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石火的碰撞中,你就是最好的安排——李玟《Di Da Di暗示》


《Di Da Di暗示》专辑,演唱人:李玟,由台湾新力哥伦比亚唱片于1998年1月9日发行。
壹·全盛期前的粤语尝试
距离上一张国语专辑《每一次想你》推出后半年,李玟化身“过江龙”抢滩香港市场,于1997年11月发行《CoCo李玟》同名粤语专辑。
作为二十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华语流行音乐的第一重镇,香港几乎是整个大中华地区当红歌手们的必争之地,在市场认可度上具有某种象征意义。“过江龙”一词,被当时的港媒用以形容“到香港发片的非粤语歌手”,邓丽君、罗大佑、王杰、许美静等都经历过这样的事业发展时期。

虽然台湾是其歌唱事业实质上的起点,但李玟出生后没多久便随妈妈和姐姐来到香港,一直到9岁才移居美国,和周华健一样,粤语才是她的第一语言,理论上相对于其他外来歌手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李玟CoCo》同名粤语专辑却并未获得预期中的反响。这张唱片从作品质地到人声演出,完成度不可谓不高,唯在音乐形象上显得相对保守。专辑中包括首波主打《下次小心》(张敬轩曾于2018年重新演绎过此曲)在内的半数以上作品均为典型的港式怨妇情歌,MV和平面视觉设计也推翻了CoCo在前两张国语专辑已然建立起来的加州阳光少女形象,转而试图将其塑造成妩媚冷艳的都市熟女,而这些恰恰是彼时香港本土一线女歌手极力想要摆脱的风格和定位。尽管专辑中也不乏像《差不多先生》和《男女之争》这样曲风和唱腔都更加新派的歌曲,但终因未获得唱片公司的重视与力推而成为李玟作品里的冷门遗珠。有理由相信,香港市场的出师不利对CoCo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毕竟此后她再未发行过粤语专辑,当然这也与九十年代末她在国语歌坛水涨船高的声势以及粤语歌坛本身的日渐式微不无关系。
在《CoCo李玟》同名粤语专辑的宣传期结束后,李玟即无缝衔接进入到发行下一张唱片的前置作业中,仅仅一个多月后,她便携带新专辑强势归来。在华语乐坛的黄金年代,当红歌手的幕后筹备工作永远是呈带状的,收歌和试唱不会因为专辑个案周期的结束而停止,在如此高速的节奏下,一年发行两张唱片几乎是一线歌手的标配,更夸张一点的如郑秀文和张信哲,都曾创过一年四张的高产纪录。但作为当时还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生物系的学生歌手,李玟加入新力后的发片频率其实是从同名粤语专辑才开始加速的。坊间一直盛传是因为1997年“百万销量新人”张惠妹的横空出世,才让CoCo选择暂停学业专心事业发展。据时任台湾新力华语部总经理的姚谦回忆:“其实李玟跟阿妹没有太大可比性,音乐风格也不接近。但台湾当时很少这种大气风格的女歌手,她们可以说都是属于某种女性解放形象。我们不会把阿妹当作假想敌,只是市场有一个势均力敌的女艺人,会觉得自己的市场受到威胁。”

李玟和张惠妹的天后之争是千禧年前后华语乐迷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但我始终相信:所有的比较和竞争都是刺激市场的一种需要,像她们这样的顶级艺术家之间,内心必然是惺惺相惜的。在那百花齐放的乐坛盛势下,或许正因为有aMEI这样优秀的“对手”助推,才让新力唱片和CoCo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最终将1998年打造成了现象级的“李玟年”。而这一切的开端,都始于其加入Sony后的第三张国语唱片,亦是她整个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Di Da Di暗示》专辑。
贰·民谣成就的传唱度与国民度
在同时代的流行天后中,李玟可能是最“曲高和寡”的一位,哪怕是后来登上“神坛”的王菲和林忆莲,都手握大把易于传唱的KTV金曲。李玟的“不接地气”,一方面源于她复刻难度极大的R&B唱腔,一方面源于她对自身音乐风格的执着坚持。然而,所谓Pop Music,“被广大群众喜爱,被广泛传唱或欣赏”是绕不开的硬指标。在我看来,《Di Da Di暗示》专辑中的“传唱度与国民度担当”非《Di Da Di》和《美丽笨女人》这两首曲目莫属,它们的风格底色恰巧都是Folk Song——这种具有最广泛受众面的音乐类型。

