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童话故事,流行文化如何渗透并占据女性的思想
看到歌曲champagne problem 我的评论 (其实挺女性主义的一首歌,女性在人生成长中似乎总是被裹挟着前进,学业,恋爱,婚姻,事业均是如此,总有一丝被动和被影响的趋势,能清醒拒绝理智离开其实是件好事。美好的遗憾总比糊涂的沉浮要触感更真巧。岁月拉长后,来来去去的你我不过是别人人生中的香槟问题) 下的回复讨论之一,“...而且这首歌肯定了男主是个修养品性极佳的绅士,女生也喜欢他,但可能是出于自卑所以没有接受。(男主点石成金的手为她推开雪佛兰车门,大概暗喻了两人经济地位有差距)而且从结尾也能看出,女生也向往这样甜蜜的爱情,肯定男主的爱,只是自己还很懵懂 ",我感到很在意,很警惕, 直接想到了童话故事,灰姑娘,以及电影里常见的灰姑娘遇见王子套路,麻雀变凤凰套路,爱情拯救论调,经典电影漂亮女人之类的。 另外也有点困惑,他/她为什么会这样想,作者点石成金的引用是意味着金钱差距吗?而假定有金钱差距,阶级差别的爱情,懵懂的女孩也一定甜蜜向往吗?童话故事,传统经典,以及流行文化,传统电视电影,尤其是偶像剧与主流好莱坞及主流商业电影对人的性别认知,自我认知,甚至生活影响已经达到了无处不在的渗透,影响和塑造,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恶心且恐怖的事情。女性很可能在这种文化与历史的塑造和认知里变得柔弱,依赖,美好,幻想,把刻板偏见内化,然后不安,失语,现实,屈服,破灭,失去语言表达和思想独立。 于是看了一些关于童话故事的文章,童话故事如何渗透人的思想,其中的女性主义如何发展和变化,童话传播于现实的真实目的。斜杠后的字是我的碎碎念。
1.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6774351a058246499b3356cc 百度. 有一种最原始的洗脑工具,叫做“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正在创造和加深我们在社会性别、生理性别、经济、文化领域的刻板印象,而这些刻板印象原本并不需要存在。这种刻板印象的故事,已经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广告、电影中……可以说几乎无处不在。
女性讲述这些故事时,她们的孩子会围在周围听,慢慢地这些孩子也开始整理这些故事,童话故事进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故事是一种公共空间的力量,一种创造个人身份的力量,许多人很快就意识到了这种力量。于是,德国的格林兄弟决定收集这些故事,原因之一是作为他们文化历史和传统的记录,他们希望这些故事不会消失,让这些故事永久保留下来。
然而还有更阴暗的动机,他们看到了故事中的力量,故事是一种控制行为的方式,他们挨家挨户地敲门、坐下来,听妇女和儿童讲述并记录下来,由此收集了大量的故事。在收集故事的过程中,他们还做了另一件事,把这些众多的不同版本的故事进行对比,并改编成一个单一的故事版本。他们对那些故事进行了重新定义,给每种类型的故事定下了一个确定的版本,去掉了那些不同文化的细节变化,去掉了改变的可能,去掉了那些故事中能够折射现实的部分。
灰姑娘其实原本有355个版本.....
