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巨人

重听克伦佩勒EMI马勒第二交响曲录音。以当下的我听来,在上天入地的磅礴气势方面,克伦佩勒把绝大部分竞争对手都留在了起跑线上。爱乐之初有许多人都反对这个版本。我自己对这个版本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特别深的触动。我想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当初的我主要是以一种二维平面化的线性思维在听这部作品。并且对克伦佩勒精心编制的结构与细节并没有真正的洞察。换而言之,在聆听的过程中,克伦佩勒所呈现的惊人信息量被活生生的无视了。 以前我总觉得克伦佩勒在第二第三乐章取得了无敌的成就。但现在听来,或许第五乐章也是无敌的。首先是末日经主题的死亡进行曲,其内部单元之间的组织变化对比以及整体对末日情绪的透彻把握,真心吊打一众名版。大量的版本在这个进行曲段落就是一味的猛冲而已。好像这个死亡进行曲冲的很爽似的。我以前也很喜欢在这里爽一把。但克伦佩勒告诉我们,爽归爽,爽之外还有更多意味深长的东西。克伦佩勒在这里既兼顾了进行曲势大力猛一往无前,又包容了这个段落所必需的反思与纠缠。 更精彩的段落或许在于最后合唱队演唱到“张开双翼飞升”的部分。这或许是克伦佩勒和他的团队所创造出的音响奇迹。通常这个段落,其他指挥家只是营造着一层又一层的渐强,当然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而克伦佩勒则令人难以置信地呈现出飞升之际的天堂的一个又一个的层次,一个个乐句仿佛就是彩虹之中的层层叠叠。克伦佩勒的飞升不仅仅停留于渐强,而是真正建筑般的一个层次、一个台阶地将合唱队一步步引领抬升至天空之巅。能营造出这种效果,核心秘密之一或许在于克伦佩勒在每一个乐居都设置了全新的音色造型,每一个全新的乐句都是对上一个乐句全新的超越。 一旦意识到了这些层面,所谓的那种长气息与巨大的乐句张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乐句的巨大张力到底其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它服务于什么?克伦佩勒显然在这个最后的关头告诉人们,对于天堂的飞升而言,重要的是信念的超拔,而非沉溺于张力所带来的爽感。就这一点而言,克伦佩勒又把绝大多数的竞争对手留在了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