《Di Da Di》(Track2 词:姚谦/曲:Maria Montell/编曲:屠颖/制作人:陈子鸿)是一首带有Old Cha-Cha味道的欧式中板民谣,原唱兼作曲是当时同属Sony Music的丹麦知名女歌手Maria Montell。台湾新力拿到版权后,先交给旗下歌手林志炫试唱了一个Bossa Nova版本,但公司和歌手本人都认为不甚合适,于是辗转交到李玟手上。据制作人陈子鸿回忆,CoCo最初非常抗拒,因为旋律简单到像儿歌,无法发挥她的唱功。但制作人认为“全世界都知道你很会唱歌了,所以要唱一首简单的歌,让大家可以跟着你一起唱一起跳,越简单越好。”最终李玟被说服,并且破天荒地选择了这首非抒情歌作为专辑的首波主打,而《Di Da Di》也的确成为她国民度最高的作品没有之一,那两年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小儿,能“滴答”两句的都不乏其人。甚至在多年后,也正是这首歌,因为一场史诗级的喊场live:“滴答-抵达-地大-呜~”,无意中帮CoCo完成了从Diva到“小品演员”的终极进化(bushi)。
《Di Da Di》的编曲和演唱在原版基础上做了更精细化的处理。以采样时钟指针走动和整点报时的声响开头,发条转动的音效贯穿始终,营造出关于“时间”的听感,低沉的鼓点和Bassline是时间永恒不变地前行脚步,点缀其间的小号、吉他、沙锤和手鼓则是附着其上的微妙情绪,有期待,有撩拨,有思念,有浪漫。相对于原唱类似于乡村音乐直抒胸臆的唱法,李玟选择“甜蜜”作为vocal的主基调,运用假音、转音和小颤音,辅以语气化的尾音处理,极大地丰富了演唱层次,消解了旋律高重复性产生的乏味感。

《Di Da Di》的MV由著名导演邝盛操刀,在台湾铁路局博物馆古迹内取景,让人仿佛置身欧洲宫殿,弥漫高贵华丽又复古神秘的气息。配合歌曲的“时间”概念,导演设计了《仙履奇缘》式的故事情节:双丸子头+毛毛领+黑色指甲油的CoCo是“古堡辛德瑞拉”,当神秘钟声敲响时,她便化身牛角头+白色加长外套+热裤的“现代公主”,和八位dancer一起翩然起舞。这套改良自夏威夷和大溪地舞蹈的“滴答舞”由香港顶级排舞师Sunny Wong和李玟一起编排,动感率性又不失妩媚。90年代末,中国大陆卫星电视还处于起步阶段,电视频道数量有限,很多区级甚至企业级电视台尚有生存空间。这类频道节目内容不饱满,大部分时间都在播放音乐电视(那时叫MTV)。印象中,那两年我们南岸区电视台播得最多的就是《Di Da Di》的MV,因此在学生群体中讨论度很高,初中班上就有一位陆姓女同学在课间休息时给大家“安利”:“你们看过《Di Da Di》的MTV没得?李玟那个笑,太特别老,之霸道!”当时这位同学脸上洋溢着的好似发现新大陆一般的兴奋与激动,时至今日依然令我记忆犹新。

作为一支风格独特的Folk说唱曲,《美丽笨女人》(Track4 词/曲/制作人:吴旭文/编曲:江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它当年仅是专辑的第五波主打,但无论是大众传唱度还是专业认可度都相当高,何洁和吴莫愁都曾在选秀比赛中翻唱过,李玟本人在职业生涯后期也颇爱在各种演出场合选唱这首歌。吉他+响板入曲,CoCo慵懒而性感的声线娓娓道来,贝斯、非洲鼓和三角铁等器乐的加入拓展了编曲空间,歌手收放自如的R&B和Blues唱腔游走其中,丝滑的真假音转换,流水行云般的律动,加之念白、低喊、轻叹和娇笑的点染,赋予演唱鲜活多姿的声音表情,氛围感超强,仿若在灯光昏黄的小酒馆里倾听一位“美丽笨女人”的私房故事,那些伤感而无奈的起承转合让她时而绵言自怜,时而衔恨声嘶,但你依然猜不透,她会不会“有一天清晨醒来发觉不能呼吸/于是又乖乖回到他怀里”,但你至少知道“不能和她一样/软弱无力/不能迷迷糊糊/勉强自己/爱不是死心塌地/就有结局”。

