商业,金钱,渴望成名,也许这首歌不但是怀念那个逝去的时代,也是在迷失于名利金钱之时,怀念曾经那个一腔热血的自己。而想起现今以加州旅馆作为精致/文艺符号自比的一帮虚荣文青们,对待这首歌的作风有如歌中的“her”对待“pretty boys”,我只觉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