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深刻的几部电影音乐——华语电影篇
为什么要写华语电影?因为我外语电影看得不多,相比之下,对近年来的华语电影更有发言权。往往一些好的音乐,能让我爱上一部电影有很多电影,我已分不清是喜欢电影多一些,还是喜欢它的音乐多一些。
1. 《卧虎藏龙》,谭盾
《卧虎藏龙》是古装大片中唯一带有导演对人性心理追寻的片子,音乐也是如此。用马友友的大提琴塑造周润发和杨紫琼的“人心就是江湖”,用新疆音乐的变奏塑造玉娇龙初遇小虎时的灵动和不打不相识,谭盾的音乐和李安的心理刻画是相辅相成了。中国音乐的精髓体现在杨紫琼和章子怡的那一场"Night fight"上。古筝的轻盈和鼓点的敲击简直就是对李安特意营造出来的那场水墨画的音响注脚。这不就是音乐中的轻功吗?在玉娇龙与小虎在边疆分离的那场戏和玉娇龙纵身一跃的那场“Farewell”,用的主旋律是相同的,但却发展出不同的变奏,一是不舍,一是凄怆,在雨雾缥缈的武当山顶,玉娇龙在空中完成她人生的最后一个升华,李玟的“A love before time”在宏大的弦乐伴奏中响起,观者无不动容。
从宏村的夜斗到大漠的丝路,谭盾的音乐是纯东方旋律的,但配器和和声的制作又是西方交响式的。这一配乐风格影响了许多后续的电影配乐,比如好一些的《功夫熊猫》和差一些的《英雄》。
2.《太阳照常升起》,久石让
这部电影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认同,可能是因为实在太晦涩,太符号化了。这部电影是姜文的一个梦。他的太阳,革命,疯子和妈妈全是他内心世界的表现,而与此相配的音乐也显得格外符号化。从最开始的短小的那个进行曲动机开始,通篇都充斥着一种雄性荷尔蒙的味道。强大的,侵略性的和不容忽视的配乐,还算是对这部电影作了一些观众能理解的注脚。只有在疯妈念《黄鹤楼》的时候,出现一些柔美的长笛表现女性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旋律,也是弱不可闻的。
这个片子很有创造力的一个地方在于黄秋生的《梭罗河》。其实导演们都特爱用这首曲子,之前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就使用过,但从来没有像姜文这样出格。呵呵,这样的一首歌曲在姜文手里也可以变成性暗示的助手,在第一段沉闷的疯妈自杀后的潺潺水流中出现简直让人眼前一亮。
这个片子太支离破碎了,所以我不得不再分一段……那段苏联符号眼中的《黑眼睛》也是电影音乐的一个亮点。我在前面的日志中是这样写的:“典型的新疆歌,算是弥补了一下这部电影中交代不清的年代和地点。故事开头暗沉凄凉的女声和最后篝火晚会时歇斯底里的众神狂欢形成鲜明的对比。原声里的这段改编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男声的和声如同天籁,少数民族特有的凄怆和感情把这首歌衬托得苍凉无比,一瞬间让我想起 Frida里面的一首墨西哥歌曲,也是歌不尽人生浓烈的悲欢离合。 ”很多少数民族都演绎过这首歌,比如艾斯卡尔和栗正酒吧等,参加我前面写的《太阳照常升起ost,栗正酒吧和陈楚生》。
3. 《不能说的秘密》,周杰伦
其实这部片子的音乐规格肯定没有前两部和我后面要说的几部高。但音乐是周杰伦原创,又是新生代电影的矮子的将军,当然要鼓励一下了。
影明显有抄袭/模仿/致敬的痕迹,说什么也好。音乐也是这样,很流行的mixing风格。有jay斗琴时《海上钢琴师》的活泼调子和令人激动的技巧,有小雨在唱片店里听到的老歌《情人的眼泪》(姚苏蓉演唱,周杰伦这里很有老电影人的调调),很像《黑社会》里大家票选老大时的背景音乐“心上的人儿,有永远的微笑……”周璇唱的,大概;有jay玩笑之作模仿80年乐队的《女孩别为我哭泣》,被黄俊郎唱得有模有样;当然,有更多的充斥其中的古典音乐,那一首贯穿整部电影的Secret竟然是周杰伦自己的作曲,让我非常诧异,我不知道他还能写如此古典的曲风——怎么说呢,很像肖邦年代的作品,或是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的风格拼接,但anyway,jay的才华还是让我刮目想看,包括斗琴时那几首肖邦的改编,也挺不落俗套的。
