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快活」
經常會半開玩笑,指稱身旁友人「吃重鹹」,大約是因為一些看片的特殊需求。可我輩自己也當明白,眼下早已是個見怪不怪,很難有例外的時代。當「前衛」不夠先進,當「實驗」缺乏懷疑,當「未來」反而復古,三、四十年前的驚世駭俗,依今日標準皆理所當然,究竟要怎麼取悅當代閱聽人?各方只好頻下猛藥。
「迷幻」乃至「新迷幻」亦然。這類音樂已難再能充份說明時下音樂青年的用藥經驗(甚至「搖頭樂」一詞更突顯外界的誤解)。剩餘的,是想像的價值。
新迷幻大團Mercury Rev透過去年新專輯《Snowflake Midnight》,展示了他們緩步向電子領域移動的軌跡。不無尷尬的,該團成員兼御用製作人Dave Fridmann卻似是在MGMT這紐約布魯克林新生代搭檔的身上找到了時代精神。
所謂「時代精神」,此刻說來簡直如流行陰謀,在MGMT於07年簽下主流唱片約開始引起各方傳媒關注,08年首張專輯《Oracular Spectacular》出版後(獲得超過十家以上刊物及網站的年度最佳,三首單曲〈Time To Pretend〉、〈Kids〉及〈Electric Feel〉也紛紛入選年度單曲),Ben Goldwasser與Andrew Van Wyngarde這兩位嘻皮樣的青年,以其新迷幻的基底,兼容著前衛/華麗搖滾、黑人放克及電子樂,非但創造出一時無兩、堪稱新鮮的另類流行之聲,更同步成為時尚工業的新缪思。
比方Gucci。其創意總監Frida Giannini便將以嬉皮/吉普賽之時髦為主題的2009年春夏系列獻給了MGMT(走秀配樂自然全是他們的歌);在Converse的百年紀念搖滾系列,MGMT亦是代言巨星之一。MGMT果然如專輯標題,一切如那神諭般的壯麗(〈Electric Feel〉那宛如【魔戒】之哈比人與精靈族同赴酒神祭的MV儼然出自同一邏輯)!
可神諭說了什麼?
在〈Time To Pretend〉裡,他們這麼唱「This is our decision, to live fast and die young」。如是燦爛的「快活」,聽者會怎麼解讀?
「迷幻」乃至「新迷幻」亦然。這類音樂已難再能充份說明時下音樂青年的用藥經驗(甚至「搖頭樂」一詞更突顯外界的誤解)。剩餘的,是想像的價值。
新迷幻大團Mercury Rev透過去年新專輯《Snowflake Midnight》,展示了他們緩步向電子領域移動的軌跡。不無尷尬的,該團成員兼御用製作人Dave Fridmann卻似是在MGMT這紐約布魯克林新生代搭檔的身上找到了時代精神。
所謂「時代精神」,此刻說來簡直如流行陰謀,在MGMT於07年簽下主流唱片約開始引起各方傳媒關注,08年首張專輯《Oracular Spectacular》出版後(獲得超過十家以上刊物及網站的年度最佳,三首單曲〈Time To Pretend〉、〈Kids〉及〈Electric Feel〉也紛紛入選年度單曲),Ben Goldwasser與Andrew Van Wyngarde這兩位嘻皮樣的青年,以其新迷幻的基底,兼容著前衛/華麗搖滾、黑人放克及電子樂,非但創造出一時無兩、堪稱新鮮的另類流行之聲,更同步成為時尚工業的新缪思。
比方Gucci。其創意總監Frida Giannini便將以嬉皮/吉普賽之時髦為主題的2009年春夏系列獻給了MGMT(走秀配樂自然全是他們的歌);在Converse的百年紀念搖滾系列,MGMT亦是代言巨星之一。MGMT果然如專輯標題,一切如那神諭般的壯麗(〈Electric Feel〉那宛如【魔戒】之哈比人與精靈族同赴酒神祭的MV儼然出自同一邏輯)!
可神諭說了什麼?
在〈Time To Pretend〉裡,他們這麼唱「This is our decision, to live fast and die young」。如是燦爛的「快活」,聽者會怎麼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