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译介|磁带音乐之录音信号的衰变
译者按: 本文译自Electronic and Experimental Music, Thom Holmes第三版,p126-p128,系Tape Composi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磁带作曲方法与技巧)中的一部分。Degeration我不太确定正确的术语应该是什么,暂且翻译为“衰变”
录音信号的衰变
磁带录音的保真度会随着原始录音或者母带的每次复制而衰减。这是由于在录音过程中引入了噪音,以及磁带机和磁带介质无法对所有声音频率均匀响应所致。母带或第一代磁带所包含的噪音最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较高的磁带速度录制的唱片保真度会更高,这是因为输入信号的密度会分布在更长的磁带上(the denseness of the incoming signal will be extended over a longer length of tape),从而提高了磁带与磁头交接处的频率和动态响应阈值。尽管高速录音和配音(dubbing)可以改善磁带的保真度,但噪音在磁带的复制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在数字录音技术引入之前(该技术允许制作出与母带质量相同的复制品),作曲家们不得不将噪音视为磁带作曲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种代价。
一些作曲家将磁带复制的衰变效果用在了他们的曲子中。Brian Eno(1948-)的作品Discreet Music(1975)就使用了这种效果。在这个作品中,合成器演奏的两段简短旋律被录制到了一卷长长的磁带上面,并通过两台磁带录音机进行传输。第一台录音机的录音在第二台录音机上播放,而第二台录音机的输出又会再被回放到第一台录音机的输入端。这样,第一台磁带录音机就会不间断地衰减最初录音。一旦开始运转,Eno除了“偶尔通过图形均衡器改变合成器输出的音色”之外,几乎不做出另外任何的修改。
Alvin Lucier的I Am Sitting in a Room(1970)是在电子音乐中使用磁带衰减技术的最高成就,它的完成时间比起Discreet Music还要早上五年。该作品的乐谱在本章前文中有所介绍(译者:没找到...),它是作曲家经过一个晚上的声学实验后设计出来的,Lucier对该作品的起源解释如下:
我曾听说Bose通过某种循环过程来测试扬声器的频率。我在I Am Sitting in a Room中尝试了这种方法。一天晚上,我在自己的公寓里完成了这件事。那天晚上,我现场想出了文本,几乎没进行任何修改就把它们写了下来,然后用一对录音机、一个KLH扬声器和一个放大器,制作了这个作品。我把两台录音机放在公寓的外面,以避免来自机器的噪音干扰。我拿着麦克风坐在屋里,把文字说了两三遍,以获得合适的音量。接着,我把扬声器放在我坐过的地方,让扬声器变成我的声音。整个晚上我都和这些机器在一起,我将原始文本的录音通过扬声器播放,再通过麦克风接收到了第二台机器上。我检查了音量,以确定音量合适。检查后,我将磁带倒回并剪辑好,接着放到第一台录音机上播放。如此反复剪辑了16次。这花了我整整一晚上的时间。最后的成品就是那盘磁带。
在这部作品中,房间的声学特性为麦克风“听到”的声音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滤波器,强化了某些频率,削弱了其它频率。随着作品的进行,在每一代录音的循环中,只有最鲜明的声音特征得以保留,声音信号最后分解成了一组无法辨识的脉动调制(pulsating set of modulations)。这在听觉上等同于连续复印复印件时候出现的视觉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