很难想象如此都会感的一首歌,竟然以一位台湾传统女性为原型,她就是词曲作者兼制作人吴旭文的母亲:“这首歌写的是我妈,她真的是个又美又笨的女人。有时候看着她傻傻地坚持传统美德,努力扮演着持家角色,就算受了委屈也什么都不说,还是很心疼。” 起初,吴旭文跟江建民讨论过要不要把编曲做得更Blues一些,但考虑到“李玟已经展现出高超的转音技巧了,我们还要让歌曲这么Blues吗?”而最终选择了民谣吉他的编曲,让背景音呈现出一种空泛感,以此衬托并中和CoCo的声线。吴旭文在《Di Da Di暗示》专辑中制作了两首歌,它们的配唱一并在美国洛杉矶的Aire Studio完成,录音期共三天。他安排李玟先录制更需要凝聚力和爆发力的《暗示》,耐心等待歌手完成大歌后略带疲累的嗓音再开始录制《美丽笨女人》,因为他认为“不是每首歌都要唱好唱满,这首歌听起来应该有一种很生活化的自然感。”
可以看到,那个年代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这样,由音乐人们群策群力集体创作而成,在制作人的统筹下,作词、作曲、编曲和演唱,大家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贡献自己的才华与心血。虽然这样所谓“商业化”的成品不见得可以完全忠于每位创作者的初衷,但也正因集合并加乘了众人的智慧与能量,这样的作品注定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庞大的情感体量,可以承载更广大的听众群体。也难怪在如今全球流行音乐市场都呈现“唯创作论”的趋势下,唱作歌手们似乎个个三头六臂,身兼数职,乐坛却越来越少,亦愈来愈难诞生高质量的“全民金曲”了。
叁·李正帆的编曲实验

身为80后和90后的华语流行乐迷,你一定感受过《我是女生》的活泼可爱、遥望过《宁夏》的繁星点点、向往过《最浪漫的事》的温馨陪伴,它们都出自音乐人李正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李正帆从小学习古典音乐,18岁开始学习编曲,从古典音乐领域跨入流行音乐大门,后师从齐豫恩师李泰祥并与福茂唱片签约。1987年,李正帆凭借两首作品正式出道:分别是庾澄庆的《想念你》(正是CoCo参加《我是歌手》的首场竞演曲目)和伊能静的《十九岁的最后一天》。之后为赵咏华创作的“爱的三部曲”(《只要你对我好一点》、《求婚》和《最浪漫的事》)让李正帆品尝到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甜蜜,纵然结局充满遗憾,亦不失为一段乐坛 “才子佳人”的风雅韵事。和同时代的音乐人一样,李正帆也积极地拥抱西方流行音乐,然而相对于很多在欧美生活或学习过的同行,李正帆的创作内核更多植根于中国民歌,在“通俗化”和“现代化”的同时兼顾本土听众的审美习惯。出道十年后,由彭佳慧演唱的《旧梦》——一首将时代曲《落花流水》镶嵌其中的缱绻国风情歌终于让李正帆摘得第八届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的殊荣。相较于作曲,李正帆在编曲上拥有更加高深的艺术造诣。1989年,他担纲陈淑桦《跟你说 听你说》专辑的全部编曲,这张国语大碟推出后惊艳全球华人,成为台湾有史以来首张销量突破百万的唱片,制作人李宗盛对李正帆的表现相当认可,直呼他为“天才编曲”,而此后《爱的代价》(张艾嘉)、《北京一夜》(Bobby Chen)和《为爱痴狂》(刘若英)等一首首经典作品的问世证明这一称号的确实至名归。
尽管李正帆曾在《每一次想你》专辑中为CoCo写过一首曲(《伊甸园》),但《过完冬季》(Track1 词:楼南蔚/曲/编曲/制作人:李正帆)才让他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李正帆在制作过程中另辟蹊径,开展了一场不同寻常的“编曲实验”。如果把一首歌比作一个人,那么词曲是他的骨骼血肉,编曲是他的妆发造型,而演唱就是给这个人注入灵魂的过程。流行音乐的常规制作流程是先编曲后配唱,就像一个人的举止谈吐应该与他的妆容服饰相吻合,歌手的演唱也应该与编曲的风格相适配,换言之,编曲于演唱而言,既是辅助,也是束缚。
《过完冬季》的人声录制在制作人的home studio里进行,因为不想让太多音乐线条对歌手的演唱形成干扰,录音过程中李玟听到的仅是一个由keyboard+bass+鼓构成的极简backing。李正帆为CoCo开了6个track:“随便你唱,你爱怎么飙就怎么飙吧!”在李玟的记忆中,这次配唱“very spontaneous,不预设怎么唱,很随性,有很多古灵精怪的ad-lib(即兴演唱),一些转音出来就觉得好喜欢。”待CoCo天马行空地自由发挥后,李正帆挑选出他最满意的部分剪辑在一起,然后贴合人声演绎的风格和感觉来配器。可以说,这首歌的编曲是李玟用vocal和李正帆共同完成的,而最终成果显然超出了李正帆的预期:“我写出这首旋律很好听的(抒情)歌,但CoCo一唱,哇!变成R&B去了!”

