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步的向前走
何欣穗终于推出全新单曲《我们快乐地向前走》,这是她送给自己40岁的生日礼物,同时也是一首引人深思的歌,用死亡和出生两个版本,让人思考过往和憧憬未来。何欣穗是我的精神领袖,她永远是一个很有种的女人,在年末听到这首歌,我还真的需要好好想想今年到底干了些什么。
A:最感动
张亚东音乐会
入行时,我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娱记,无论采访对象或围绕在他们四周的工作人员多糟糕,我都微笑以待。但想来国内娱乐圈生态太势利,欺善怕恶是常事,所以我如今也顾不上许多,只知后悔在校期间,完全没学会如何与人争嘴。
当然也有较好的回忆。比如张亚东首场作品音乐会,虽没能到现场,但能采访这位杰出音乐人是件幸运的事。而采访张亚东之前,与宋柯老师的对话也很愉快。张亚东给我的印象是:嗓音有磁性,点评合作过的歌手,不会用浮夸的词藻,只有诚恳的话语。
他曾说“我会用所有美好的形容词去形容音乐”,其实并不用多华丽。如聊到莫文蔚,他会说:“莫文蔚唱得太好太好了,好感动。”“太好太好了”这些词句,并非他修辞能力有限,我想,这就是他最真实、最内心的表达。
真正的大牌应该像张亚东这样,对工作敬业,对人谦虚有礼,最重要的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能如此,而不是有如周杰伦雇佣一堆四肢发达的壮丁环绕,好比在拍戏扮黑帮老大,壮丁们还狐假虎威对粉丝不客气。
配乐:橙草《捉迷藏》——用单纯的音乐化解那些不愉快,就像张亚东说的:“你在外面被欺负了,受了什么委屈,音乐可以安慰你。”
B:最遗憾
简单生活节
金曲奖颁奖时,我没能赶上。不过,之后好好抒发了一番对台湾重大音乐事件的看法,加之国庆黄金周将大陆大小音乐节一网打尽。在原创力走低的乐坛,集结台湾一线创作歌手和乐团的第二届台北简单生活节,曾是我今年报道的最重要目标和梦想,我渴望对简单生活节拥有自己的报道,而且是现场的,于是向主任提出前往台湾采访的要求。我想因为视野的关系,这个提议并未被否决。
只可惜赴台手续太繁复,换言之,当我将手续办妥,简单生活节刚好落幕。在这种情形下,只得退而求其次,将现场采访改成电话专访1976乐团与创作才女许哲佩。虽这两组访问论人气与才气都够分量,但放在简单生活节这么一个盛事面前,还是太单薄,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专题,何况缺乏现场,报道就缺少核心,始终不够深入有力。我不打算做一个上下不就,曲高和寡、了无新意的音乐节专题,所以推荐了音乐人的音乐。
至于音乐推荐这部分,我自认自己做得还好。过去的一年,我采访了张亚东、苏打绿、莫文蔚、Tizzy Bac、王筝……他们都是好音乐的指标。09年,我们会将眼光放得更远,不光是华语乐坛,世界乐坛我们也会更加关注。
配乐:Watermark《Captivate Us》——夫妻档福音组合的歌,民谣吉他流淌出来的旋律,能够帮人清洁心灵。
C:最搞笑
羽泉武汉演唱会
今年来汉演出最大牌莫过于林肯公园,不过最后黄了。国内组合羽泉演唱会倒是没黄,前后有三组嘉宾出场,其他人可能更关注某选秀歌手,但我选择力推本地乐队DISH。次日,如果将全城报纸翻看一遍,我的报道可能最“搞笑”——因为很不一样。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而我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既然是武汉媒体,当然可以更大力度地支持本地的音乐。当然,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事实上,无论国庆期间音乐节专题,还是林肯公园报道,我都在试图采访更多武汉本地热爱音乐并拥有观点和才华的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武汉也有不少音乐人推出新作:SMZB加入苏格兰风笛后的首张专辑《ten years rebellion》,后摇乐队花伦首张专辑《Silver Daydream》、独立乐团丹麦《Sun Sun Town》及创作才女B.B.Queen的第二张创作辑《On ' Off '》……希望明年,能听到更多本地音乐作品。
