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sick Cars平庸的新专辑 证明了NO BEIJING一代的作者性就是滚圈“新概念”水平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对如今的Carsick Cars乐队来说,他们名字的吸引力要大于作品的吸引力,否则很难解释,Carsick Cars千呼万唤的新专辑,发出来却毫无反响。当然,垂类媒体有介绍,老歌迷有捧场,但那都属于自营,不是讨论。
看到一些相关人士导览这张专辑歌曲结构的细腻精巧,文本表达的进阶扩展,说实话,这类注水赞美让Carsick Cars显得非常可怜,当一个乐队的作品需要用说明书去引导喜爱,只会反向证明其作品在当下的无力。
这种无力又不完全归结于Carsick Cars的音乐质量,而是他们对音乐的书写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的需要,似乎是D-22一批乐队的集体困境,只有在北京奥运周期的时段里,他们才可以最大化作品价值。当时间线超出了奥运周期,新作品普遍难产生共鸣,而乐队名字却留在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里,形成一种尴尬的割裂,作品比乐队更早被迭代。
如果完整听几遍Carsick Cars的新专辑,会发现专辑做得不差,算有诚意;但是它好吗,似乎也就那样,相对真实的感受是,基本悦耳但很难被任何元素触动。不妨适当反思一下,脱离了D-22的语境,no beijing一代标签的庇护,Carsick Cars的作品在大众层面真的能打吗?让反思再具体一点,如果《中南海》不是出现在D-22的场景里,会成为地下金曲吗?
Carsick Cars从口碑到人气,一直是no beijing一代乐队里的佼佼者,所以他们的困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no beijing一代现象级出现,很像与他们同龄的那一批新概念作家,本质上是一场青春风暴,对抗旧有的话语权,他们在高光时刻轻易成为现象,却始终没有形成系统,这是能力问题。从新概念作家变成作家,很多人无法完成这个蜕变,而完成蜕变的少数人,后续作品也多是合格平庸,因为曾经的繁荣并非硬实力流通的结果,所以如今无法凿穿新时代的壁垒。
Carsick Cars新专辑附带一篇微小说,作家班宇执笔。班宇与新概念那一批作家是同龄人,但创作路径完全不同,作品的影响力也完全不同,班宇只能用作品去赢得市场,而新概念与no beijing一代,他们的成功依靠了更多非创作元素。
Carsick Cars找班宇写这篇微小说,除了私人情谊以外,或许还有另一层想法,希望自己也成为无需靠新概念镀金的创作者,但由于曾过分依附那个话语系统,Carsick Cars的转身,显得步履维艰,从no beijing塑造的概念里挣脱出来,已经耗尽了他们的体力,此刻的平庸,是一种客观的真实。
当初新概念的出现,并非源于年轻作家的创作井喷,而是因为当时文学处在低谷期,没有任何商业市场,所以才推出新概念作文大赛,包装文坛新血拓宽读者群体。D-22虽然没有这么强的目的性,但摇滚乐市场和文学市场一样无人问津,同样的诞生前提,使他们的逻辑非常相近,尤其no beijing这个标签出现后,那批乐队就像新概念的文坛新血一样,名声并不完全出于创造力鼎盛,而是在与土摇分庭抗礼的姿态上。
在Carsick Cars的全盛时期,no beijing一代的音乐眼界与风格的确令人印象深刻,但他们的作者性也始终是个问题,与欧美小众同步,利用信息时差制造的审美优势,最终也会被时间填平。
Carsick Cars就是例子,曾经噪音浪潮时期,他们是一种时髦,如今噪音浪潮不时髦了,新专辑开始偏向流行,请不要用成熟松弛当借口为新专辑开脱,创作状态可以流动,但创作者的内核不会轻易摇摆,Carsick Cars的问题是音乐上一以贯之的东西并不坚定。
初听这张专辑时,下意识的反应这是长大的“哪吒”,收敛的“刺猬”,除了吉他音色以外,并没有太多属于Carsick Cars自己的味道,可以理解为他们在挣脱固有的标签,但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再想,他们固有的标签还具备价值吗?
Carsick Cars的转变,不能排除市场的因素,这也是我对他们,以及他们那一批乐队作者性怀疑的原因。别忘了他们出自D-22,唯一一家有文化阶层感的live house,在那里成为了地下文化新贵,如今青年文化的阶层上游是各类网红,Carsick Cars的新专辑,更像是在适应洗牌后的新时代。
这也是谈论他们,要强调北京奥运周期的原因。奥运周期与当下的区别,本质上是经济。这一批乐队某种程度上属于经济昂扬衍生出的文化现象。有点像十年前全民创业时,但凡拿个项目书,就有机会遇到投资人,履历要是稍微像样点,机会更多,可创业潮过去,留下的概念一地鸡毛,存留的项目寥寥无几。
不要天真地以为经济大势与地下文化扯不上关系,事实上,不同的经济形态对地下文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同一批年轻人干同样的事,在经济发达地区是亚文化,在经济落后地区就是杀马特,这就是经济影响文化的表现。
2008年奥运会前后,新兴的经济体急切地向世界展示软硬实力,国际化的D-22成为一种文化输出,成就了一批年轻乐队,然而当经济环境急转至保守下行,又与全世界脱轨三年,这些乐队不再年轻,无东风可乘,会悲哀的发现,曾经那个时代已如幻影,被放大的影响力正被加倍收回。虽然任何乐队都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可真正优秀的乐队一定具有超越时代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作者性,作者性不够,就经不起新语境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