关于为何采用如此特别的编排方式,李正帆直言“要她才行!”首先,李玟拥有敏锐的音乐感悟力,不像有的歌手“如果你不教他这样唱,他就不知道该怎样唱。”再者,李玟具备强大的演唱表现力,灵光乍现的“妙声偶得”总能带来惊喜,比如尾奏那段C6头声的“海豚音”,就让李正帆如获至宝。
几年后,CoCo的演唱实力得到过一次另类验证。选秀节目《2005超级女声》杭州赛区50进20的比赛中,一位名叫胡叶新的选手翻唱了《过完冬季》,她“不吝啬的表情和动作、不存在的音准和节奏、不设防的转音和怒音”在通讯录群体中迅速“走红”,疯狂的转载、模仿和二次创作甚至让其发展成仅次于“淋文化”的一个亚文化分支。“车祸现场”很常见,但和原唱的反差巨大到产生“戏剧性”并“现象化”的却绝无仅有。这足以证明李玟的作品演唱难度之大,而她本人展现出的闲庭信步和举重若轻,实实在在是上天赐予的宝贵礼物,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肆·暗示,再暗示,不如明示?
“听见星星叹息/用寂寞的语气/告诉不眠的云/是否放弃日夜/追寻风的动静”。

《暗示》(Track3 词:姚谦/曲:吴旭文/编曲:钟兴民/制作人:吴旭文)能够成为国语歌坛“暗恋系情歌”的翘楚,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首“唯心主义美学”的词作:主歌A1段通过拟人,构建出“星”(倾听者)、“云”(暗恋者)和“风”(暗恋对象)的关系;A2段通过比喻,由“云对风”延伸出“我对你”的暗恋情愫;副歌反复咏叹“全世界只有你不懂我爱你”和“我应该如何让你知道我爱你”的委屈与渴望;结尾与开篇呼应,“今夜在你窗前下的一场雨”既是云对风,也是我对你的暗示,“你还不懂/雨永远不会停”。姚谦将“主观”与“客观”相链接,把“心灵波动”投射到“事物运转”,从而形成情绪“共振”,创造出极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在演唱方面,《暗示》是李玟的抒情Ballad中最符合中文听众传统审美,又最能展现其唱法和机能优势的歌曲之一。配合“台式优美”的旋律和“古典气质”的编曲,CoCo大幅缩减其标志性转音,以此加强作品的叙事感;曲子广阔的音域覆盖为她使用“关闭唱法”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胸声、弱混、平衡混、强混到头声,共鸣腔转换流畅自如,各音区音色协调统一,一曲听罢,遏云绕梁,荡气回肠。
在李玟其余作品中,能给到相似听感的恐怕只有一首鲍比达制作的《往日情》了。巧合的是,《暗示》以相同的词曲在专辑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而另一位莳花人正是鲍比达。相对而言,《再暗示》(Track10 词:姚谦/曲:吴旭文/编曲:鲍比达/制作人:鲍比达)的编曲更澎湃,声场更大,vocal处理更扎实,少一丝柔美,多一分铿锵。“婉约”的《暗示》和“豪放”的《再暗示》被分别放到专辑的AB面,情绪上是连贯而递进的,就好像第一次暗示没能得到回应,心怀委屈、语带嗔怒地再暗示一次,殷切地期盼着对方终能明了此间心意。