配乐:哪吒在此《情歌》——哪吒在此是武汉发展势头较好的硬地歌手,曾发表个人DEMO《Day Dreamer》,作品还被收录在国内不少厂牌的合辑中。《情歌》是她的全新创作。
D:最遭罪 音乐盛典颁奖礼
前几年选秀之火爆,令人咋舌。不过,如今选秀已处下风,唯有各颁奖礼还在勉为其难地维系着。第九届CCTV—MTV音乐盛典,是我采访的第一个大型颁奖礼,虽然备受争议,但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它的娱乐性始终大于音乐性,太过苛刻,与活动本身风格不搭,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是以一颗娱乐的心看待一切。
开心的是,活动现场见到苏打绿和莫文蔚。我是他们的粉丝。也因如此,苏打绿接受采访时,在北京媒体集体沉默时,我举手发问,打破冷场,结果被北京某报摄影大哥认作苏打绿的托儿。至于莫文蔚,图片中的她比现场的她漂亮。
这次采访非常不顺利,让我想死,如该死的苹果笔记本,操作系统很别扭,此外主办方提供的盒饭是冷餐,饥寒交迫情形下,哭笑不得。
配乐:王菲《浮躁》——看着满地狂乱飞舞的树叶,我突然就明白了王菲当年唱《浮躁》,是处于怎么样一种环境里的怎样一种心境。
E:最难过 张雨生纪念专题
今年是张雨生逝世11周年,台湾联合报集结张雨生生前朋友和受他影响的后辈音乐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纪念音乐会。张雨生的纪念专题,应是我入行以来第一个有私人心结的报道。他是我非常欣赏的音乐人,才华横溢,同时对市场有着独到判断。不过,面对自己喜欢的歌手或艺人,往往更易言不及义,所以张雨生的专题最终让我很郁闷,似乎有许多可以写,但又必须有所取舍。
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如黄耀明新碟《King Of The Road》应如何翻译?唱片概念究竟是什么?是要表达“路霸”,还是用Road比喻人在旅途?呈现在版面上,仅仅一段300字的唱片推荐,却花费我整晚时间做功课,向乐评人请教,跟朋友探讨。对于这些,我认为都值得,首当其冲是本身对音乐的热爱,同时这也是对用心做音乐的优质音乐人应有的尊重。
配乐:张雨生《沉默之沙》——这首歌多少唱出了我这种生活除了音乐没有其他的无聊人士的心声。
F:最郁闷 SJ-M来汉
除了最后爽约的林肯公园,韩国组合SJ-M无疑是今年来汉最大牌。他们的人气惊人,记得他们第一次来汉,被困酒店20多小时,居然有女粉丝在他们下榻酒店的花坛睡了一夜。而为能采访SJ-M,摄影记者开车带我绕着东湖转圈。到了现场,又累又饥又渴,同时还很困。即便状态不佳,我仍比较满意自己的表现。韩庚接受媒体采访后,并向我鞠躬,令我很意外。原来亚洲艺人,除了内地的几位之外,都很有礼貌。
之所以对SJ-M的彬彬有礼念念不忘,也因一年将尽时,与我朝夕相处的实习记者与一家唱片公司工作人员纠缠不清。此前曾听得日本做媒体的朋友对他们的评价,领教后才知是真。也因如此,当他们的宣传到大老板,给我打电话说:“等着我们给你寄律师函”,我笑了,地球人都笑了。
配乐:莫文蔚《是这样吗》——这首歌由于光中填词,莫文蔚唱道“也许沉默是最好的回答/然而你永远不懂/我的想法/相信也罢/不确定也罢/我都不怕”,习惯在冬天听《就是莫文蔚》,这一张哪怕唱到了《冷》,也能够给人温暖和勇气的唱片,让那些颓废的抱怨,最后也烟消云散。
感谢这个人感谢那个人
因熬夜听唱片,常让我梦见自己在写唱片推荐。于是我向一位DJ朋友吐苦水,他则拿出自己每次做圣诞特辑,都是从两百多张唱片中挑出十首歌的故事,安慰我戒骄戒躁。我们都认为有目的地听音乐,给人成就感,但快乐有时会打折。昼夜颠倒的生活,更让我发现自己逐离朋友,现在能聊音乐的朋友只有部门主任了,但她有天跟我说,“我有些怀疑你的音乐取向”,这句话比怀疑我性取向还可怕。但是反省之后,觉得这个怀疑也很好,不管是不是工作需要,在音乐上我还有很长的路。我感谢我采访过的乐评人,你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观点,丰富了我对于音乐的看法。其中有位乐评人曾对我说:“你对音乐的认识是别人学不到的。”这句话一半是认可,另一半也是鞭策,记者对事情的认知,应该大于稿件写作技巧吧。此外,要感谢远在新加坡的好友吴斌,我们一起高中毕业,一起玩音乐,一起大学毕业,一起进入职场,虽身处异地,但总能感同身受、彼此鼓励。让我们快乐、大步地向前走。
