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就是想写点东西
第一次听说许巍,是在初二的音乐课上,音乐老师被所有班级的同学讨厌,没人听她那套狗屁的交响曲,没人理睬音乐书上的do re mi。同学们要听周杰伦,要听SHE。而我依稀记得音乐教室仅有的流行音乐磁带就是那两盘许巍的。谁是许巍?同学们谁都没听过这个狗屁歌手。这里是上海,不是北方,上海孩子不喜欢他,没听说过他。 第一次开始听许巍是在四年前,当时电视各类流行音乐榜不断的轰炸的播放那首《曾经的你》,电视里不断播放许巍唱着di di di da da da,不断看到那些不懂音乐的白痴主持装逼的说许巍这张专辑做了改变。 那时路边摊买了张盗版,三元。盗版收入的歌曲大多选自许巍的《1995-2000全集》,然后在加几首《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歌曲,共16首。听了个把月,对那十六每一首歌曲的感动可以说是超越听周杰伦的任何一首歌曲。歌词,旋律,分解和弦,会让自己想做个流浪的孩子,会让自己变得矫情许多。 听他歌曲的人,不会是那些愤怒的青年们,因为狂躁赤裸坦白的现实主义在他的音乐里永远找不到 听他歌曲的人,也不会是那些附庸的小资们,因为朴实而又沧桑的歌词不会那些雅皮士欣赏的。 听他歌曲的人,不会是那些追赶时尚的孩子们。因为简单却又深刻的配乐编曲吸引不了喜欢闹腾新潮的脑残 听他歌曲的人,也不会是那些严肃深刻的学院派,因为古典交响抑或理论历史才是他们认为的正统音乐。 曾经被许多人认为是摇滚,也曾经被许多骂背叛摇滚。 对于我来说,从来都没有认为许巍的音乐是摇滚,即使是那张被许多人奉为经典的《那一年》我也自始至终不认为那是摇滚。 治愈系音乐。他是。我认为 听他歌曲那一群人,有一丝冲动,有一点淡定。有一丝胆小,有一点勇敢。有一丝虚伪,有一点真诚。有一丝沧桑,有一点平静。有一丝绝望,有一点希望。 只是自从上一张《在路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许巍穿着时髦的衣服弹着les paul那一刻起,我知道许巍的音乐变了。商业化没有错,只是过了一个度,过了我的心里的一个度。我是这么认为。 08年新专,《爱如少年》,看到专辑封面上造型时尚的许巍,我已经放弃去听一下的念头。彻底变了。我是这么认为。 可是,依旧有许多人喜欢他爱着他,当有人批评他现在的歌曲时,依旧有歌迷为他辩解,这种辩解不是那些脑残追星们的辩解,与其说是辩解不如说是理解,与其说是对许巍现在音乐的理解不如说是对我们过去年少轻狂的理解。 他的音乐是太多孩子们大学青春岁月的记忆。-------至少在北方。 忽然想到曾经某一年的东方卫视的春节晚会,请来许巍,花儿和周笔畅以及其他明星上台表演。主持人们先在那边瞎说一通,大张伟那帮人跟着起哄,闹腾一阵。而许巍像个傻瓜似的呆呆做在那里,静静微笑着。他是做音乐唱歌给人听的,不是扮小丑给大家笑的。为什么许巍一个在我眼里在所谓娱乐圈相对算独立的歌手,会去那样的俗套节目?公司安排的。。。那时许巍的音乐风格已经改变,我便认为这是公司宣传唱片的考虑。事实是怎样可能没人会关心,不会发生像F4不合,各自粉丝为维护各自偶像在网络上互相对骂的那种情况。许巍在那年的除夕夜站了五个小时,陪那帮小孩嘻嘻哈哈的娱乐了五个小时,结果一首歌曲都没有唱。。。。如今回忆到这段插曲,网上搜了一下,当年有人在东方卫视贴吧里面,发了帖子,说应该向许巍道歉,有人跟帖说,看到许巍那样子心疼,有人说,这是在玷污音乐。讨论并不激烈,没有脏话,只是不平。 我感到的是欣慰,喜欢许巍的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喜欢下去,就像许多人说的,他是青春的记忆,当我们身处的现今世界变化了,可这并不能剥夺我们曾经真诚的青春回忆。 我也终于明白,许巍其实就是那种随和低调的人,安静的浮躁,安静的淡定,安静的忧伤,话不多。 许巍还是许巍,他有权去表达自己真诚,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外表商业化而去否定他的真诚,难道我们想要听的宁可是假装出来绝望忧伤,也不愿是真诚的平静淡定? 就像那篇比较有名的评论许巍音乐文章中说的,“许巍从来就没有把音乐当作挥舞的武器,他只是忠实地表达自己而已。他并不是站在时代前沿上的人,因此也不能强求他有多么令人赞叹的态度与境界。他是属于大众的,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而不是前卫精神的策动者” 许巍还是许巍,没人可以要求他钻进一个思想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