据说鲍比达制作《再暗示》的情绪出发点是:“李玟是一个国外长大的小孩,所言所行都是活泼外向的,因此即使是‘暗示’也应该是外放的。”其实,我都怀疑CoCo的字典里究竟有没有“暗示”二字?“明示”才更符合她热情开朗的性格吧。就好像由她首次尝试国语填词的《真想见到你》(Track6 词:李玟/曲/编曲/制作人:鲍比达),大大方方地表达想念与爱意,pretty cool!收录在同名粤语专辑中的原曲《真的想见你》深得CoCo喜爱,于是她在筹备新的国语专辑时亲自上阵作词,中文程度有限的她刚开始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在妈妈的鼓励和指导下才得以完成。这首歌以舒缓深情的氛围开场,勾勒出和他初初相遇的甜美回忆,随着时空转换到当下,编曲中加入描摹“心跳加速”的鼓点,进入副歌后vocal也踏着明快的节奏飞扬而起,少女对爱情天真单纯又勇敢无畏的向往呼之欲出。
当年与《Di Da Di暗示》专辑同期发行的还有一本《李玟·吻你》,这是CoCo与台湾时报出版社合作推出的个人写真集,远赴欧洲取景,期间也一并完成了《暗示》和《真想见到你》的MV拍摄。贡多拉穿梭的水上之城威尼斯、俯瞰那不勒斯湾的伊克斯西尔维多利亚大酒店、深沉悲情的狮子纪念碑、气势恢宏的圣马可广场、风景秀丽的琉森湖、气质古朴的卡贝尔桥和八角形水塔、优雅大气的卢塞恩火车站……意大利和瑞士的诸多自然与人文景观在这两支音乐录影带中得以呈现,伴随着CoCo美妙的歌声,在众多80后歌迷心中编织出一场美轮美奂的欧罗巴之梦。
伍·音乐先锋&女人心事
李玟在华语歌坛向来以前卫曲风著称,在《Di Da Di暗示》专辑中,除了她最擅长的R&B和传统国语Ballad外,还收录了几首个性突出、风格迥异的作品,展现出CoCo驾驭多元曲风的绝佳能力。

《讯息》(Track9 词:姚谦/曲:伍思凯/编曲:李伯杰/制作人:Jim Lee)是同名粤语专辑中《2090年再爱你》的国语版。当年官方宣传文案将这首歌定义为Techno电子舞曲,但考虑到BPM(每分钟节拍数)偏低,私以为更接近Trip-hop迷幻舞曲。姚谦借着编曲的“科幻感”讲述了一个在当时还极其新潮的故事:网恋,彼时的网络恋爱只能依靠E-mail等即时性较差的工具,于是他用四个“慢慢慢慢”生动地描摹出热恋狂爱因有限的交会而不断煎熬和发酵的心理过程。
伍思凯尤其擅长为女歌手谱写这种午夜旖旎的欲望之歌,比如《一个人跳舞》(张惠妹)和《秘密》(萧亚轩),但他对《讯息》的曲子似乎格外偏爱,后来重新填词成《2001的留言》并实现了和CoCo的隔空对唱。有趣的是,《讯息》这样一首在90年代尽显先锋新意的作品,在10年代却得到主打复古怀旧的国内蒸汽波(Vaporwave)风格代表人物之一——志国夜总会的青睐,在其作品《欲望世纪》中加以采样,让此曲在水汽弥蒙的迷离惝恍中焕活新生,或许这就是音乐在时间维度上的一种奇妙循环吧。
《都是流行歌曲的错》(Track8 词:林夕/曲:Jim Lee&李伯杰/编曲:李伯杰/制作人:Jim Lee)是一首融合Hip-hop节奏的New Jack Swing,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鼓点摇摆。然而与这强劲节拍搭配的却是一阕略带嘲讽的歌词,音乐和文学在风格上进行了一次别出心裁的创意组合。李玟的演唱再次将其嗓音的可塑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可爱、俏皮、淘气、性感,各种气质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得不承认:CoCo演绎西洋曲风时的语感确实更胜一筹。《不怕没人来爱我》(Track11 词:楼南蔚/曲/编曲/制作人:鲍比达)则是一首电吉他穿行的Electric Blues,整首歌宛若情场失意的女子与酒精的一段缠绵共舞,从酒杯轻晃的微醺低语到酒瓶满地的酩酊呐喊,分不清到底是豁然开朗,还是酒劲作祟,至少此刻“我已经把你看透”!