A:最感动
张亚东音乐会
入行时,我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娱记,无论采访对象或围绕在他们四周的工作人员多糟糕,我都微笑以待。但想来国内娱乐圈生态太势利,欺善怕恶是常事,所以我如今也顾不上许多,只知后悔在校期间,完全没学会如何与人争嘴。
当然也有较好的回忆。比如张亚东首场作品音乐会,虽没能到现场,但能采访这位杰出音乐人是件幸运的事。而采访张亚东之前,与宋柯老师的对话也很愉快。张亚东给我的印象是:嗓音有磁性,点评合作过的歌手,不会用浮夸的词藻,只有诚恳的话语。
他曾说“我会用所有美好的形容词去形容音乐”,其实并不用多华丽。如聊到莫文蔚,他会说:“莫文蔚唱得太好太好了,好感动。”“太好太好了”这些词句,并非他修辞能力有限,我想,这就是他最真实、最内心的表达。
真正的大牌应该像张亚东这样,对工作敬业,对人谦虚有礼,最重要的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能如此,而不是有如周杰伦雇佣一堆四肢发达的壮丁环绕,好比在拍戏扮黑帮老大,壮丁们还狐假虎威对粉丝不客气。
配乐:橙草《捉迷藏》——用单纯的音乐化解那些不愉快,就像张亚东说的:“你在外面被欺负了,受了什么委屈,音乐可以安慰你。”
B:最遗憾
简单生活节
金曲奖颁奖时,我没能赶上。不过,之后好好抒发了一番对台湾重大音乐事件的看法,加之国庆黄金周将大陆大小音乐节一网打尽。在原创力走低的乐坛,集结台湾一线创作歌手和乐团的第二届台北简单生活节,曾是我今年报道的最重要目标和梦想,我渴望对简单生活节拥有自己的报道,而且是现场的,于是向主任提出前往台湾采访的要求。我想因为视野的关系,这个提议并未被否决。
只可惜赴台手续太繁复,换言之,当我将手续办妥,简单生活节刚好落幕。在这种情形下,只得退而求其次,将现场采访改成电话专访1976乐团与创作才女许哲佩。虽这两组访问论人气与才气都够分量,但放在简单生活节这么一个盛事面前,还是太单薄,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专题,何况缺乏现场,报道就缺少核心,始终不够深入有力。我不打算做一个上下不就,曲高和寡、了无新意的音乐节专题,所以推荐了音乐人的音乐。
至于音乐推荐这部分,我自认自己做得还好。过去的一年,我采访了张亚东、苏打绿、莫文蔚、Tizzy Bac、王筝……他们都是好音乐的指标。09年,我们会将眼光放得更远,不光是华语乐坛,世界乐坛我们也会更加关注。
配乐:Watermark《Captivate Us》——夫妻档福音组合的歌,民谣吉他流淌出来的旋律,能够帮人清洁心灵。
C:最搞笑
羽泉武汉演唱会
今年来汉演出最大牌莫过于林肯公园,不过最后黄了。国内组合羽泉演唱会倒是没黄,前后有三组嘉宾出场,其他人可能更关注某选秀歌手,但我选择力推本地乐队DISH。次日,如果将全城报纸翻看一遍,我的报道可能最“搞笑”——因为很不一样。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而我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既然是武汉媒体,当然可以更大力度地支持本地的音乐。当然,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事实上,无论国庆期间音乐节专题,还是林肯公园报道,我都在试图采访更多武汉本地热爱音乐并拥有观点和才华的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武汉也有不少音乐人推出新作:SMZB加入苏格兰风笛后的首张专辑《ten years rebellion》,后摇乐队花伦首张专辑《Silver Daydream》、独立乐团丹麦《Sun Sun Town》及创作才女B.B.Queen的第二张创作辑《On ' Off '》……希望明年,能听到更多本地音乐作品。
配乐:哪吒在此《情歌》——哪吒在此是武汉发展势头较好的硬地歌手,曾发表个人DEMO《Day Dreamer》,作品还被收录在国内不少厂牌的合辑中。《情歌》是她的全新创作。
D:最遭罪 音乐盛典颁奖礼
