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吧

2005年的冬天,我正在一个叫做实验高中的学校念我的高四,我的很多同学都会在后来自嘲的说没有读过高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多么希望我的人生不那么完整啊!
我经常记得那个时侯我们会在教室吃完午饭后,开始在拥有浓郁饭菜味的教室把头埋在一摞又一摞的复习资料里昏睡。半个小时后,广播会响,把睡的正香的我们叫醒。因为下午的课就要开始。我,李楠,革宣,世杰或者还有博文几个人,会在广播的歌声中从桌子上爬起来成群结队的去厕所。
那个时侯广播里经常放的是周杰伦的《11月的肖邦》,因为他刚发片没多久,很多人还没听腻。我们就在周杰伦的《夜曲》中蜷缩着身子慢慢的在校园里慢腾腾的往离教室最远的厕所走。这是大家集中商讨的结果,因为路程越远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聊天的时间越多,谁愿意那么早的去教室啊?
我们穿过拥挤逼仄的教师楼楼道,踮着脚走过开水房旁边的煤堆,然后大家会指着教师楼楼下经常停着的一辆世杰牌三轮车对着世杰哈哈大笑,然后世杰会一如既往的呵呵一笑,用浓重的陕西音说:有意思吗?你们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有时候大家会从某一棵松树开始比赛谁跑的快,然后最后到厕所的那个人必须给所有的人买一支棒棒糖。即使在当时,我们也都觉得这是多么幼稚可笑的游戏啊!但是每个人几乎都乐此不疲,从这可以发现当时的我们是多么的无聊。
等我们回到教室的时候,老师也许还没回到教室,革宣在要坐到座位上的时候总会冲着世杰喊一句:世杰,你记着,你还欠我7个阿尔卑斯呢?
世杰会转过头,冲着革宣说,怎么会是7个呢?明明是5个!
后来的某一天中午,广播一如既往的放歌叫我们醒来,听节奏大家都说是周杰伦的,但是唱腔却有那么一点不一样,很多人就都说大概又是个网络的吧。
后弦当时唱的是他的成名曲《桥段》,现在的我想起来,虽然所有喜欢他的人都不想把它和周杰伦作比较,但是他的成名确实也离不了周杰伦。他是9月份发的《古玩》,但是《桥段》却是在周杰伦10月份迟迟不发片的时候盗版商挂羊头卖狗肉推广开来的。
他的嗓音确实比周好,虽然也有那么一点点的慵懒,但是却干净清澈,让人听了很舒服。在此后的两个多月的中,我一直用我的那台透明的松下卡带机播放从自家楼下5块钱买的盗版《古玩》卡带,因为机子是松下的,然后卡带盗版的不是很厉害,属于第一次盗版,音质还算好。一直听的是他的《十有八九》。
黄义达的《专属密码》是在当年的儿童节发的片,那年夏天一直躲在家里在Channel[v]上看他《专属密码》的MV:他和一大群人背着吉他穿着沙滩裤大声的嘶吼,畅想着他的音乐梦想。他出道比较早,但是一直以来沉寂无名,即使是比较红的时候,唱片公司还是以女版孙燕姿作为噱头来吸引听众。那首《那女孩对我说》让他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仅仅就是那一首。
当我旁边的人都在买盗版商拼凑的所谓一人一首成名曲卡带时,我依然执着的买他们的个人专辑,我始终相信有些歌是我们会不经意错过的。那年冬天,我买了他的《专属密码》,然后听了那首《目击者》。
那是一首比《那女孩》更耐听的歌,他在副歌的地方低沉却有力的唱到“走吧,两个人能爱多久?”的时候,我的心竟然不可预料的酸痛起来。
那一年的冬天,我毫无预料的经历了一段的感情的阴霾,现在想想其实当时的自己真的是要多傻有多傻。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那些经历让我以一种很容易受感染的心情来看待那些歌。我始终相信歌总是因为感情而存在的,它触动了你,是因为你赋予了它感情。
在那个阴冷的季节,我的朋友,以及这两个歌手,让我记忆深刻。
后弦的《东方不败》拖了很长很长时间,终于在今年的11月初发行,我经常听的是那首《慢四恋曲》,很舒缓但却很有味道的歌,当然还有《海口》《过桥》等等一些。
这应该算是他的第二张专辑,除过以前的那个EP,没有浪费我们深切期待的感情,当周杰伦越来越让人失望,他却越来越让人惊喜。
那段时间,有一些事情让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糟。
11月底的一天,我正在印刷厂。那里的工作人员帮着我们排杂志的版面,闲着无事去好听上逛,然后看到了黄义达的新专辑。《写给自己的歌》,这个唇红齿白的青年终于将他的倔强与脆弱一股脑的迸发出来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听他的歌,忽然想到一个词语,轮回。
三年前我在听他们的歌,和我的朋友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阴霾的日子,三年后,很多事情都毫无预料的改变了,但是有一些东西却永远的留在了心底。
到了现在,我一直以为自己都已经长大成熟,但是经历过很多事之后却发现我的很多想法都是那么的幼稚可笑。人和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却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然后毫无预料的受到重创。
到了现在,已经算是毕业的李楠正在陪女朋友也是我的好朋友考研,然后革宣在湖北的一个不知名的学校念大二,世杰在青岛学汽车,博文在承德,虽然算是各奔东西,但是每年的寒假都会相约见面,然后喝酒聊天,一如既往。只是今年肯定要控制一点,去年的情人节把革宣喝到了急救中心,让我们每个人都心有余悸。
就这样吧。
我经常记得那个时侯我们会在教室吃完午饭后,开始在拥有浓郁饭菜味的教室把头埋在一摞又一摞的复习资料里昏睡。半个小时后,广播会响,把睡的正香的我们叫醒。因为下午的课就要开始。我,李楠,革宣,世杰或者还有博文几个人,会在广播的歌声中从桌子上爬起来成群结队的去厕所。
那个时侯广播里经常放的是周杰伦的《11月的肖邦》,因为他刚发片没多久,很多人还没听腻。我们就在周杰伦的《夜曲》中蜷缩着身子慢慢的在校园里慢腾腾的往离教室最远的厕所走。这是大家集中商讨的结果,因为路程越远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聊天的时间越多,谁愿意那么早的去教室啊?