作为华语流行天后,李玟最被人诟病的短板在于缺乏深入浅出向内剖析女性情感心理的作品。诚然,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CoCo踏着西洋潮流高歌猛进,着力于与国际接轨,的确没有继续在中式抒情领域深耕细作,究其原因,我认为或因歌手个人音乐偏好,或因艺术人格塑造需要。总之,这是一种选择,而非能力不及,《Di Da Di暗示》专辑中两首细腻刻画都市女人心事的歌曲就是最好的佐证。
这两首作品碰巧都出自新加坡音乐人之手。《宠物》(Track12 词:林秋离/曲:熊美玲/编曲:Jonathon Koh/制作人:Martin Tang)是华语乐坛著名词曲伉俪林秋离和熊美玲继《哭砂》(黄莺莺)之后的又一佳作。林秋离用电影镜头般的描写开场,结尾时画面渐渐淡出,言语间爱恨交织,既有对他疼爱与呵护的眷恋不舍,又有对男性将女性视为附属品的声泪控诉,那句“因为我像宠物/又像礼物/我本来无一物”堪称经典。《宠物》是许多CoCoNutz心中的遗珠之作,在“ 2019 You&I世界巡演 ”台北小巨蛋的演出中,李玟顺应呼声和歌迷一起再现了这首缠绵悱恻的凄美情歌。

在反映女性意识觉醒上和《宠物》一脉相承的《女人心》(Track5 词:祝骊雯/曲/编曲/制作人:Martin Tang)则是一首地道的R&B成人抒情。“一杯Latte/走一段路/整个下午/和自己独处”主歌看似“顾影自怜”的氛围其实是在为副歌慷慨激昂的“独立宣言”做铺垫,李玟“金属芯”质感的高音连绵起伏,酣畅淋漓地将现代女性宁可与孤独共处,也不随波逐流的爱情观“昭告天下”:“被爱也要被懂/我不放弃/我的奢求”。
陆·电光石火的碰撞中,你就是最好的安排
《Di Da Di暗示》专辑一经推出就引爆销售狂潮,仅28天在台销量即突破50万张,全亚洲最终累计销量高达180万张,成为李玟出道以来最卖座的唱片,CoCo亦凭此跻身大中华地区一线天后之列,迎来了事业的全盛期。26年后,再次细细品味这张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专辑,我满眼看到的尽是两个字:碰撞——是的,极致的碰撞!

音乐上,是“西式”与“中式”的碰撞。李玟是华语乐坛第一批将欧美流行唱法和中文咬字相结合的歌手,立足西洋唱腔向中文歌词延伸;而李正帆、吴旭文这样更擅长旋律的本土音乐人在编曲中适当地添加欧美节奏,立足中式审美向西洋曲风延伸。二者双向奔赴,巧妙融合,既保留了中式流行强调的旋律性,又保证了西式流行看重的节奏感,兼顾本土市场需求的同时又为歌坛引入了新鲜元素。个人认为,这才是流行音乐“中西合璧”的正确打开方式。反观现今国内主打欧美风的歌手,仿佛陷入一种“自证陷阱”:所有努力都为了证明“我可以做出和欧美乐坛一样的东西”,不顾中文听众的实际需求,旋律、编曲甚至歌词语言都全盘西化,这恐怕不是“融合”,而只是“复制”。
视觉上,是色彩与意象的碰撞。《Di Da Di暗示》专辑中,明艳耀眼的“刹车红”发色成为李玟最具标志性的形象符号,而专辑封套和服装搭配则多采用“深蓝”、“纯白”和“曜黑”等沉静而包容的色彩,和“刹车红”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张力,仿佛一把炽热的火焰驱散了冬日的寒意,以此呼应“温暖冬季”的专辑概念。在音乐录影带里,CoCo又将潮流前沿的时尚造型凸显于中古世纪的欧洲风情中:威尼斯小桥上手持花束的脏辫少女、狮子纪念碑前遥望兴叹的菠萝头精灵、琉森湖畔鸽群围绕下的短发女郎……意象上贵族与摩登的共存不仅和音乐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互文”,还对电视机前的我形成了石破天惊的视觉冲击,时至今日,这些画面仿佛仍是年少岁月中童话般的绮丽梦境。