我想指出的是,如果我们没有在故事里看到我们自己,我们就在文化中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每个故事都有很多版本,这些版本体现了它们发源地的特定文化特色。但格林兄弟在把故事写下来的时候,试图在所有的故事中找到一个通用的版本,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们,控制他们的行为。他们分离了性别角色:女孩应该做这些行为,男孩应该做这些行为,女孩穿这种衣服,男孩是强壮的,女孩们应该倾听……
2. https://vocus.cc/article/5d274799fd897800019eb508 童話到現實,假象的洗腦與幻滅
童話到真實-女性的懦弱是被社會化的義務
近年來,迪士尼公司極力在打破傳統女性刻板象,例如電影《海洋奇緣》,當中的公主,在外貌上,不同於以往以白人價值觀的白皙皮膚、纖瘦身材,以棕褐色的皮膚、適中體型呈現;在行為上,不同過去王子英雄救美的故事,公主接下酋長的身份並冒險拯救整個村落。整部戲下來給了我很大的反思,不同以往的童話,他刻畫出的女性不再是等待拯救的白雪公主或者睡美人。你我在童年時代,總會嚮往著自己是一個等著王子的公主,看似美好,卻是現實中的幻覺洗腦、價值中的偏見,其實現實中女人根本遇不到什麼王子,甚至與女性共組家庭的男人可能家暴、可能出軌,現實就是如此的不美滿,但童話給了我們一個「夢幻」的想像;現實生活中也不需要王子,女權意識抬頭的現今,女性已不再是固守家中等待男性的供養,同樣成為投身於勞動市場的一員,同樣有公民政治權利的人類,女人已不在是過往道德封建社會的附屬品,對於美好的自主不再需要透過如《聊齋》的志怪小說將女性化為鬼魂去實現道德中的「不允許」,因此女性應該跳脫過去父權框架,走向自主獨立,而不該活在童話等待王子的救贖。
邪惡的平庸
猶太女性哲學家漢娜・鄂蘭說得沒錯,「想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思考」,因為思考是一「拆遷工程」,把舊價值的屋子摧毀後再重建,面對價值的摧毀,大多數的人其實是害怕的,畢竟舊價值的穩定與「最大公約數」給了人們一種安全,然而這樣的安全感,卻給勇於「思考」的人一種不安全,話出後,質疑是必然的,然而在別人的安於現況下,他們必須面對更多的是謾罵甚至是攻擊,沒有人陪著他們挑戰威權與錯誤,其實那些安於現況的人們,我並沒有想說他們嫉妒邪惡,畢竟他們於公於私都為這社會貢獻著,但他們不思考卻讓我看了漢娜・鄂蘭所說的「邪惡的平庸性」,他們如同大眾般平庸,卻在思考者面前成了邪惡的阻礙。現實生活中仍舊有許多「國王的新衣」,但卻沒有勇敢的人們,童話裡的男孩仍在某些人心中,但與童話相左的結果,讓多數的「國王的新衣」仍舊存在。
/// 终于可以说,安于现状的大多数其实正体现了邪恶的平庸性。以前我会困惑为什么有女性在被压迫的同时,不表达不支持女权,不为自己争取权利,或者想着他们也是被现实所迫,怕被攻击女拳,怕被称做极端,挑起对立,这其实也能理解,但是现在想想只是一种迫于现状的选择,对自己,对女性群体,对社会发展来说,都是一种平庸的邪恶, 庸常之恶。
3.https://i.ifeng.com/c/80o1ZeFBzxx 欧洲的黑暗历史,《白雪公主》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https://culture.ifeng.com/a/20150313/43333734_0.shtml “白雪公主”童话的女权主义解读。凤凰网摘自《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
/// 醍醐灌顶的文字解读,揭露了雌竞下的女性真相和引起雌竞的源头,父权的期待,洗脑与囚禁,父权制下的愤怒与疯狂。这篇文章值得一看。这本书也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
对女性话题下,那些费劲的无效沟通,尤其是与那些男本位性别霸权主义者,几乎不思考只想捂嘴或讥讽或嘴炮骂仗的对话而争论感到可惜,是女性在浪费时间和生命,浪费在和愚蠢及狭隘的无意义争论上。所以有时候,对自己也感到无语,多思考少发言,多进行实际讨论,少些情绪发泄,多些自我审视,少些审判别人。关于这篇论文,迪士尼本来就是刻板印象集大成的主流洗脑文化,虽然这篇相对表面地谈论了迪士尼从最初出现的女性角色到现在女性主义逐渐发展下的女性描绘,但仍有其可取之处,可以一探从上世纪到现在美国女权运动给主流商业动画带来的影响,以及女性主义发展的历史及反复,与以及从中找到大众文化对女性的诸多洗脑限制塑造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