本片的主题曲《不能说的秘密》和唯一一首女声独唱《晴天娃娃》倒都是一般,jay一贯的风格,没什么过失也没什么出彩。翻到最后的制作班底页面,基本上是周杰伦的作曲和制作撑起了整部电影的音乐格局,当然,不管在电影导演还是音乐上,他都有贵人相助的,这个孩子真是明日之星啊。
4. 《赤壁》,岩代太郎
岩代太郎的音乐听得很少,这张赤壁倒挺让我喜欢的,去电影院看了三遍赤壁(上)也很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音乐。
电影原声分成两种,一种是从这里那里拿来主义的,拼成一张小品,好的话真是与电影恰如其分的衔接,比如Kill Bill,差的我就不说了,中国电影到处都是;一种是直接找人从一个动机出发,发展成许多变奏或狂想曲式,这种已经被大部分稍有资金的电影或电视选择。这一类型里面,比较成功的是《卧虎藏龙》,还有《太阳照常升起》等等。
岩代太郎的这张作品的旋律相当西式,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古代只有五音而无fa,si音高的特征,甚至可说是相当的好莱坞化。如果就是个电影配乐也就无可厚非了,可是您别让吹笛子的小孩也吹出个半音来啊,你以为这里哪里啊,羌族或者维族么?
除此之外,这张唱片还是颇为可圈可点的,开头迂回而雄壮的旋律配上那逐渐恢复光彩的锈剑就颇为凌厉,还有瑜亮的旋律,曹操的旋律都衍生得不错,第一遍时并没有太大感觉,可是很耐听,逐渐发现里面还蕴含着电影没有拍出来的那种三国最珍贵的谋略和权术的感觉。两首含蓄的慢板Previous Day和Precious One也不错,甚至牧童的那首A Hero And A Boy除了太西方之外,也尽力表现了周都督的胸中东吴丘壑。
我爱赤壁,哎呀,就为了这音乐去电影院看看赤壁也好啊。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都很崇拜三国,音乐游戏做得都是一等一的好,原声大蝶.-.[三国志.-.长江燃ゆ.OST].专辑这张也很不错,可以去verycd上下来听听。
5. 《功夫》,黄英华
这张OST很有意思,因为基本没有原创的音乐,周星驰学习昆汀,把不知道哪个角落里面淘出来的过期音乐变废为宝,形成了本部影片多种多样又无厘头的音乐风格。其实要说完全没风格也是不科学的,周星驰的电影惯用中国民族音乐,《大话西游》里如此,《功夫》里也是用了数不清的《东海渔歌》,《将军令》,《小刀会》(没错,原封不动的大话西游)和《十面埋伏》,还有《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请问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与电影中那多种多样的功夫一样让人眼花缭乱。当然,也不是光拿来本国的就行了,包括《流浪者之歌》(就是周星驰跑包租婆追的那一段呀)在内的西方音乐和《只要为你活一天》这样的经典老歌他也是来者不拒的,所以,整部电影+音乐古怪而恰到好处的运用就给我们呈现出一种奇怪而又工整的美感。这说明,“拿来”也可以变“主义”的。(另一个电视剧的例子参见康洪雷的《士兵突击》,也是除了关峡的一段主旋律之外全部拿来,也是多元化莫名其妙还挺恰到好处的,从电影原声抄到日本动画片,无所不用其极)
6. 《无间道》,陈光荣,冯庭正
像热爱《赤壁》一样,我热爱《无间道》,并毫不怀疑地把《无间道》推为十年来港片的唯一经典。但《赤壁》还是颇有瑕疵,并有下集诸多让我不满的情节跳跃,这样就显出电影音乐的愈发珍贵甚至超过电影本身;而《无间道》的成功在于它的完美,从情节,构思到演员,还有充满细节意味的摄影,剪辑,甚至配音,都完成得无懈可击,因此让我看了一遍又一篇之后仍然充满兴趣。
