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E 会怎么办?
*暂时出了四首单曲 先记录后补充*
作为 SOPHIE 生前完成的遗作,整张专辑主要由 SOPHIE 的亲哥也是合作者 Benny Long 混音并且完善发表。SOPHIE 的形象是多面的,我第一次接触到她是在 Charli XCX 的 Vroom Vroom 时期,也基本相当于她自己的 Product 时期。最显著的就是几乎不真实的声音设计:气泡,橡胶,汽车引擎,还有锅碗瓢盆的敲击。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肯定对部分人来说,SOPHIE 的第一次亮相是 Oil of Every Pearl’s Un-Insides(简称珍珠油)时期。而也有很小的可能,对一部分人来说,第一次听见 SOPHIE(不知不觉地)是通过 Sfire 这个相对不为人知的项目。尽管(微妙却直观地)这些项目都有共通之处,但是依旧在视角上有不同。Product 呈现一种欣快的幻觉,Sfire 则是像她的第一张专辑一样是对古早流行乐的新诠释,而珍珠油则更关注声音呈现。总而言之,变化的势头贯穿 SOPHIE 的音乐生涯。
在这张专辑的第一首单曲 Reason Why 发行时,充斥着乐观和狂喜的流行乐似乎偏离预期。而实际上,这张专辑的声音元素已经有很长(甚至过长)的铺垫。自从 2020 年开始,SOPHIE 发表了大量的 Remix 作品,而她的声音设计也从珍珠油中张扬的、失真的、磐石般的,转化为弹性的、粗粝与细腻并存的、短促的、简洁明了的、融入了固定的流行乐层次的。[1]
当 Reason Why 作为先行单曲发行时,并没有超出这些势头所预计的范围。副歌部分的低音很好地在流行音乐的形态下总结了这些铺垫,而在那些非正式录音中,我觉得 New York’s Burning Down 是一个更具舞池背景的总结。
对于 Reason Why 的批评,除了流行乐和音色的转向之外 [2],也有人控诉它的混音过于浑浊。更原始的版本第一次是出现在 NTS Radio 上(经评论区 simon 指正,没有 vocal 的版本第一次出现在 2018 年的 FORM Arcosanti)。个人更信任现在的色彩 [3]。
回到评论本身,我想指出 SOPHIE 的视野很大程度受到 Daft Punk 的影响(参考后者 2007 年的现场),而其音色观和呈现也被 80 或者 90 年代舞曲(参考 SNAP! 的 Rhythm is a Dancer)塑造,而秘而不宣地,SOPHIE 在硬件方面则学习了 Autechre。在某种意义上,SOPHIE 并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公众形象,而是一个纯粹的/变化吸收的音乐项目(考虑到 Benny Long 的持续参与),也是一个松散但有力的合题。
SOPHIE 的合题色彩如此鲜明,以至于 A. G. Cook 在悼念文中提到,在写歌的时候他很轻松可以“听到” SOPHIE 在告诉他要如何做。SOPHIE 的声音不止局限在她朋友和私交的圈子,在互联网上有众多制作人受到其影响(很典型的是 umru)。但可惜的是,现在的回响是局限在前珍珠油时期而且疲软的。而在这种疲软回响之际,SOPHIE 去世后的唯一一张专辑发布时,艺术家身份触动了过剩的保护欲和保守倾向。有人期待 Product 时期的泄曲出现在这张专辑里,也有人用珍珠油时期的音色观来看待新的单曲。但 SOPHIE 总归是融合的,而 Benny Long 作为 SOPHIE 这个项目的重要一员,也尽全力不作多余的评论,没有概念上的滞留,没有繁复的营销,唯一的就是变化。
[1] 具体可以参考 SONIKKU, LIZ - Sweat (SOPHIE Remix); FLETCHER - Forever (SOPHIE Remix); BABYNYMPH, BAYLI - clown shit (SOPHIE Remix);
[2] 事实上和 Kim Petras 早些时间合作的曲子就已经很流行化了。流行乐的交织是 SOPHIE 计划中的一部分;
[3] 倒不需要在意它说了什么。和自身的另一种阐释相比,声音如何不同是更重要的。电台的 Demo 版本稍显尴尬,尤其是副歌的贝斯线。现在可以对比体会一下,发行的版本里开的很大的压缩,加上漂浮的 Stereo Delay 让它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