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里稀有的宝藏
作为一个刚入坑爵士的乐迷,这张专辑听完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迷茫,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怀疑。为什么这张专辑的评分这么高,它真的有这么好吗?我的审美是不是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疑问,在接下来的 20 多天里,我开始阅读爵士乐史的书籍,学习艺术哲学的网课,试图找到理解这张专辑和爵士乐的方向。不得不说这些内容确实有益,但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一本名叫《如何听爵士》的书,作者是泰德·乔亚。其中有一个章节以几首爵士曲为例,详细分析了歌曲的结构,我第一次理解到了爵士乐也是有章法的。同时,书中还简述了爵士乐的发展和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也给出了这些风格的推荐曲目 做完上面的功课之后,回过头来看这张专辑,其实这是一张结构蛮清晰的专辑,有点 Bebop, 有点 Hard Bop。每首歌都按照主题-即兴-主题的思路进行。之前我觉得专辑里最难理解的就是第一首,现在看来,这首歌其实挺规整的,不妨分析一下这首曲子:
歌曲一开始进入主题 A,然后围绕着主题 A 开始一系列的演奏,大概玩到三分钟左右 然后歌曲进入主题 B,主题 B 结束之后开始了一段即兴 最后再回到主题 A,整首歌结束 而整张专辑也大致是这样的结构,歌曲的脉络其实十分清楚
最后我想谈谈一些个人感受,从 Monk 的音乐中我感受到一股憨劲儿。憨不是傻,你无法想象一个很傻的人在做音乐。这种憨有点像现实生活中的一类人,他做事的时候笨手笨脚,总是慢个半拍,而且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突然问出一些天真的问题,搞得你哭笑不得
我很喜欢 Monk 在音乐上的这种憨,他会逗的我发笑,会让我想不到。音乐家的形象似乎都是高高在上的,敏锐的,而我对 Monk 的想象不是这样。他更像是一个窝在角落里的人,时时刻刻躲着你,趁你不注意就偷偷敲几个音符,一不注意又偷敲几下,这确实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至今没在爵士里发现和他相似的人 good,下张专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