因此,这部电影的音乐就显得不那么突出,甚至可以说变成了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乳交融。片头开始,影片中那充满佛教和警世意味的对“无间”的解释和狰狞的佛头甫出,宏大的音乐就揭开了电影令人不得不往下看的序幕。一开头,不停的闪回和两人生活轨迹的展开伴随着《跟他交换》的旋律让人大呼过瘾,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音乐的变化多端而统一的旁观味道贯穿始终,比如两个内鬼斗法时的扣人心弦的“有内鬼,行动取消”,梁朝伟跟踪刘德华时的“标”都是其中的精彩片断。到了黄秋生从高楼被推下的突然死亡时缓缓响起的《再见...警察》就完成了一个华美的高潮,这里音乐和情节的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音乐了。
电影中有歌词的音乐总是比较引人注目,我说的是蔡琴的《是谁在敲打我窗》,把这样的歌曲配在这样的情节中,要我说,配乐人真是得到外星人指点了才有这么好的创意。
7. 《宋家王朝》,喜多郎
我很佩服日本人,真是做什么就能做好什么。除了久石让,喜多郎是日本另一个现代音乐的大师,对电影的配乐也是出手就有,这部片子的成功一多半是音乐的功劳。我不知道电影配乐的流程,但与有些电影先把粗剪的片子拿去给作曲家不同,《宋家王朝》的配乐一定是在剧本或构思初有时就拿去做音乐了,并且导演和作曲家之间一定有过很多次深入的讨论,所以结果就是音乐为电影的宏大叙事与人物刻画呈现了完美的解释,甚至起着推动电影发展的作用,这也是张婉婷的细心造就了这部电影的成功。
宋查理教三个女儿弹钢琴时的The Soon sisters主题动机就出现,并且贯穿始终。从最初的钢琴但旋律如同耄耋老人的回忆,到后来的弦乐和声与整个交响乐团的伴奏为我们徐徐展开中国那一段传奇历史的画卷,主旋律没有变过,但不同的改写却让整部片子像是有了灵丹妙药般或了起来,同样的旋律,可以让人悲伤,可以让人心境平和,也可以让人胸潮澎湃。Dr. sun and qingling 的柔美描述他们相爱的生活,没有任何风尘意味,正如宋先生在念圣经时的庄严肃穆:“圣经上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悲恸有时,跳舞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The Bonfire描述三姐妹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不同理想,和最后的迥异结局,配以影片最后出现的字幕,庆龄和美龄终身没有再见的无奈,音乐如同看惯了世事变迁的老人的叹谓,都令人心折。
1. 《卧虎藏龙》,谭盾
《卧虎藏龙》是古装大片中唯一带有导演对人性心理追寻的片子,音乐也是如此。用马友友的大提琴塑造周润发和杨紫琼的“人心就是江湖”,用新疆音乐的变奏塑造玉娇龙初遇小虎时的灵动和不打不相识,谭盾的音乐和李安的心理刻画是相辅相成了。中国音乐的精髓体现在杨紫琼和章子怡的那一场"Night fight"上。古筝的轻盈和鼓点的敲击简直就是对李安特意营造出来的那场水墨画的音响注脚。这不就是音乐中的轻功吗?在玉娇龙与小虎在边疆分离的那场戏和玉娇龙纵身一跃的那场“Farewell”,用的主旋律是相同的,但却发展出不同的变奏,一是不舍,一是凄怆,在雨雾缥缈的武当山顶,玉娇龙在空中完成她人生的最后一个升华,李玟的“A love before time”在宏大的弦乐伴奏中响起,观者无不动容。
从宏村的夜斗到大漠的丝路,谭盾的音乐是纯东方旋律的,但配器和和声的制作又是西方交响式的。这一配乐风格影响了许多后续的电影配乐,比如好一些的《功夫熊猫》和差一些的《英雄》。
2.《太阳照常升起》,久石让