产业上,是海外成熟唱片工业体系与华语音乐市场的碰撞。台湾唱片业的繁荣始于上世纪80年代民歌运动向流行音乐的转向,滚石、飞碟、点将等本土唱片公司迅猛发展。进入90年代后,世界五大唱片公司纷纷入驻,带来了西方唱片工业的先进经验,而李玟,正是海外唱片公司在本土市场最成功的造星案例之一。从企划定位、音乐制作到包装宣传, Sony Music依托精细的流程、丰富的资源和开阔的视野,倾尽全力打造出《Di Da Di暗示》这张华语唱片业里程碑式的、在当时最具国际水准的优质国语大碟,让“CoCo”这个艺人品牌闪耀出国际化的光芒。
《Di Da Di暗示》专辑也是李玟本人最爱的作品,用她的话来说,“这张是超越时间的”。专辑中还有一首《Perfect In Every Way》(Track7 词:姚谦/曲:Alan Roy Scoff/编曲/制作人:鲍比达),之所以把这首“兼具内敛与奔放”的R&B大歌放到最后来谈,并非因为作品本身,而是因为在CoCo离开我们即将一年的今天,我蓦然发觉:这首歌仿佛就是她的人生写照。

《Perfect In Every Way》的MV中,起初人像是黑白色调,当唱到“阳光忽然陌生得刺眼”的瞬间,黑白化作彩色,仿佛阳光点亮人间;而在隽永大气的歌声落幕后,彩色重归黑白,在夜色朦胧中曲终人散。这样的画面处理,恰如那位名叫李美林的女孩,凭借她的努力与拼搏,在世纪之交沿着命运的云梯走入大众视野,挥洒她的禀赋与风华,燃烧她的生命与激情,化身一颗“小太阳”,将真善美的阳光照进歌迷的心中,用绚烂的歌舞和明媚的笑容温暖他们的世界。李玟离世后,《声生不息》 节目组发文悼念:“ 很抱歉,我们在感受温暖时,没想过太阳会落山。歌手李玟,一路走好。世界会记着你的余温。”是的,尽管曾为我们留下斑斓记忆的她如今已安息于永恒的黑白,但她的勇敢、善良和美好早已化作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支撑我们在这世间继续前行,正如主持人杨杨在CoCo告别仪式上的致辞:“我想从今天开始,她就会变成月亮……在黑夜的时候反射着太阳的光……想她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月亮,因为太阳暖人,但是月光爱人。”
Perfect In Every Way,直译为“十全十美”,而这正是李玟的终极目标,不仅限于工作,而是整个人生的目标。CoCo曾在《我是歌手》节目的采访中提到,因为父亲突然病故,作为遗腹子的她曾被身边人指责为“妈妈的噩运”并提议将她送人,虽然李妈妈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但童年时期的CoCo依然因为缺少父亲的陪伴而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害怕那种没有人要我的感觉”。不知是否因为这样的心理底色,李玟终其一生追求完美:完美的女儿、完美的妹妹、完美的艺人、完美的妻子、完美的妈妈……然而,哪有人是完美的呢?那些永远予人以正能量的欢笑背后,是她刻意掩藏起来的裂痕:失声的憾痛、身体的病痛、感情的伤痛……直到2023年初,李玟在和好友——香港电台主持小孟的通话中依然显露出不自信:“你觉得我还是那么优秀吗?我还会被大家喜欢吗?”尽管这次通话以“CoCo获得再出发的勇气”结束,但半年后,小孟等来的却是那样一个噩耗。
然而,Perfect In Every Way亦可译作:“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在所有真正爱你的人心中,你不是那个“完美的谁”,你大可满世界度假,因为我们永远会等你;你大可用你“最严格的耳朵”挑选音乐,因为我们永远会听你;你大可因为腿疾而不再起舞,因为只要你出现我们永远会看你;你大可袒露你的一切不完美,因为我们永远会爱你……因为,此生遇见你,将你视作偶像,本就是这个世界给我们最好的安排!美丽的笨女人,你听见了吗?
今夜在我窗前下的一场雨,是不是你对我的暗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