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的“精准大师”
很多乐迷把伯姆带柏林爱乐演绎的莫扎特交响全集,视为最经典的莫扎特。
没错!不过,那是最好的全集,并非41首全都是标杆式的演绎,如果不从全集考虑,最后的六首NO35:HAFFNER,36:LINZER;38:PRAGER;39、40、41:JUPITER,无疑是可以位列最好版本的,其他的,或许还有乐迷会选择,WALTER BRUNO的,KLEIBER的,或者BEECHAM的,还有比较少见的Scherchen和舒希里特这样的德奥指挥
个人以为,演绎莫扎特的作品需要PASSION和CONVICTION,光有PASSION还不行,并非完全是巴洛克式的华丽,那种绚烂,有的时候就是泛滥,还需要精确,而KARL BOHM正是被乐评称为“精准大师”的指挥,尤其是演绎莫扎特的作品
这里说几句莫扎特的音乐,记得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对莫扎特的作品,总是喜欢不起来”,我只能从自己喜欢的三个作曲来评价,莫扎特的音乐是小情人,它暧昧,可以调情,也可以高雅(ELEGANCE);马勒的音乐麽,感情动物,是一个情感浓烈的情人,还是个文艺青年;巴赫的音乐就不同了,它朴素,但是,是那种你第一眼未必看得上,可能只有和她相处多年以后,才会慢慢地发现她的好,当你发现了,你也就决定和她一生一世了
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把音乐和女人作比较,或许应验了DH LAWERENCE说的,MAKING LOVE TO MUSIC,哈!回题,回题
为什么要用“双面”来形容伯姆?
他的外貌很慈祥,一副学者样,但是,在他的回忆录里,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对乐团要求很高的指挥,他甚至能判断,什么是失误的演绎(明知故犯)、什么是错误的诠释——有了如此的严谨,奠定了他在德奥指挥界的地位,很多乐评甚至认为,他曾是大指挥家福特万格勒去世后,奥地利硕果仅存的大指挥家
不过,严谨有的时候就是把双刃剑,伯姆成不了公认的,伟大的浪漫主义指挥,或许也因为他的学究气太重
有朋友曾经推荐过伯姆另一个版本的莫扎特交响乐,是带维也纳的,不是全集;但是,我还是觉得这套更能体现什么叫伯姆的风格(柏林爱乐的最后六首特别明显):骨架很大,但是,细节又不失精准,他的41就很具代表性,而且,伯姆指挥的莫扎特交响曲有着歌唱般流畅——个人很认同这点,莫扎特的作品,尤其是后期的钢琴协奏曲,处处透着歌剧咏叹调的痕迹
除了艺术上的造诣,关于伯姆的“双面”,值得一书的,还有他的纳粹问题
他早期曾是纳粹的支持者,在汉堡指挥时,他曾公开抱怨乐团犹太人太多;纳粹吞并奥地利时,他在维也纳爱乐演出前,曾转身行纳粹礼;并且在1938年那次,被希特勒操纵的全民公决中,有人指责伯姆曾私下表示,“如果谁不100%支持我们的领袖,那么这个人也不配作德国人”
当然,在这样的特定年代,对于个人的某些行为,后人为何不先抱持一种宽容,或者说宽恕的态度呢?我们不也有同样的历史麽;排除这些历史问题,不可否认,伯姆对德奥作曲家,尤其是对莫扎特的热爱,他自己在回忆录里写道:
“有很多人反复和我说,他们何等爱听我指挥的Mozart;很多音乐家告诉我,他们喜欢跟我演奏Mozart。我认为,这纯粹是因为我,能够在演绎中显露出,我对Mozart无穷无尽的爱。我相信,当艺术家演奏时,他感情上是赤裸的,否则他的才华是假装出来的。 ”
没错!不过,那是最好的全集,并非41首全都是标杆式的演绎,如果不从全集考虑,最后的六首NO35:HAFFNER,36:LINZER;38:PRAGER;39、40、41:JUPITER,无疑是可以位列最好版本的,其他的,或许还有乐迷会选择,WALTER BRUNO的,KLEIBER的,或者BEECHAM的,还有比较少见的Scherchen和舒希里特这样的德奥指挥
个人以为,演绎莫扎特的作品需要PASSION和CONVICTION,光有PASSION还不行,并非完全是巴洛克式的华丽,那种绚烂,有的时候就是泛滥,还需要精确,而KARL BOHM正是被乐评称为“精准大师”的指挥,尤其是演绎莫扎特的作品
这里说几句莫扎特的音乐,记得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对莫扎特的作品,总是喜欢不起来”,我只能从自己喜欢的三个作曲来评价,莫扎特的音乐是小情人,它暧昧,可以调情,也可以高雅(ELEGANCE);马勒的音乐麽,感情动物,是一个情感浓烈的情人,还是个文艺青年;巴赫的音乐就不同了,它朴素,但是,是那种你第一眼未必看得上,可能只有和她相处多年以后,才会慢慢地发现她的好,当你发现了,你也就决定和她一生一世了
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把音乐和女人作比较,或许应验了DH LAWERENCE说的,MAKING LOVE TO MUSIC,哈!回题,回题
为什么要用“双面”来形容伯姆?
他的外貌很慈祥,一副学者样,但是,在他的回忆录里,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对乐团要求很高的指挥,他甚至能判断,什么是失误的演绎(明知故犯)、什么是错误的诠释——有了如此的严谨,奠定了他在德奥指挥界的地位,很多乐评甚至认为,他曾是大指挥家福特万格勒去世后,奥地利硕果仅存的大指挥家
不过,严谨有的时候就是把双刃剑,伯姆成不了公认的,伟大的浪漫主义指挥,或许也因为他的学究气太重
有朋友曾经推荐过伯姆另一个版本的莫扎特交响乐,是带维也纳的,不是全集;但是,我还是觉得这套更能体现什么叫伯姆的风格(柏林爱乐的最后六首特别明显):骨架很大,但是,细节又不失精准,他的41就很具代表性,而且,伯姆指挥的莫扎特交响曲有着歌唱般流畅——个人很认同这点,莫扎特的作品,尤其是后期的钢琴协奏曲,处处透着歌剧咏叹调的痕迹
除了艺术上的造诣,关于伯姆的“双面”,值得一书的,还有他的纳粹问题
他早期曾是纳粹的支持者,在汉堡指挥时,他曾公开抱怨乐团犹太人太多;纳粹吞并奥地利时,他在维也纳爱乐演出前,曾转身行纳粹礼;并且在1938年那次,被希特勒操纵的全民公决中,有人指责伯姆曾私下表示,“如果谁不100%支持我们的领袖,那么这个人也不配作德国人”
当然,在这样的特定年代,对于个人的某些行为,后人为何不先抱持一种宽容,或者说宽恕的态度呢?我们不也有同样的历史麽;排除这些历史问题,不可否认,伯姆对德奥作曲家,尤其是对莫扎特的热爱,他自己在回忆录里写道:
“有很多人反复和我说,他们何等爱听我指挥的Mozart;很多音乐家告诉我,他们喜欢跟我演奏Mozart。我认为,这纯粹是因为我,能够在演绎中显露出,我对Mozart无穷无尽的爱。我相信,当艺术家演奏时,他感情上是赤裸的,否则他的才华是假装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