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起点才子
鉴于故事的雷同性,我似乎完全可以利用Taylor Swift的评论模版再以5000字写一篇周杰伦版本的商业英才与音乐诀别的始末。但这样写作未免对Taylor Swift太不公平。就巨星的事业发展脉络,如果拉得足够长,那么基本上分这样几种情况:A.出道作品一般,但商业大获成功,之后十几年保持几乎没有上下大幅波动的水平,但由于行业地位,持续几十年被人叫天王天后,这个人叫做张学友;B.出道作品极具个人特色,但缺乏持续性,辉煌一阵子就被下一波人替换了,这个人叫做安又琪;C.出道作品一般,但随着时间线延伸,在岁月里坚持了下来,并不断拓展着音乐的可能性,这个人叫做蔡依林;D.有着辉煌的事业前期,但对未来毫无憧憬,维持着高曝光度的同时尽可能地消耗它,直到最后作品名声败坏,这个人就叫做周杰伦。周杰伦的才华是无法否认的,我并不习惯把陶喆跟他摆在一个谱系里进行对照,他和潘玮柏、王力宏,才是一个时代的竞争者。王力宏当然是才子,而且是位离岸ABC,做着不属于自己文化宣传的投机精英;潘玮柏拥有的偶像素质远高于周杰伦和王力宏,但他的创作能力处于三者最低处。周杰伦靠的是土生土长的才华,他是在这三者中,唯一一个没有国外生活经历,但却将欧美流行音乐的历史吸纳进作品并进行相当程度本土转化的艺术家。以他小学老师的反馈来看,他的学习成绩极差,后来连高中都没考上,靠着儿时的钢琴训练,被淡江中学音乐班录取。虽然他在后来的采访中因为亲戚的关系没有正面对外承认,但他的父母婚姻状态糟糕,甚至存在家暴迹象。周杰伦的事业可以说是母亲叶惠美一路鼓励过来的,一般来说,这样家庭背景的少年,心气比平常人要多出许多。至于周杰伦的音乐受谁影响,根据逆转了他口碑的知乎网友声称,他是史无前例的横向发展者。这显然是在放屁。连周杰伦自己的采访也是为了不让人发现任何音乐先驱的影子声称他不去看当下流行什么,他要创造流行。但这番话我认同一半,就2000年出头那段时期,他确实创造了高度本土化的流行乐,他至少和陶喆在这方面有同等的影响力,而在后期不去拓展就基本没有什么价值了。而出道头几张作品,显然是源自90年代一些男子组合的R&B以及Hiphop音乐,继而进行的二次创作。听过Babyface不会对《可爱女人》陌生,听过Destiny Child不会对《完美主义》陌生。这种创作是把一些文化传统中的语言使用方式缝进R&B的韵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他的咬字方式模糊了传统的字正腔圆。在口碑逆转之前,他之所以被抓典型,被称为唱歌听不懂在唱什么音乐的外星人,也正是因为他在调整贴合嘻哈节奏咬字的形状。这一点在潘玮柏看来根本不是任何问题,因为他的律动就是美国人的律动,或者是韩国人从美国学来的律动。只需稍稍留意就可以发现,他的抒情音乐之所以比那些主流女歌手更顺耳,在于他不会只在音乐里安排自己声音的一条声轨,而是不断有和声与其相呼应,《星晴》便是这样的音乐。《黑色幽默》写到《伊斯坦堡》就是一张专辑普遍出现下滑状态的征兆,但出乎意料周杰伦立刻补上了一首《印第安老斑鸠》扭转了下滑趋势。一位出色艺术家如果做了一张专辑,那么预留了10%的灵感空间留给经典的可能性,30%超常发挥,30%正常发挥,20%可能状态下滑。《印第安老斑鸠》恰好就是那10%。追溯一下流行乐历史,完全可以说它是从son of a preacher man以及灵魂乐的兄弟姐妹脱胎而来,焊接了他后来汲取的嘻哈音乐素材。而在此之后再也没有下滑到《黑色幽默》或《伊斯坦堡》之下过。
A-
推荐:(“完美主义”,“印第安老斑鸠”,“龙卷风”)