前几年选秀之火爆,令人咋舌。不过,如今选秀已处下风,唯有各颁奖礼还在勉为其难地维系着。第九届CCTV—MTV音乐盛典,是我采访的第一个大型颁奖礼,虽然备受争议,但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它的娱乐性始终大于音乐性,太过苛刻,与活动本身风格不搭,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是以一颗娱乐的心看待一切。
开心的是,活动现场见到苏打绿和莫文蔚。我是他们的粉丝。也因如此,苏打绿接受采访时,在北京媒体集体沉默时,我举手发问,打破冷场,结果被北京某报摄影大哥认作苏打绿的托儿。至于莫文蔚,图片中的她比现场的她漂亮。
这次采访非常不顺利,让我想死,如该死的苹果笔记本,操作系统很别扭,此外主办方提供的盒饭是冷餐,饥寒交迫情形下,哭笑不得。
配乐:王菲《浮躁》——看着满地狂乱飞舞的树叶,我突然就明白了王菲当年唱《浮躁》,是处于怎么样一种环境里的怎样一种心境。
E:最难过 张雨生纪念专题
今年是张雨生逝世11周年,台湾联合报集结张雨生生前朋友和受他影响的后辈音乐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纪念音乐会。张雨生的纪念专题,应是我入行以来第一个有私人心结的报道。他是我非常欣赏的音乐人,才华横溢,同时对市场有着独到判断。不过,面对自己喜欢的歌手或艺人,往往更易言不及义,所以张雨生的专题最终让我很郁闷,似乎有许多可以写,但又必须有所取舍。
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如黄耀明新碟《King Of The Road》应如何翻译?唱片概念究竟是什么?是要表达“路霸”,还是用Road比喻人在旅途?呈现在版面上,仅仅一段300字的唱片推荐,却花费我整晚时间做功课,向乐评人请教,跟朋友探讨。对于这些,我认为都值得,首当其冲是本身对音乐的热爱,同时这也是对用心做音乐的优质音乐人应有的尊重。
配乐:张雨生《沉默之沙》——这首歌多少唱出了我这种生活除了音乐没有其他的无聊人士的心声。
F:最郁闷 SJ-M来汉
除了最后爽约的林肯公园,韩国组合SJ-M无疑是今年来汉最大牌。他们的人气惊人,记得他们第一次来汉,被困酒店20多小时,居然有女粉丝在他们下榻酒店的花坛睡了一夜。而为能采访SJ-M,摄影记者开车带我绕着东湖转圈。到了现场,又累又饥又渴,同时还很困。即便状态不佳,我仍比较满意自己的表现。韩庚接受媒体采访后,并向我鞠躬,令我很意外。原来亚洲艺人,除了内地的几位之外,都很有礼貌。
之所以对SJ-M的彬彬有礼念念不忘,也因一年将尽时,与我朝夕相处的实习记者与一家唱片公司工作人员纠缠不清。此前曾听得日本做媒体的朋友对他们的评价,领教后才知是真。也因如此,当他们的宣传到大老板,给我打电话说:“等着我们给你寄律师函”,我笑了,地球人都笑了。
配乐:莫文蔚《是这样吗》——这首歌由于光中填词,莫文蔚唱道“也许沉默是最好的回答/然而你永远不懂/我的想法/相信也罢/不确定也罢/我都不怕”,习惯在冬天听《就是莫文蔚》,这一张哪怕唱到了《冷》,也能够给人温暖和勇气的唱片,让那些颓废的抱怨,最后也烟消云散。
感谢这个人感谢那个人
因熬夜听唱片,常让我梦见自己在写唱片推荐。于是我向一位DJ朋友吐苦水,他则拿出自己每次做圣诞特辑,都是从两百多张唱片中挑出十首歌的故事,安慰我戒骄戒躁。我们都认为有目的地听音乐,给人成就感,但快乐有时会打折。昼夜颠倒的生活,更让我发现自己逐离朋友,现在能聊音乐的朋友只有部门主任了,但她有天跟我说,“我有些怀疑你的音乐取向”,这句话比怀疑我性取向还可怕。但是反省之后,觉得这个怀疑也很好,不管是不是工作需要,在音乐上我还有很长的路。我感谢我采访过的乐评人,你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观点,丰富了我对于音乐的看法。其中有位乐评人曾对我说:“你对音乐的认识是别人学不到的。”这句话一半是认可,另一半也是鞭策,记者对事情的认知,应该大于稿件写作技巧吧。此外,要感谢远在新加坡的好友吴斌,我们一起高中毕业,一起玩音乐,一起大学毕业,一起进入职场,虽身处异地,但总能感同身受、彼此鼓励。让我们快乐、大步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