我们穿过拥挤逼仄的教师楼楼道,踮着脚走过开水房旁边的煤堆,然后大家会指着教师楼楼下经常停着的一辆世杰牌三轮车对着世杰哈哈大笑,然后世杰会一如既往的呵呵一笑,用浓重的陕西音说:有意思吗?你们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有时候大家会从某一棵松树开始比赛谁跑的快,然后最后到厕所的那个人必须给所有的人买一支棒棒糖。即使在当时,我们也都觉得这是多么幼稚可笑的游戏啊!但是每个人几乎都乐此不疲,从这可以发现当时的我们是多么的无聊。
等我们回到教室的时候,老师也许还没回到教室,革宣在要坐到座位上的时候总会冲着世杰喊一句:世杰,你记着,你还欠我7个阿尔卑斯呢?
世杰会转过头,冲着革宣说,怎么会是7个呢?明明是5个!
后来的某一天中午,广播一如既往的放歌叫我们醒来,听节奏大家都说是周杰伦的,但是唱腔却有那么一点不一样,很多人就都说大概又是个网络的吧。
后弦当时唱的是他的成名曲《桥段》,现在的我想起来,虽然所有喜欢他的人都不想把它和周杰伦作比较,但是他的成名确实也离不了周杰伦。他是9月份发的《古玩》,但是《桥段》却是在周杰伦10月份迟迟不发片的时候盗版商挂羊头卖狗肉推广开来的。
他的嗓音确实比周好,虽然也有那么一点点的慵懒,但是却干净清澈,让人听了很舒服。在此后的两个多月的中,我一直用我的那台透明的松下卡带机播放从自家楼下5块钱买的盗版《古玩》卡带,因为机子是松下的,然后卡带盗版的不是很厉害,属于第一次盗版,音质还算好。一直听的是他的《十有八九》。
黄义达的《专属密码》是在当年的儿童节发的片,那年夏天一直躲在家里在Channel[v]上看他《专属密码》的MV:他和一大群人背着吉他穿着沙滩裤大声的嘶吼,畅想着他的音乐梦想。他出道比较早,但是一直以来沉寂无名,即使是比较红的时候,唱片公司还是以女版孙燕姿作为噱头来吸引听众。那首《那女孩对我说》让他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仅仅就是那一首。
当我旁边的人都在买盗版商拼凑的所谓一人一首成名曲卡带时,我依然执着的买他们的个人专辑,我始终相信有些歌是我们会不经意错过的。那年冬天,我买了他的《专属密码》,然后听了那首《目击者》。
那是一首比《那女孩》更耐听的歌,他在副歌的地方低沉却有力的唱到“走吧,两个人能爱多久?”的时候,我的心竟然不可预料的酸痛起来。
那一年的冬天,我毫无预料的经历了一段的感情的阴霾,现在想想其实当时的自己真的是要多傻有多傻。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那些经历让我以一种很容易受感染的心情来看待那些歌。我始终相信歌总是因为感情而存在的,它触动了你,是因为你赋予了它感情。
在那个阴冷的季节,我的朋友,以及这两个歌手,让我记忆深刻。
后弦的《东方不败》拖了很长很长时间,终于在今年的11月初发行,我经常听的是那首《慢四恋曲》,很舒缓但却很有味道的歌,当然还有《海口》《过桥》等等一些。
这应该算是他的第二张专辑,除过以前的那个EP,没有浪费我们深切期待的感情,当周杰伦越来越让人失望,他却越来越让人惊喜。
那段时间,有一些事情让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糟。
11月底的一天,我正在印刷厂。那里的工作人员帮着我们排杂志的版面,闲着无事去好听上逛,然后看到了黄义达的新专辑。《写给自己的歌》,这个唇红齿白的青年终于将他的倔强与脆弱一股脑的迸发出来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听他的歌,忽然想到一个词语,轮回。
三年前我在听他们的歌,和我的朋友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阴霾的日子,三年后,很多事情都毫无预料的改变了,但是有一些东西却永远的留在了心底。
到了现在,我一直以为自己都已经长大成熟,但是经历过很多事之后却发现我的很多想法都是那么的幼稚可笑。人和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却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然后毫无预料的受到重创。
到了现在,已经算是毕业的李楠正在陪女朋友也是我的好朋友考研,然后革宣在湖北的一个不知名的学校念大二,世杰在青岛学汽车,博文在承德,虽然算是各奔东西,但是每年的寒假都会相约见面,然后喝酒聊天,一如既往。只是今年肯定要控制一点,去年的情人节把革宣喝到了急救中心,让我们每个人都心有余悸。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