这部电影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认同,可能是因为实在太晦涩,太符号化了。这部电影是姜文的一个梦。他的太阳,革命,疯子和妈妈全是他内心世界的表现,而与此相配的音乐也显得格外符号化。从最开始的短小的那个进行曲动机开始,通篇都充斥着一种雄性荷尔蒙的味道。强大的,侵略性的和不容忽视的配乐,还算是对这部电影作了一些观众能理解的注脚。只有在疯妈念《黄鹤楼》的时候,出现一些柔美的长笛表现女性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旋律,也是弱不可闻的。
这个片子很有创造力的一个地方在于黄秋生的《梭罗河》。其实导演们都特爱用这首曲子,之前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就使用过,但从来没有像姜文这样出格。呵呵,这样的一首歌曲在姜文手里也可以变成性暗示的助手,在第一段沉闷的疯妈自杀后的潺潺水流中出现简直让人眼前一亮。
这个片子太支离破碎了,所以我不得不再分一段……那段苏联符号眼中的《黑眼睛》也是电影音乐的一个亮点。我在前面的日志中是这样写的:“典型的新疆歌,算是弥补了一下这部电影中交代不清的年代和地点。故事开头暗沉凄凉的女声和最后篝火晚会时歇斯底里的众神狂欢形成鲜明的对比。原声里的这段改编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男声的和声如同天籁,少数民族特有的凄怆和感情把这首歌衬托得苍凉无比,一瞬间让我想起 Frida里面的一首墨西哥歌曲,也是歌不尽人生浓烈的悲欢离合。 ”很多少数民族都演绎过这首歌,比如艾斯卡尔和栗正酒吧等,参加我前面写的《太阳照常升起ost,栗正酒吧和陈楚生》。
3. 《不能说的秘密》,周杰伦
其实这部片子的音乐规格肯定没有前两部和我后面要说的几部高。但音乐是周杰伦原创,又是新生代电影的矮子的将军,当然要鼓励一下了。
影明显有抄袭/模仿/致敬的痕迹,说什么也好。音乐也是这样,很流行的mixing风格。有jay斗琴时《海上钢琴师》的活泼调子和令人激动的技巧,有小雨在唱片店里听到的老歌《情人的眼泪》(姚苏蓉演唱,周杰伦这里很有老电影人的调调),很像《黑社会》里大家票选老大时的背景音乐“心上的人儿,有永远的微笑……”周璇唱的,大概;有jay玩笑之作模仿80年乐队的《女孩别为我哭泣》,被黄俊郎唱得有模有样;当然,有更多的充斥其中的古典音乐,那一首贯穿整部电影的Secret竟然是周杰伦自己的作曲,让我非常诧异,我不知道他还能写如此古典的曲风——怎么说呢,很像肖邦年代的作品,或是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的风格拼接,但anyway,jay的才华还是让我刮目想看,包括斗琴时那几首肖邦的改编,也挺不落俗套的。
本片的主题曲《不能说的秘密》和唯一一首女声独唱《晴天娃娃》倒都是一般,jay一贯的风格,没什么过失也没什么出彩。翻到最后的制作班底页面,基本上是周杰伦的作曲和制作撑起了整部电影的音乐格局,当然,不管在电影导演还是音乐上,他都有贵人相助的,这个孩子真是明日之星啊。
4. 《赤壁》,岩代太郎
岩代太郎的音乐听得很少,这张赤壁倒挺让我喜欢的,去电影院看了三遍赤壁(上)也很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音乐。
电影原声分成两种,一种是从这里那里拿来主义的,拼成一张小品,好的话真是与电影恰如其分的衔接,比如Kill Bill,差的我就不说了,中国电影到处都是;一种是直接找人从一个动机出发,发展成许多变奏或狂想曲式,这种已经被大部分稍有资金的电影或电视选择。这一类型里面,比较成功的是《卧虎藏龙》,还有《太阳照常升起》等等。
岩代太郎的这张作品的旋律相当西式,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古代只有五音而无fa,si音高的特征,甚至可说是相当的好莱坞化。如果就是个电影配乐也就无可厚非了,可是您别让吹笛子的小孩也吹出个半音来啊,你以为这里哪里啊,羌族或者维族么?
