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声而起
当你在音乐厅中欣赏亨德尔《弥赛亚》中的著名合唱《哈利路亚》,第一个音符出现,你就会闻声而起,肃立聆听。据说这一习惯来自作品首演时,英王乔治听到乐队奏出气势磅礴的《哈利路亚》,情不自禁地带头起立,从此这一约定俗成的惯例风行全球,沿袭至今。
让我们闻声而起的,何止一曲《哈利路亚》!
听德国著名钢琴家鲁道夫·塞尔金弹奏,塞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协奏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当乐曲进入第三乐章的结尾部分,羞涩、淳厚的巴松管引导双簧管奏出明亮、温柔的乐句,钢琴随即以一连串流畅悦耳、波澜起伏的琴音呼应,掀起惊涛裂岸、风卷残云般的高潮。这时,你能不闻声而起,心潮激荡?乐史上记载的勃拉姆斯是个木讷、拘谨、抑郁终身的音乐家,但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中,我们却感受到了这位老气横秋的日耳曼人难得的青春冲动、壮怀激烈。如果说亨德尔的《哈利路亚》颂赞的是神的至高无上,让我们犹如瞻仰科隆大教堂般顿生庄严肃穆之思,那么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则是人的力量的讴歌、光明战胜黑暗的礼赞。它让我想起了大漠深处的一次经历:经过了无言的期待和刺骨寒风的折磨后,火红的旭日冉冉升起,辉映了东方灰暗的天际,勾勒出了大漠群山冷峻、粗犷的轮廓线,令人不禁心潮澎湃。
抒情诗意的音乐一样让人怦然心动。舒伯特的《即兴曲》(D899)中的第四首“降A大调”,钢琴以晶莹清亮的分解和弦导入,优雅起伏的旋律散发出自由洒脱的气质,氤氲出一丝飘逸、一缕忧郁,宛如作曲家在月朗风清之夜心绪波动,浮想联翩。每每听之,让人闻声而起,思绪万千,仿佛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三五好友,彻夜长谈,或畅谈对理想的憧憬,或沉醉于浪漫的遐思……
诚然,壮丽、激昂的音乐永远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它能振奋现代人因紧张的工作节奏而变得疲惫的身心,给我们平凡的生活增添些许亮点,如贝多芬的《命运》、《合唱》,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年庄严序曲》。几年前金秋的一个周末,几个朋友与指挥家曹丁小聚,吃完午饭,友人放上一张曹丁指挥的《黄河大合唱》唱片,当疾似暴风骤雨的音乐响起,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地闻声而起,也许一半是借着酒兴,一半是受狂烈的音乐的感染,大家竟跟着乐曲中的领诵者大声朗诵起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去过黄河吗?……”
让我们闻声而起的,何止一曲《哈利路亚》!
听德国著名钢琴家鲁道夫·塞尔金弹奏,塞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协奏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当乐曲进入第三乐章的结尾部分,羞涩、淳厚的巴松管引导双簧管奏出明亮、温柔的乐句,钢琴随即以一连串流畅悦耳、波澜起伏的琴音呼应,掀起惊涛裂岸、风卷残云般的高潮。这时,你能不闻声而起,心潮激荡?乐史上记载的勃拉姆斯是个木讷、拘谨、抑郁终身的音乐家,但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中,我们却感受到了这位老气横秋的日耳曼人难得的青春冲动、壮怀激烈。如果说亨德尔的《哈利路亚》颂赞的是神的至高无上,让我们犹如瞻仰科隆大教堂般顿生庄严肃穆之思,那么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则是人的力量的讴歌、光明战胜黑暗的礼赞。它让我想起了大漠深处的一次经历:经过了无言的期待和刺骨寒风的折磨后,火红的旭日冉冉升起,辉映了东方灰暗的天际,勾勒出了大漠群山冷峻、粗犷的轮廓线,令人不禁心潮澎湃。
抒情诗意的音乐一样让人怦然心动。舒伯特的《即兴曲》(D899)中的第四首“降A大调”,钢琴以晶莹清亮的分解和弦导入,优雅起伏的旋律散发出自由洒脱的气质,氤氲出一丝飘逸、一缕忧郁,宛如作曲家在月朗风清之夜心绪波动,浮想联翩。每每听之,让人闻声而起,思绪万千,仿佛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三五好友,彻夜长谈,或畅谈对理想的憧憬,或沉醉于浪漫的遐思……
诚然,壮丽、激昂的音乐永远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它能振奋现代人因紧张的工作节奏而变得疲惫的身心,给我们平凡的生活增添些许亮点,如贝多芬的《命运》、《合唱》,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年庄严序曲》。几年前金秋的一个周末,几个朋友与指挥家曹丁小聚,吃完午饭,友人放上一张曹丁指挥的《黄河大合唱》唱片,当疾似暴风骤雨的音乐响起,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地闻声而起,也许一半是借着酒兴,一半是受狂烈的音乐的感染,大家竟跟着乐曲中的领诵者大声朗诵起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去过黄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