除此之外,这张唱片还是颇为可圈可点的,开头迂回而雄壮的旋律配上那逐渐恢复光彩的锈剑就颇为凌厉,还有瑜亮的旋律,曹操的旋律都衍生得不错,第一遍时并没有太大感觉,可是很耐听,逐渐发现里面还蕴含着电影没有拍出来的那种三国最珍贵的谋略和权术的感觉。两首含蓄的慢板Previous Day和Precious One也不错,甚至牧童的那首A Hero And A Boy除了太西方之外,也尽力表现了周都督的胸中东吴丘壑。
我爱赤壁,哎呀,就为了这音乐去电影院看看赤壁也好啊。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都很崇拜三国,音乐游戏做得都是一等一的好,原声大蝶.-.[三国志.-.长江燃ゆ.OST].专辑这张也很不错,可以去verycd上下来听听。
5. 《功夫》,黄英华
这张OST很有意思,因为基本没有原创的音乐,周星驰学习昆汀,把不知道哪个角落里面淘出来的过期音乐变废为宝,形成了本部影片多种多样又无厘头的音乐风格。其实要说完全没风格也是不科学的,周星驰的电影惯用中国民族音乐,《大话西游》里如此,《功夫》里也是用了数不清的《东海渔歌》,《将军令》,《小刀会》(没错,原封不动的大话西游)和《十面埋伏》,还有《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请问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与电影中那多种多样的功夫一样让人眼花缭乱。当然,也不是光拿来本国的就行了,包括《流浪者之歌》(就是周星驰跑包租婆追的那一段呀)在内的西方音乐和《只要为你活一天》这样的经典老歌他也是来者不拒的,所以,整部电影+音乐古怪而恰到好处的运用就给我们呈现出一种奇怪而又工整的美感。这说明,“拿来”也可以变“主义”的。(另一个电视剧的例子参见康洪雷的《士兵突击》,也是除了关峡的一段主旋律之外全部拿来,也是多元化莫名其妙还挺恰到好处的,从电影原声抄到日本动画片,无所不用其极)
6. 《无间道》,陈光荣,冯庭正
像热爱《赤壁》一样,我热爱《无间道》,并毫不怀疑地把《无间道》推为十年来港片的唯一经典。但《赤壁》还是颇有瑕疵,并有下集诸多让我不满的情节跳跃,这样就显出电影音乐的愈发珍贵甚至超过电影本身;而《无间道》的成功在于它的完美,从情节,构思到演员,还有充满细节意味的摄影,剪辑,甚至配音,都完成得无懈可击,因此让我看了一遍又一篇之后仍然充满兴趣。
因此,这部电影的音乐就显得不那么突出,甚至可以说变成了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乳交融。片头开始,影片中那充满佛教和警世意味的对“无间”的解释和狰狞的佛头甫出,宏大的音乐就揭开了电影令人不得不往下看的序幕。一开头,不停的闪回和两人生活轨迹的展开伴随着《跟他交换》的旋律让人大呼过瘾,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音乐的变化多端而统一的旁观味道贯穿始终,比如两个内鬼斗法时的扣人心弦的“有内鬼,行动取消”,梁朝伟跟踪刘德华时的“标”都是其中的精彩片断。到了黄秋生从高楼被推下的突然死亡时缓缓响起的《再见...警察》就完成了一个华美的高潮,这里音乐和情节的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音乐了。
电影中有歌词的音乐总是比较引人注目,我说的是蔡琴的《是谁在敲打我窗》,把这样的歌曲配在这样的情节中,要我说,配乐人真是得到外星人指点了才有这么好的创意。
7. 《宋家王朝》,喜多郎
我很佩服日本人,真是做什么就能做好什么。除了久石让,喜多郎是日本另一个现代音乐的大师,对电影的配乐也是出手就有,这部片子的成功一多半是音乐的功劳。我不知道电影配乐的流程,但与有些电影先把粗剪的片子拿去给作曲家不同,《宋家王朝》的配乐一定是在剧本或构思初有时就拿去做音乐了,并且导演和作曲家之间一定有过很多次深入的讨论,所以结果就是音乐为电影的宏大叙事与人物刻画呈现了完美的解释,甚至起着推动电影发展的作用,这也是张婉婷的细心造就了这部电影的成功。
宋查理教三个女儿弹钢琴时的The Soon sisters主题动机就出现,并且贯穿始终。从最初的钢琴但旋律如同耄耋老人的回忆,到后来的弦乐和声与整个交响乐团的伴奏为我们徐徐展开中国那一段传奇历史的画卷,主旋律没有变过,但不同的改写却让整部片子像是有了灵丹妙药般或了起来,同样的旋律,可以让人悲伤,可以让人心境平和,也可以让人胸潮澎湃。Dr. sun and qingling 的柔美描述他们相爱的生活,没有任何风尘意味,正如宋先生在念圣经时的庄严肃穆:“圣经上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悲恸有时,跳舞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The Bonfire描述三姐妹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不同理想,和最后的迥异结局,配以影片最后出现的字幕,庆龄和美龄终身没有再见的无奈,音乐如同看惯了世事变迁的老人的叹谓,都令人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